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在我們蘇北泗洪這里,都管春節(jié)叫做過年。兒時的過年是一年中最幸福、最快樂的時光,看母親在煤油燈下一針一線縫制著我們姊妹幾人的新衣服,看母親敖紅的雙眼,看父母忙忙碌碌的忙乎著過年準(zhǔn)備好吃的,全然體會不到父母親的那份辛苦,興奮的是過年有新布鞋、新衣服穿,有平時吃不到的好吃的。
每到進(jìn)入臘月是最忙碌的時候,也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經(jīng)常掐指一天一天的倒計時,催問大人還有多少天過年。最喜歡跟隨大人去趕集采購年貨,自己也可以把平時積攢下來零錢買幾本小人書。每到逢集時,集市上到處擺滿了年貨,推銷鞭炮的商戶,此起彼伏的點(diǎn)上了鞭炮,甚是熱鬧。集市上用兩個字就可以概括:一個是“擠”,一個就是“吵”。
在我的記憶中,我童年那個時代,農(nóng)村普遍的缺衣少食,但到過年時,大人們都會想辦法買點(diǎn)魚肉給孩子們解解饞。無錢買羊肉就買點(diǎn)羊油回來,用羊油炒酸菜,這樣也能吃出羊肉味。在我們老家過年時,村里人都有互請客習(xí)慣,在正月里,把平時相處的比較要好的鄰居邀請到家里吃飯喝酒。
農(nóng)村過年還有一大亮點(diǎn),那就是民間藝人組建的戲團(tuán),有舞獅、耍龍、旱船、花燈等,給每家每戶拜年,有時一天好幾個,大人、小孩一場趕一場的看。有俗語為證:小孩子盼過年,大人怕花錢。毫不相瞞,我童年時,剛過完這年,又盼著來年過年了,日盼夜盼,盼到了臘月就會高興得要死。
大年三十一大早,我就會早早起來張貼新春對聯(lián)。兒時老家過年最看重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飯,但不像城里人折騰的七碟子八碗的,老家的年夜飯就是餃子,撈上一大海碗,找個自己認(rèn)為舒服的地方或站著或坐著或蹲著,聽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品著餃子,味道真是好極了(那時整個村莊都沒有電,更沒有電視啥的)。從大年三十開始一直到正月初五吃飯前都要放鞭炮,都搶著放出第一掛鞭炮,誰家響的時間長,表明誰家條件好,過得隆重。孩子們的歡樂這會還不在吃上,唧唧喳喳的聚集在一塊,一聽到哪有鞭炮聲都飛奔過去,搶拾沒炸的爆竹,能不能搶到?jīng)]關(guān)系,要的就是那個熱鬧勁兒。吃過年夜飯之后,大人們就又開始到廚房忙活了。蒸饅頭,包餃子、做湯圓、炸丸子……香噴噴的味道彌散得農(nóng)家院子都是。
大年初一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一天。一大早,小伙伴們換上了新衣服,一家一家地去拜年,那時候,物質(zhì)匱乏,很少有壓歲錢,但瓜子、花生和糖總是有些,把小小的衣服口袋塞得滿滿的,到每一家,我們拾著沒有燃放響的鞭炮,等會好和小朋友一起再放。然后給老人磕頭拜年,小伙伴們高興地笑著、唱著、相互追逐著,開心極了。
現(xiàn)在過年,已經(jīng)沒有往昔的年味了。都市的年夜飯有的放在了酒店,涼菜熱菜一大桌子,紅酒白酒飲料應(yīng)有盡有,再也找不到兒時老家的那碗餃子所盛的年味。實話實說吧,我現(xiàn)在不僅不盼過年,而且還煩著過年呢。就那么幾天假日,忙這忙那的,比上班還累。走親訪友,親朋好友得相互走動,你請我宴得,互相應(yīng)酬,電話、微信、QQ相互問候你得應(yīng)付……總而言之,多出好多事來,往往還會累出一身病。
現(xiàn)在,我真心希望能靜靜地過年。首先是環(huán)境要靜。要全面禁放煙花炮竹,要鼓勵坐公交車出行,盡量避免私家車到處跑,要跟往常一樣玩得適可而止,不能通宵達(dá)旦地玩牌,或是唱卡拉OK而影響左鄰右舍的休息。其次是少走動,安靜地休息幾天。朋友是走才親的,這話沒錯。但平時我們有的是時間,每個星期有雙休日,還有年休假,何必趕在這幾天呢?相互宴請也要減少些,沒必要為應(yīng)酬而浪費(fèi),再次是少玩手機(jī),讓眼睛得到靜養(yǎng)?,F(xiàn)代人幾乎離不開手機(jī),眼視力成直線下降趨勢。大家該從自我保護(hù)出發(fā),強(qiáng)迫自己每天少玩幾小時手機(jī),同時也要盡量減少給他人發(fā)送微信、QQ聊天,以及手機(jī)短信等。最后是適當(dāng)娛樂,靜靜地安心學(xué)習(xí)。節(jié)假日娛樂不是不可以,但要把握一個度,不要沉溺于牌桌連續(xù)作戰(zhàn),而要充分利用好這節(jié)假日,有目的地學(xué)習(xí),給自己充充電,準(zhǔn)備迎接新年的新工作。
“生活越來越好,可年味卻越來越淡?!边@是很多人在感慨的一個話題。比較起來,兒時過年的食物雖不及今天豐盛,衣著也不及今天的華麗,說是寒酸也并不過分,但其中所蘊(yùn)含的真摯的感情和歡樂的氣氛絕非是用金錢和物質(zhì)能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