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編輯整理 說起河南鄭州市職工收藏協會副主席、鄭州市收藏協會煙標委員會會長劉建軍,很多收藏煙標的人都認識他。
今年44歲的劉建軍,收藏煙標已經近30年了。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劉建軍看到花花綠綠的火柴盒挺漂亮,就開始有意識地收藏火花。1987年,劉建軍被鄭州市職工收藏協會吸收為會員,受收藏煙標朋友的影響,劉建軍開始收藏煙標。如今,劉建軍的煙標藏品已有7萬余種,從數量上來說,在全國已經位居前列。
當初決定收藏煙標后,為了提高藏品數量和質量,劉建軍不僅舍得花大價錢購買煙標,而且還經常到全國各地四處訪煙廠、結交收藏煙標的朋友。
1990年9月,河南登封卷煙廠已停產,為了搜集到更多煙標,劉建軍坐著長途汽車來到河南登封卷煙廠。在一座廢棄的廠房外,劉建軍透過門縫依稀看到滿是灰塵的地面上竟散落著一些煙標。為了看個仔細,他從沒有封死的窗戶跳進了廠房。窗戶離地面三米多高,摔倒在地的劉建軍,忍著疼痛,仔細搜尋,結果找到了“玫瑰”、“可可”、“少林寺”等幾個牌號的煙標近千枚。因為落地后的那一摔,回到鄭州后,劉建軍的腿半個多月才恢復。
1991年4月,劉建軍騎著自行車到豫北地區先后走訪了多家卷煙廠。在河南焦作溫縣,劉建軍聽當地編寫縣志的工作人員說溫縣曾經有很多卷煙廠,民間可能散落有大量煙標。于是,劉建軍就挨著村子轉,竟然在一天之內從村民手中買到了40多種近5000枚煙標。盡管一天下來累得腿疼,但抱著一大包新收獲的煙標,劉建軍的臉上笑得無比燦爛。時隔十多年之后,劉建軍再次到溫縣尋覓煙標時,許多村民竟然還認得這位花錢買“廢紙片兒”的“怪人”。
收藏一枚枚煙標就是收藏一段段歷史。近30年來,劉建軍不僅在煙標收藏中頗多建樹,在煙草文化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績。
1990年6月1日,劉建軍自費創辦了名為《煙標大世界》的內部交流刊物。雖然期間這份刊物因各種原因幾易其名,但卻一直堅持了下來。如今,已更名為《煙標研究》的刊物已出刊近300期,出刊周期也由最初的月刊改為了半月刊,并且還增加了彩印版。煙標收藏家、煙草文化研究專家戎國榮先生曾說:“煙標收藏只要有興趣而又肯付出經濟代價是不難取得一定成就的。但是以一己之力創辦煙標研究刊物且堅持了20多個春秋并不容易。”
這個刊物凝聚了劉建軍太多的心血。每期從約稿、編輯、排版到印刷,所有工作全部由劉建軍一人承擔。25年的時間,他從沒叫過苦,也從未后悔過。因文化氣息濃厚、編印精美,這份刊物不僅受到眾多煙標收藏愛好者的認可與喜愛,同時對煙標藝術研究和煙草文化傳播也起到了推動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我收獲了很多快樂。”劉建軍說。
此外,劉建軍還編撰了《中國煙廠資料匯編》(已出版四卷)、《抗美援朝加字、慰問煙標圖譜》、《煙標目錄》等多種煙標研究資料,其中《中國煙廠資料匯編》、《煙標目錄》第一輯已被中國煙草博物館收藏。此外,劉建軍還受邀參與了《河南省煙標集》與《河南煙標圖譜集》的編撰工作。
2003年7月18日,劉建軍和幾位志同道合的煙標收藏界朋友共同投資,開通了國內第一家煙標論壇——“華夏煙標論壇”。十幾年來,“華夏煙標論壇”對推動國內煙標研究、發展壯大煙標收藏者的隊伍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國內頗具影響力的煙標論壇。劉建軍還多次參加全國各地舉辦的煙標收藏會議,攜帶自己的藏品參加展覽并多次獲獎。他還組織舉辦了10余次煙標交流會,為宣傳煙標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