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老板,這酒只要你花千把塊錢下貨,再按規定陳列六個月,我們將按季度發放陳列費。一個月200元,一個季度發放一次,六個月下來酒就相當于沒付錢,歸您了。”
某酒品業務員滔滔不絕地向我講述優惠政策,我仔細地打量著酒的包裝成色。坦白說,該酒品源自國內一個較大品牌。雖然該品牌酒品在安慶走勢不大好,但白酒不過期,總能賣得出去,何況政策十分優惠。所以我考慮一下便簽了合同下了酒——1176元的貨款,陳列期滿得到的陳列費是1200元,而且還有兩瓶售價488元/瓶的高檔酒免貨款陳列。
按照約定將酒品上架,業務員每個月都進行回訪,三個月后,第一季度的陳列費600元如期地送到我手中。同時,正值春節時期,我店的該酒品也打開了銷售局面,補了兩箱貨。
轉眼六個月過去了,可負責發放陳列費的工作人員沒到店里來,七個月過去了,八個月過去了,這第二季度的陳列費依然遙遙無期。于是我撥打當時的業務員手機,卻被告知已經離職,再多次撥打公司電話,一直是無人接聽。
等等看吧,我想。畢竟經營店鋪多年,遇到過各種陳列費拖延發放情況,根本沒朝供貨商失信這方面想。可是,一次同行會議,我了解到,近來本地不少商貿公司應小額貸款限制倒閉,承諾的各種陳列協議都失信于零售戶,有些零售戶損失高達兩萬。
看來,那600元的陳列費是沒有指望了,對于這種轉嫁風險而失信的供貨商,我也不會去費力追討。所以之后,對于陳列的酒品,我都確保做代銷陳列——不支付貨款做陳列,這樣即使陳列費用不能兌現,我們也沒有直接損失。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