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御寶軒征集到一件銅制煙桿,桿長70cm,可伸縮,銅制煙桿由煙桿嘴、煙桿柄、煙桿頭三部分組成。煙桿嘴是煙桿入嘴的部分,煙桿柄連接煙桿頭和煙桿嘴,煙桿頭是裝煙草的部分。煙桿柄通體飾金絲花紋,古韻盎然,氣宇不凡。并刻有乾隆年制款識。
據煙桿主人介紹,此件銅制煙桿為祖傳寶貝,從乾隆時期代代相傳至今,幾百年來一直悉心保管,這支煙桿從父親傳到他手上也有20余年了,這次選擇深圳御寶軒展出此件藏品,是銅制煙桿第一次在市場上亮相,其價值也希望能得到市場的認可。從煙桿本身的一些舊跡、刮痕、銹斑來看,此件銅制煙桿略顯陳舊,無疑經歷了無窮歲月的洗禮,但如今各部件依然保存完好,極為難得。
?
抽煙的習慣在中國歷時已久,中國人最早的吸煙方式是抽旱煙,把煙絲裝入煙鍋點燃后,通過連接煙鍋和煙嘴的中空管子以吸其煙。明末至清代中期,這種吸煙方式流傳最廣,有些上等的煙具則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征。直至今日,在我國的一些農村里仍能見到個別老人使用這種煙具。
在民間許多地方,便于攜帶的短煙桿后來逐步發展成為一種類似棍棒工具的長煙桿,既可撥草探路,又可擊蛇驅獸,還可拒敵防身。在我國傳統武俠小說中,經常出現這樣銅頭鐵桿的煙桿武器。《清朝野史大觀》中有記載,在清代朝廷官員里面,抽煙是紀曉嵐的三大嗜好之一,其所用的旱煙桿是定做的,且容量很大,有人說一次能裝三四兩煙絲。這雖有夸張之嫌,但其煙桿在京城中是獨一無二的,在全國也屬罕見。因此,紀曉嵐就有了“紀大煙袋”的綽號。甚至還有學者套用柏拉圖的“靈魂層次劃分”法,認為香煙是“欲望之煙”、雪茄是“精神之煙”、銅煙桿是“理性之煙”。關于煙與煙桿的說法十分風趣,也總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煙桿最早出現在中國人的生活中,應該是在明朝。據史料記載,明朝萬歷年間(1573~1620),旱煙才從美洲經菲律賓傳入臺灣和福建,然后大面積種植,逐步擴大遍及全國各地。有了旱煙,才有了煙桿,因此煙桿至今已經有400多年歷史。在2013年香港春拍中,一件“民國時期制銅質煙斗”成功拍出35萬元人民幣,瞬間點燃收藏市場,眾多收藏家漸漸意識到商機,因此在收藏品市場各種短柄、銅煙桿、大煙嘴的古董煙斗漸漸被國人所珍視。現如今,煙具收藏品價格大漲,一件藏品幾十萬上百萬已并不罕見。
煙具質地多樣,有竹木、陶瓷、鐵鋁銅等材料制成,其中銅制煙桿至今仍為不可多得的藝術品。據悉,銅質堅韌、輕盈、耐裂、干燥、能抗高熱、遇火不燃;點燃之后無異味;長期撫摸之后紋理清晰,光澤耀眼,價值難以言喻。銅制煙桿極為瑰美,輕輕觸摸,便能感受到銅煙桿帶來的清涼,猶如夏天吃西瓜般美不勝收。據專家介紹此類銅制煙桿存世量極為稀少,具有極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