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明,人衰老的速度25%取決于基因,75%取決于生活方式。“生活沒趣”將導致細胞損傷,加速人體老化,縮短壽命。所以,人要去掉不良習慣、嗜好、情緒和行為,要與危害自己身心健康的心理和行為決裂,做到潔身自好,不吸毒、不酗酒、不縱欲、不賭博、講文明、講衛生等,同時要增加對身體有利的因素,即“健康因素”,并由此定制個性化的“健康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衰老速度,延長壽命周期中的青春時段,從而實現長壽的目的。要講究生活趣味,平衡心態、推崇健康的飲食、持之以恒地堅持運動以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才能提升快樂心態,達到年輕長壽、延年益壽。
要有情趣。豁達大度,心理健康,積極向上,努力進取,從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對社會有點用。中老年朋友要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堅持有規律的生活,如走親訪友,旅游參觀,考察訪問,進行社會調查,打太極拳,練氣功,散步,讀讀詩,聽聽歌,養花澆水,打理房間,聊天談心,對飲小聚,看看戲劇,習書作畫,養魚等等。真正的情趣是個人化的,需要自己判斷和感受,要從充實生活小細節做起,調節自己,創造良好的環境,正確對待自己,樂觀堅強戰勝病魔,保持健康心理和情緒,保持人格的統一。
要有興趣。興趣廣泛,保持心境良好,處事平靜,順其自然,謹慎和諧,適度調攝,心平氣和,自娛自樂。要保持足夠的好奇心,豐富認知范圍,擴大視野寬度;多接觸新鮮事物,多交一些有趣的朋友,看看書,看看電影,欣賞音樂會,下下棋,做詩填詞練書法,等等,令自己心情舒暢。要遠離不良興趣,培養高雅、正面的興趣,排解生活中的煩躁情緒,比如繪畫提升審美,書法讓人心神安寧個,跳舞可以健活身心。可以“興趣”會友,一起唱唱跳跳,一起寫寫畫畫,有自己的生活圈。
要有志趣。明代名醫張景岳說:“欲壽,唯其樂。”要從興趣中找快樂,從快樂中形成志趣,把感興趣的事情做好,為之努力和奮斗,在做事的過程中產生成就感。要增強社交能力,讓每天過得有滋有味有嚼頭,助人為樂,天天快樂。確定自己的志趣,明確自己究竟要走什么樣的路,確立正確的“三觀”,明白自己的責任與擔當,同時要認識自己的局限,在遇到麻煩和困難的時候不要泄氣,要做好知識和技能儲備,條件成熟時再抓住機遇加以執行落實。帥孟奇幾十年如一日地為革命勤奮工作,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黨的事業,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心底無私天地寬,享年102歲。
要有風趣。笑口常開,無病無災。一個人要培養樂觀主義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胸懷寬廣、氣量豁達的開朗性格,時刻保持樂觀的情緒,把快樂作為健康長壽的“金鑰匙”。要有強烈的幽默感。幽默風趣是人性中最美好而強大的一面,由它帶來的笑聲是人類減壓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幽默詼諧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非常明顯。一笑解千愁。要放開自我,真實有趣,增添閱歷,擴展知識背景,學會自嘲,獲得身心健康,活得游刃有余。當然,笑也要適量,適量有益,過量有害。要謹防樂極生悲,比如進食時不宜大笑,飽食后不宜大笑,等等。要隨遇而安,胸懷坦蕩。張學良將軍豁達以待蔣介石的“管束”,“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良好的心態保證了他的健康長壽。
要有閑趣。古代的一位禪師的偈語說得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所以人要淡泊名利,保重身體。俗話說,往那一站,一年幾萬;兩腿一伸,一分不得,形象地說明了活著多么重要,健康多么關鍵,生命多么要緊。所以,要明白錢財等東西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要活得太忙太累,要“忙里偷閑”,放自己一馬,獲得持續的能量源泉。古羅馬詩人奧維德說:“休閑能給身體和頭腦提供養料。”“閑”的本質就是身體和心靈的回歸:身體回歸自然,到田野和郊外,脫離都市的擁擠、沉悶,呼吸自然的新鮮空氣;心靈回歸自然,放空心靈,超越利益糾葛、人事矛盾和追逐名利的心態。學會適度獨處,關照自己的內心,悠閑而不荒廢,充實而不疲累。比如,看看太陽,聽聽水聲,聽聽風聲,嗅嗅花香,修剪花草,喝茶小敘,寫寫文章,等等。休心養性,讓人生快樂、幸福、健康,一切都好,地久天長。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