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個問題:“如何才能過好這一生?”
有人回答:“為人有溫度,處事有態度,自律有準度,眼界有高度,不枉此生。”
誠然如此。
《尚書》有言:“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
意思是人要有九德:寬厚、溫和、謙遜、敬業、有毅力、友善、有節制、務實、勇敢。
古人的智慧結晶早已給出最好的解答。
為人有溫度
《孟子》曰:“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人與人的關系,說到底靠感情維系,靠情誼連接。
心里的愛多了,恨就少了;溫暖裝滿了,冷漠便盛不下了。
當你情緒低落,陌生人一個關切的眼神,便會讓你感覺生活依舊美好;
當你身陷困境,過路人一句安慰的話語,也會讓你重拾生活的信心。
陶勇年輕時是健康列車的眼科手術醫生。火車上,他遇到了患有晚期白內障的王阿婆。
王阿婆有很嚴重的駝背,無法上手術臺,腹部長了一個大腫物,生命已經垂危。她的丈夫和兒子也已去世多年。
火車上條件差,手術風險高,陶醫生有充分的理由拒診。但阿婆說,她只是想親手給自己做一件壽衣。
陶醫生排除萬難,只為滿足老人的一樁心愿。所幸,手術很成功,王阿婆的視力恢復到0.6。
手術一周后,王阿婆去世了。在僅有的七天光明里,她給自己做了壽衣,還特別縫了一個口袋,裝上丈夫和兒子的黑白照片。
王阿婆請聯絡員轉告陶醫生,這些年,她一個人,在黑暗中很孤獨,謝謝陶醫生幫她找到回家的路。
醫者仁心。
你的善良,她用余生銘記;你的大愛,她用一生感恩。
一個有溫度的人,會與他人的生活同悲喜,共歡欣。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愿你做一個有溫度的人,所遇之人皆溫柔。
處事有態度
毛澤東說:“做人有溫度,做事有態度,諫言有力度。”
誠然如此。
態度,能看出一個人的潛力,關乎一個人的修養。
勤勤懇懇,一絲不茍是態度;懶懶散散,敷衍了事也是態度。但往往,處事的態度拉開了人與人的差距,決定了人與人的不同。
吳京,同行稱他是拼命三郎,二十多年武打生涯,渾身上下已全部是傷。
跳樓、被吊在直升機外面、打武打到棍子斷掉、眼睛被戳傷、差點失明,膝蓋軟骨潰爛,外側韌帶斷了一根,內側韌帶撕裂……
拍戲不用替身,堅持真打真干,每一次受傷,吳京都用一句話來安慰自己:“傷痕,男子漢的勛章。”
拿命拍戲的吳京,成為家喻戶曉的功夫之星。
冰心說:“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處事不含糊,做事不應付的態度,決定一個人能站多高,能走多遠。
董卿,央視花旦。對節目精益求精,對細節精心打磨。熒幕前口吐蓮花、才情洋溢;熒幕后刻苦努力、勤奮學習。
這是董卿對工作的態度,也是對自己的態度。
一個人以前過得好不好,從臉上能看出來;以后過得怎么樣,從做事的態度上能看出來。
有人說:“敷衍他人,敷衍工作,敷衍生活,最終卻發現,敷衍了自己。”
庸庸碌碌、得過且過,日子雖然舒服,但心里焦慮,未來迷茫。
認真做好手中的事,盡心盡力做好眼下的事,串起來的將是一個無怨無悔的自己。
勤奮,是生活最美好的模樣;
努力,是人生最該有的態度。
自律有準度
松下幸之助說:“登峰造極的成就源于自律。”
自律,就是堅持做同一件事,并且做到極致。
袁隆平先生的一生,就是自律的最好注釋。
袁老說:“我大半輩子都在與水稻打交道。我最關心的,就是與水稻和糧食相關的事。”
報考大學時他立志學農,當老師時他傳播農業知識,當研究員時他研究水稻雜交。
他請教農民、收集資料、勤做實驗、反復比對、攻克技術難關,嘔心瀝血。
袁老讓十四億中國人端穩飯碗,他用一生,詮釋了自律的最美含義。
最有效的自律是專注。
最成功的自律是在專注的事上付出百分百的努力,追求卓越。
我們常說,越自律,越自由。
可是,有目標,無目的的自律通常走不遠。
小李是一個很有上進心的人,看到別人的好身材,自己也急匆匆辦了一張健身卡,但沒過幾天就被擱置在一旁了。
羨慕同事考了炙手可熱的資格證書,小李也興沖沖地買資料,考慮報班,可看了幾天書,就再沒動靜了。
小李也很迷茫,為什么一直都想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卻總是失敗?
原因在于,痛苦只是因為受到外部因素的刺激,內在的改變動力卻不足。
目標容易確定,但沒有了解自己的需求,找準自身的定位。
一次次的挫敗感,無力感,只源于表面上的勤奮自律,無法掩蓋內心的漫無目的。
就像沒完工的高樓大廈,盡管外表美輪美奐,內在卻空空如也。
有目標,無目的的自律,像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只是假裝努力,安慰自己。
復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用心做。
如此,才是自律的真正含義。
眼界有高度
莊子在《逍遙游》里說:“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
意思是,不要跟夏天的蟲子談論冰凍,因為它們沒感受過。不要跟井底之蛙討論大海,因為它沒見過。
沒感受過,沒見過,就是見識受限,眼界受限。
一個有見識的人,從不在乎眼前的是是非非,起起落落;
一個有眼界的人,看重的是對未來的躊躇滿志,前程萬里。
胡適曾說,母親對他的一生影響很大。
在農村長大的母親,目不識丁,為了教年幼的胡適讀書認字,卻是非常努力用功的學習。
父親去世后,母親并不富有。她省吃儉用,不辭辛勞,也要義無反顧地送胡適讀書。
她還專門請了一對一的老師,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從不反對課外閱讀,胡適喜歡的書,她想盡辦法也要買來。
正是母親的遠見卓識,培養出一代文學大師。
“孟母三遷”、“岳母刻字”,無一不說明一個有眼界的母親,對孩子的成長何其重要。
眼界決定格局,更決定命運。
面對美酒,大禹為了國泰民安,下令禁酒。而夏朝君主桀醉生夢死,因酒亡國;隋煬帝楊廣“妓航酒船”,身死國滅。
同樣是酒,有人想到了國家與未來,有人卻只看了美味與放縱。
眼界,是一個人看待事物的寬度與廣度,更是把握未來的厚度與深度。
路有多遠,腳步能丈量;心有多廣,眼界能衡量。
眼界的高度,暗藏了人生的走向。
人生,是一場修行,也是一份耕耘;是一次歷練,也是一種幸運。
為人有溫度,別人自會報以笑容與感恩;
處事有態度,事情自會落得順利而圓滿;
自律有準度,自己終會收獲夢想與期待;
眼界有高度,命運必將回饋幸福與非凡。
如此,便是最頂級的人生。
共勉。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