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高考了,可孩子成績總是忽高忽低。遇到難題、怪題,孩子的數學考試能拿第一名,可越是平常考試,越是發揮不了水平,不知道問題出在哪?”
這位發愁的媽媽叫陳雯,高考在即,看到孩子坐在書桌前、拿著模擬考試卷發呆的樣子,她憂心如焚,愁腸百結。
孩子的問題出在哪?
問題出在觀念上
4月末的一天下午,在下班通勤的路上,陳雯聽到了這樣一句話: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孫子兵法》講‘守正出奇’,指的就是在正道而行的基礎上出奇制勝,人要用70%的時間做‘正’的事情,用30%的時間研究如何變通。”
“守正出奇”這四個字,一下子打進了陳雯的心里。她忽然想起過往四十年中,人生許許多多的場景:
她從小聰明,特別擅長數學。從念初中開始,就參加各種各樣的競賽。
那時候,她特別喜歡做難題,尤其是看到最難的那道附加題,全班只有自己一個人做出來,就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
回想考試時的自己,陳雯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卷子一傳到手上,所有人都從開頭做起,只有她嘩啦一下直接翻到最后一頁——最難的題都在那里。
她會用幾乎60%的時間來做這幾道題,做完后,時間已經很緊,她再像急行軍打仗一樣,用最快的速度把前面的小題做完。
“小題太簡單了!我討厭做簡單題。”18歲的陳雯想。
然而,大題的分數拿到了,前面的小題卻常因趕時間而錯誤百出,最終的分數可能還不如那些做不出后兩道大題的“笨”同學。
再后來,走入社會,開始工作,這種心態一直伴隨著陳雯。她心底的起心動念是:“小事、簡單事、低級事都不是我做的,我要做就做讓人驚艷的事。”
她平時不喜歡讀書,一旦讀書就是為了完成某個任務,或者為了在上級領導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專業知識。每次看到一位同事有事沒事都拿起一本書,沉浸在書香中的樣子,她就覺得對方很傻、很笨!“做那些無用功干什么?”她心里總是會嘀咕這樣一句話。?
然而,不知不覺地,陳雯發現,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那位平日喜歡讀書的同事,漸漸在綜合能力上超過了自己,而自己由于讀書太少,每次都是“書到用時方恨少”,捉襟見肘、狼狽不堪的感覺。
她反省到:自己其實是討厭所有“打地基”的事情,崇尚的是“小聰明”,才會總是想做討巧的、抄近路的事情。
進一步查根源、看三代,陳雯驀然發現:創業多年的父親,其實也是傾向于“劍走偏鋒、出奇制勝”的。
父親從事養殖與餐飲行業,但是自從陳雯記事起,就沒看到家里養過“平凡”的動物。
養兔子,父親絕不肯養家兔,一定要養山兔、野兔;
養羊,也不肯養普通的羊,得從國外進口波爾山羊;
甚至家里還養過一陣子蛇,不是無毒蛇,而是眼鏡蛇;
其他諸如大鵝、蜜蜂、烏龜……家里什么稀奇古怪的都養過。
陳雯記得父親講過,他不稀罕像其他養殖家禽的朋友一樣,年復一年、按部就班地賺那點小錢;他喜歡冒險,喜歡新奇的事物,而且“要賺就賺筆大的,發橫財才有意思”。
想通了這些事,陳雯恍然大悟,就像有一根線將三代人的人生串通起來,她第一次明明白白地意識到:兒子在考場上的不穩定,自己在職場上的不順利,父親在創業路上的挫折不斷,背后的原因是一樣的。兒子考不出高分,不怪老師,更不怪教育制度,是兒子的小聰明在作祟,是自己傳遞給了他錯誤的學習理念。
《孫子兵法》講:“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如果僅依靠“正”,是用在憑蠻力硬推,缺乏創新;但如果只想出奇制勝,習慣性劍走偏鋒,則會陷入一種賭博的心態——人生風險較大,難以行穩致遠。
守正出奇
“守正出奇”的智慧,不止個人需要擁有,對企業乃至國家,同樣極其重要。
不妨來看這樣一個歷史故事。
時間回到1941年的太平洋戰場,那是一個周日的凌晨,駐守在珍珠港的美軍正值放假,是最松懈的時候。就在這時,他們突然遭遇了猛烈的攻擊,一支不知從哪里冒出來的日本軍隊,出現在了珍珠港前的海面!
面對這樣的奇襲,美軍猝不及防,倉促迎戰,損失了8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和188架飛機,而日本方面只損失了區區29架飛機和5艘袖珍潛艇。
那時,為了確保這支奇兵偷襲成功,日本人進行了充足的謀劃與準備。
譬如,沒有走最短的路去偷襲,而是繞道了一條以猛烈風暴聞名的北方航道,用了兩周時間高速行軍,果然避開了美軍的偵查。再如,精心挑選了進攻時機,果然出其不意、大獲全勝。
可以說,這是日本煞費苦心而謀得的一次戰術上的空前勝利。
但在戰略上,偷襲珍珠港卻喚醒了一位沉睡的巨人——美國。
日本發起戰爭,只是為了獲取美國殖民地的石油與橡膠等資源,以戰養戰。小算盤打得精明,但他們萬萬沒有料到,被激怒的美國悍然發動了反攻。
正所謂力能破巧、正可克奇,二戰期間,美國鋼鐵總產量高達6億噸,而反觀日本,只有區區5千萬噸的鋼鐵產量,國力差距實在太大。
就算當時美國的部分力量被牽扯在在歐洲戰場,但對它而言,用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二的實力來解決日本,還是綽綽有余的。
就算日本人能偶爾出奇制勝,但美國方面總能想辦法補充實力,甚至可以以2倍的實力來夾擊日軍。
這便是美國人用“正”來克制日本的“奇”。
可見,實力不足而只求出奇制勝者,面對著極大的風險。如果不能承擔,就會遭受巨大的反噬。就像日本,在偷襲珍珠港前,它對清朝與沙俄的戰爭都是靠偷襲取得了勝利,因此就把“出奇制勝”上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最終迎來了被“一力降十會”的結局。
人生歸根到底
靠實力說話
“守正出奇”:“出奇”固然重要,不敢冒任何風險,就會是死水一潭;然而,“出奇”的前提必須是“守正”,是用70%的時間去正道而行,用70%的時間錘煉專業實力,蓄養內心實德。
假如一個人沒有內在“實德’,沒有真實“實力”,只憑花架子、小忽悠,也許會贏得一些小勝利,但遇到大事件就會露餡兒,就會掉鏈子,就會“上不了臺面”。
一個不愿意守正,總想著出奇制勝的人,就會“小事吉,大事兇”。
《論語》所言:“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塌下身子,勤勤懇懇地打好基本功,扎扎實實地建設自己的硬實力和軟實力,這是人生“守正”的根本之策。
任何時候,人都不能有投機心、僥幸心、賭勝心。對于這三種心,要像剿心中賊一樣,以秋風掃落葉之態將其滌除干凈。
江湖上歸根到底是靠實力、靠心靈品質說話!這個根基立住了,人才能真正立得住,不會被大風大浪輕易摧垮。
所以,“守正”,是在心上守正,是在心上去除貪欲和不明!
如果不相信行為作用與反作用的真理,只想抄近路、走捷徑、投機取巧,而沒有充分地建設好自己的心靈品質和專業實力,那就像“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人生隨時有偏航乃至墜崖的風險,談何“守正出奇”呢?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