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煙草博物館收藏有一塊清代石碑——奉寧羌州(今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正堂徐示整肅煙稅告示碑。
上世紀60年代,該告示碑在寧強縣鐵鎖關鄉(今為鐵鎖關鎮)被發現。因年代久遠,碑文已模糊不清。經認證,碑文上有以下記載:“……照得煙地按畝收稅,陜省皆然,(當地劣紳)濫行抽收、勒索,百姓鼎沸,恨入骨髓(告之上憲),嗣經府憲堂訊,摒除敗類,寧羌州知州(前任)馬公洞悉此情,憫民之苦,恤民之艱,因此專發公示,明令禁止……”告示碑由花崗巖制成。石碑碑首呈圓形,整個石碑高約1.85米、寬0.91米、厚0.15米。
據《寧強縣志》記載,19世紀80年代,在馬毓華任寧羌州知州期間,曾制定了一系列整肅煙稅的規章制度,寧羌州的煙稅征收工作開展順利。馬毓華離任后的十幾年中,當地地主相互勾結,任意征收煙稅,煙民、煙商不堪重負,民怨四起。為維護自身利益,煙農、煙商聯名向新任知州徐普請愿。為順應民意,徐普重新發布告示,制定了與煙稅征收有關的條文,并合議將告示條文刻于碑上,立于關帝廟前。《中國文物地圖集·陜西分冊》中記載著關于發現這塊清代石碑的信息。
了解到該石碑的價值和意義后,煙博館想收藏這塊石碑。但征集工作卻一波三折。
在鐵鎖關鄉拆除關帝廟修建小學的過程中,清代石碑被該村村民挖出。因當時村民并未意識到該石碑的價值,所以將寬大平整的石碑運回村里,當墊腳石來用。陜西省煙草學會得知消息后,于2003年年初派人專程赴寧強縣考察。可惜,石碑已斷裂成四塊。陜西省煙草學會在相關政府部門的協助下,與當地村民多次溝通,才征集到石碑中占四分之三的那一塊,另外三小塊仍散落在村民家中。后陜西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多次委托有關人員到村民家中協調商談,都沒有結果。
2003年7月,煙博館有關專家與工作人員再次赴劉家壩村協商征集工作,不料一場暴雨沖毀了通往該村的公路,煙博館工作人員只得無功而返。8 月,得知當地交通恢復后,征集工作再次啟動。專家和工作人員先到寧強縣查閱有關史料,隨后訪問該縣文化館館長,拜訪了幾位年近八旬、曾見過石碑的老人。他們的堅持不懈感動了當地村民。經協商,其余三小塊石碑終于被煙博館的工作人員征集到手。后經過專家修復與研究,石碑終于被恢復成一個整體。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