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間小道悠然前行,鼻中飄蕩著芬芳的泥土香,眼前不時出現一兩個村民,傍晚的鄉村有些寂寥。腳下的路沒有城市那么寬闊和平坦,但因沒有了高聳挺拔的大樓和車水馬龍的人群、車輛,鄉間的小道倒也顯得空闊,小道的邊上矗立著幾幢小房子,不時傳來小孩的嬉戲聲,道路盡頭是一塊塊整齊的、肥沃的農田。蜿蜒的小道、稀疏的小房子、布局工整的農田、蔚藍的天空和夕陽下的晚霞構成一幅令人神往、卻又熟悉的畫卷。
眼前的農田不禁讓我思緒萬千,記憶飄向遠方。小時候,我常常隨外公去農田耕作,我享受在田間肆意奔跑的自由,也享受外公帶領我耕作的樂趣。外公是農作的一把好手,種了不少的農作物,不管種什么,外公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翻松土地,讓土質蓬松、柔軟起來。小小的我充滿了大大的疑惑,我問:“為什么要翻松土地呢?有什么原因嗎?”外公的說法是:“硬土表明土地表層是喪失了營養,不適合農作物生長,所以要進行深挖掘,將有營養的土從深層挖出來,柔軟的、有營養的土地才是適合農作物生長的土質。一般是第一次耕種的土要挖掘的深,只有根長得深,長得牢固,才能有力量抵抗風雨。同時要記得仔細將周邊的雜草除去,土地松軟,才能汲取養分,最終茁壯成長。”
童年外公帶我耕作的記憶至今歷歷在目,深深埋在我的心里,就如外公一樣永遠活在我的童年、我的記憶里。現在想想,翻松土地、強根基對于人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對于孩子的教育,要從幼兒時期抓起,在處于逐漸形成三觀時期予以正確引導,將正確的理念深植于孩子心中,人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是這個道理。但強根基固然很重要,柔軟的土地也必不可少,兩者相輔相成。人要和土地一樣要有一顆柔軟的心,讓善良、勇敢、智慧、自信這些美好的品質茁壯地成長。柔軟的心是在正確的價值觀上形成的,一顆不僵化、不隨意沾染的心,能夠順應真理,順應本性,就如蓮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柔軟的心能夠平淡看盡一切,超越困難,超越逆境,時刻保持謙卑、感恩、寬容、勇敢,展現出人生的生命力和蓬勃力。
城市喧囂,燈紅酒綠,步履急匆的我們是否還存有一顆柔軟的心,我的心中滿是疑問。這個答案因人而異,我不敢隨意揣測給出答案,這或許是個殘酷的事實。又或許我們的那顆柔軟的心一直還在,只是彷徨在人生道路上,被生活磨礪,柔軟的心迷失了方向,被擱置一旁,等待被重新憶起。
站在田岸上,看著農民拿著鞭子驅趕老牛,夕陽前的晚霞橫過天際,寒風拂過我的臉頰......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