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窄說
自重者,人重;自愛者,人愛。
自私者,人厭;自律者,人抬。
自謙者,人敬;自滿者,人怠。
自知者,人寬;自傲者,人窄。
(一)
疫情是面照妖鏡。
大浪淘沙。
能力型人士,浮出水面。
比如說張文宏教授。
疫情以來,張教授多次出鏡,狂飆金句。
張教授最精彩的金句,有三句:
第一句:我也是一直被人欺負的。
第二句:你被人家欺負慣了,你就知道這種欺負人的嘴臉是什么樣子。
第三句:書讀多了,你就不跟這些人有關系,那他怎么欺負你呢?
張文宏教授
張教授這三句話,可以解釋這世上為什么會有人欺負別人,為什么有人受欺負,以及被人欺負的我們,要如何才能逆襲還擊。
(二)
為什么這世界有人欺負人,有人受欺負?
先說什么叫欺負:
“欺”字,由其和欠組成。意思是他欠你的。
“負”字,是背負。意思是你背著他。
明明他欠你的,你還要背著他——就是你被迫面臨著權利小、而責任極大的不公正交易。
欺負現象的存在,是因為人類社會不太正常,權利與義務并不配套。
有些工作,權利超大而責任極小,這叫肥缺,叫美差,經常性地處于爭搶之中。
有些崗位或工作,權利極小而責任超大。工作量大到怕人,利益分配啥也沒有,還被人無休批評指責。一個人如果老是被弄到這個位置上,那就是張文宏教授所說的,被人欺負了。
那為啥,人類社會不把權利與責任,弄到配套了?
問出這句話來,必是那個被人欺負到極慘的人。
因為你不是一般的幼稚,屬于成人社會的優質易欺品。
(三)
人類社會,是不停發展的。
疾行軍一樣的向前狂飆。
一個問題、出現、解決,都是在急行軍中匆忙完成的。沒人顧得上看這樁事兒的權利與責任,是不是配套。這又稱為效率與公平的矛盾:
想要快點解決,就顧不上公平。想要公平……那大家慢慢商量吧,可能商量個800年,也找不到個絕對公平的方案。
再加上某些人存心把責任歸諉于你,把利益留給他自己。
那些不知道這個秘密的人,年輕時幼稚單純,在社會待段時間,就是老實人。
如果我們畫條直線,左端是幼稚,右端是老實——這兩類其實是同一個人,都是在社會上受盡欺負的。
年輕時,他們因為幼稚,被人欺負。
年紀大了,又因為老實,被人欺負。
究竟是誰在欺負他呢?
(四)
一個人開始被欺負,是因為他年輕,不知道責任與權利是分離的,因而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相信世間自有公道。
后來他被人欺負——還是因為他相信這些!
他們在人際交往上,總是拿捏不準分寸,要不稚嫩不到位,要不老實過頭了——他們可能什么都懂,有能力、有本事,唯獨不會算計人心。
而欺負他們的人,什么本事也沒有,但就是在人際交往上分寸拿捏到位。
明明他在欺負你,讓你去做權利與責任嚴重不對等的窩囊活,你偏偏就是說不出個“不”字,哪怕你稍有為難之色,都感覺自己太不是東西。
之所以欺負你,就是捏住了你的弱點。
他欺你善良。
欺你軟弱。
欺你凡事不想和人爭。
欺你的心里,始終有著理想主義者的純凈信念。
張文宏教授在年輕時曾無數次地被人算計。
次數太多了,每次他臨危受命,義無反顧踏上征程時,偶一回頭,瞥見對方那張幸災樂禍的臉。
這類事件次數多了,張教授就不再那么開心。
(五)
欺負人的人,和被人欺負的人,其實就一個區別:
是否對行政事務,有明晰的權利與責任認知。
張文宏教授,起初是沒有這種認知的。
但久被欺負成良醫,隨著教授的醫術日漸精深,終成一代宗師。這時候,欺負人的人的行政欺負能力,與張教授的醫術能力相比,幾如螢火對日月。
對方那點雕蟲小技,已經不夠玩的了。
張教授一眼看穿對方,頓時有點不開心:
噢,你們要不就欺負年輕孩子幼稚,要不就欺負老實人憨厚,來來去去就是那點陰損小算計,走遠點吧,別讓我再看到你!
所以張教授說:你得往高處走,讀書長知識,修心養性情,苦練長本事。
你本事大了,有出息了,欺負人的人縱然想欺負你,但他差你太遠,你或者可以不理他,干好自己的工作讓他暗憋暗氣,或者可以動用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像踢蟑螂一樣踢跑他——這感覺真是爽翻了!
思 辨 清 單
我們如何做到低調又不受欺負:
1、正直:不與君子爭長短;
2、豁達:不與小人論是非;
3、智慧:不與智者爭高低;
4、精微:只言自身功與過。
作者:霧滿攔江,當代著名暢銷書作家,騰訊中國十大原創自媒體人,心學講武堂創始人,騰訊云中智庫成員。已出版各類著作80余種,幾千萬字。微信公眾號:霧滿攔江(ID:lwwuwuwu)。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