煙草在線專稿 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第七》中記述了“鴻門宴”事件。里面有這樣關鍵的對話:劉邦給項羽說:“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于臣有郤。”項王說:“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留劉邦飲酒時,沒有聽范增的計謀,范增讓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卻遇到了項伯的阻撓,張良讓樊噲救急,最后沛公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回至軍中。范增聽張良說劉邦已至軍中,把張良代劉邦所給的玉斗拔劍撞破,說:“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司馬遷寫道:“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司馬遷的筆法相當精彩簡練傳神,令人叫絕。從“鴻門宴”事件,值得反思的教訓是深刻的。
要增強保密意識。古人云:“事以密成,語以泄敗。”所以,要繃緊保密這根弦,處理問題做到內外有別,慎之又慎,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不問,不該交的朋友不交。項伯向張良泄密是念舊情私交,又被劉邦反利用,以致遺患無窮。項羽這個人比較厚道,也缺乏心眼,給劉邦說,這是曹無傷說的,無意中“出賣”了曹無傷,實在有點愚蠢,等到后來劉邦殺了曹無傷,項羽可以說是失掉了一個信息來源,確實有點可惜。可見,“鴻門宴”事件中,項羽這個人驕傲自大,剛愎自用,不聽范增的計策,又缺乏保密意識,是很失策之舉,為后來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要建立健全保密制度。有了制度的約束,人們就知道,什么樣的事情可以做,什么樣的事情不可以做,防范泄密事件的發生。反之,就會出現“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悲慘局面。劉邦軍中的曹無傷向項羽泄露劉邦想當王,項羽軍中的項伯泄露項羽要指揮大軍殺劉邦,因而導致了“鴻門宴”事件的發生。假使曹無傷、項伯都保守秘密,那么歷史的結局說不定有可能改寫,但歷史就是歷史,總體上項羽的失敗有點必然性,說出曹無傷的名字的就是項羽本人,可見項羽在厚黑學方面的確不是劉邦的對手。何況項羽只有一個范增,還不聽從其計策,能不敗嗎?
要嚴懲泄密者。特別是對那些“吃里扒外”的敗類,都要依法嚴懲,才能以儆效尤,確保自己一方的安全。劉邦一從“鴻門宴”上逃回自己的軍營,馬上就毫不留情地保持警惕性地“立誅曹無傷”,從根本上消除了內患,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而項羽對項伯的泄密行為卻放任自流,不予嚴肅追究責任,且在關鍵時刻,不聽謀士亞父范增的勸告,不能當機立斷,放了敵人,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現代商戰是很激烈的,殘酷的,競爭獲勝在一定程度上要靠智慧,靠創造,靠保密。創造沒有捷徑,創造不是一瞬間的頓悟,需要創造者漫長艱辛的堅持研究和完善改進提高,需要創造者有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行為。這就要求企業要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要有保密意識,加快建設創新型企業,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弘揚企業家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激發企業創造力和發展活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