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人們習慣把那些從其他地方到北京工作或尋找發展機遇,但卻沒有北京戶口、北京住房的人稱作“北漂”。何以用“漂”字來形容呢?因為在這些人心里對北京缺少歸屬感,雖然身在北京,但心卻在家鄉,就像浮萍一樣,總是在飄搖中動蕩,有種無根的感覺。周日,在參加一個親屬的婚禮時,新郎新娘的告白,讓我深深體會到了那種“漂”的無奈。
新郎新娘是高中同學,又一同在某著名美術院校攻讀了碩士,是非常優秀的一對青年。但優秀并不代表就有好的前程,尤其是稿美術出身的,就業面窄,沒有個好爹是很難找到合適工作的,一對年輕人也是沒辦法的事兒,遂決定到北京去闖天下。
應該說在北京就業是很容易的,畢竟是首都,經濟發達,大大小小的公司林林總總,只要有能力肯吃苦就會有公司用你,至于薪水就看你的貢獻和業績了。一對年輕人玩命地打拼,為了不拖累父母,省吃儉用,租那種簡陋的房子,吃那種廉價的食品。新郎因為文字能力強,又是美術專業研究生畢業,后來成為一家媒體的主編;而新娘因為英語學的好,后來成為一家培訓機構的英語老師。這一過程,新郎新娘足足經過了六七年的努力。
似乎一切還算比較順利,但領“證”多年的這一對年輕人卻始終未敢正式結婚要孩子,北京那令人咋舌的房價和消費水平讓這對年輕人想都不敢想。因為沒有北京戶口,孩子的入托、上學都是個大問題,可雙方父母的年齡在一天天老去,盼望帶孫子的心情卻又一天天增長。在雙方父母的一再施壓下,這對年輕人終于決定辦了這場婚禮,至于孩子,也只能將來生下之后留在沈陽,讓雙方父母照看。
北漂的沒有多少人能“上岸”,但二、三線城市的就業壓力又促使一批又一批年輕人不得不走上北漂的道路。對此,很多人感到不理解,可又有多少人能夠了解這些有志向的北漂族心中的無奈。
在婚禮上,另一位親屬的孩子算是幸運的了,這個小伙子也是在那所著名的美術院校讀的碩士,但他幸運地碰到了一位好導師。畢業時,他的導師把他介紹給北京的同學,而他導師的這位同學是一個事業單位的館長。館長一看,小伙兒高高大大的,長得又很白凈帥氣,從骨子里透著一股藝術范兒。一考核,專業能力也很強,這位館長當即拍板把他留了下來。
小伙兒戶口留在了北京,年薪也有二十多萬,工作又好,長得又帥氣,到現在也三十出頭了,可就是沒能討上個老婆。我很納悶,既然條件這么好,怎么也找不到呢?小伙兒的父親對我講:之前處了兩個女朋友,也都是北漂的,女方對小伙兒這個人沒得挑,但唯一的條件是在北京買個房子。其實女方的條件并不過分,哪個女孩子不想有個穩定的家呢?尤其是北漂一族,在北京能有個屬于自己的窩,哪怕是蝸居,也會有種穩定感。可北京的房子又有多少人能買得起呢?四環內的房價動輒十多萬一平,就是順義的房價也都達到了三萬左右一平,小伙兒一年二十多萬的年薪看起來不少,但除去租房、日常花銷,得多少年才能交上首付呢?不過小伙兒還是比較樂觀的,北京戶口都有了,其他還用愁嗎?
汪峰在他那首《北京北京》的歌中寫道:我在這里祈禱,我在這里迷惘,我在這里尋找,我在這里失去……北京就像一朵散發著香味的鮮花,吸引著一撥又一撥北漂的蜜蜂到這里來采蜜,采到蜜的在北京筑了巢,生兒育女;采不到蜜的不知是否繼續留在這里,還是繼續尋覓。
突然想起前幾日一個北大出身的著名投資人講:雖然國家鼓勵年輕人創業,但大多數年輕人是不適合創業的,他經過大量的數據統計證實,最容易成功的創業是在第三次,最佳的創業年齡是在三十多歲。可很多一腔熱血的年輕人卻不信邪,即便碰得頭破血流也會一往無前。與其如此,倒不如從考大學的那一刻開始就該好好想想,需要學哪個專業更適合就業,到底想在哪個城市發展就考哪個城市的大學,一切都要有個籌劃,如果隨性而為,弄不好就會處處迷惘。北京不是天堂,北京也有北京的煩惱。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