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我多想回到家鄉,再回到她的身旁;看她的溫柔善良,來撫慰我的心傷……”一曲水木年華的《在他鄉》喚起了多少人對故鄉的思念,讓人不免想起自己孤身一人在外打拼的日子,想家的思緒讓人輾轉難眠。
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外闖蕩,為了自己的夢想,不惜漂泊他鄉,但寄托“鄉愁”的歌卻越來少。細細想來,有這么幾個原因,一是通訊方式的轉變,隨著科技發展,手機、互聯網越來越普及,更多的年輕人選擇打電話、視頻聊天等方式與遠方的親人朋友進行溝通交流,比起以前的書信、電報,現在的交流沒有什么阻礙,而且快捷的多;二是交通更加方便快速,汽車、高鐵、航空的迅猛發展,使得回家不再那么難,遠一點的一天到,近一點的幾個小時就可以;三是思鄉情節的弱化,當越來越多的人離開家鄉在外工作,你會發現身邊的“老鄉”或“他鄉人”越來越多,自己不再孤單,再加上不停地忙碌奔波,無暇思念家鄉,這種思鄉情緒慢慢的得以釋放、淡化。
有了以上的幾點,你就很快明白抒發鄉愁的歌曲為什么越來越少,因為這種需求在減少?!案杪曋械泥l愁”去哪了?她融進了電話中的句句問候;她流淌在川流不息的車水馬龍中;她隱藏在朋友間的相互關懷里,慢慢地消逝在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中。
歌聲中的鄉愁雖慢慢遠去,但那段一起成長的記憶還在,而記憶又總是令人回味無窮。不少人即便回到故鄉,除了親人,也再難找尋原來故鄉的畫面。兒時的土路,已變成柏油路,牛車也換成了汽車;清冽的小河,化作烏黑的水溝,河邊的樹林消失殆盡;敦實特色的土屋,被磚瓦替代,太陽能也架上了房頂。故鄉日新月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長的痕跡已難尋覓。相比淡化的鄉愁,記憶中的故鄉,更能引起共鳴,激發歌曲創作靈感,讓我們暫且放下“鄉愁”,歌唱即將失去的“故鄉”。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