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總量控制、稍緊平衡」的認識,第一,《煙草專賣法》開宗明義講得很清楚,「有計劃地組織煙草專賣品的生產和經營」,計劃管理首先體現為總量控制;第二,堅持「總量控制、稍緊平衡」,是推進煙草控制的內在要求,是控煙履約的具體行動;第三,落實「總量控制、稍緊平衡」,是行業發展的一條寶貴經驗,也是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2019年,行業在「總量控制、稍緊平衡」的基礎上提出「增速合理、貴在持續」的要求,從八字方針到十六字要求,「總量控制、稍緊平衡」與「增速合理、貴在持續」是密切聯系、有機統一的,其目的就是不斷改善和加強運行調控,堅決防止大起大落,持續提高運行質量和效益,努力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檢驗的標準和最終的目標就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從最近幾年的實踐看,不管2019年創下「經濟運行和市場狀態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以及2020年「統籌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取得重大成果」,尤其「十三五」后兩年,面對產銷下降、庫存積壓、狀態受損的困難局面,「十六字」調控方針的提出與實施,發揮了恢復正常秩序、扭轉被動局面、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作用。
這也進一步凝聚了貫徹落實「十六字」調控方針的嚴肅性、連續性和自覺性。
對于品牌發展而言,或者說站在工業的角度,堅持「總量控制、稍緊平衡、增速合理、貴在持續」就多多少少有那么點「幸福的煩惱」。一方面,狀態有保證是事實,特別是經歷過飽和寬松之后的低迷掙扎之后,這樣的狀態向好更加彌足珍貴、更需倍加珍惜。另一方面,增長受限制也是事實,不大可能像過去那樣有直接而充分異軍突起、后來居上的機會。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協議訂單——增量——越來越不好拿。放在全國整體或許還不算明顯,但到了具體的市場,只要增長稍微快一點就會被攔頭,略高于、略快于大盤已經非常不容易。但換一個角度,商業其實也很頭疼,增量統共就那么一點點,10幾家工業、30來個重點品牌都要考慮、都要照顧、都要平衡,要把一碗水端平也蠻費神費力。
這也就是我們之前的擔心——「稍緊」、「偏緊」之后——大家把精力和投入內卷到爭取協議訂單上。
這樣的擔心,當然不是動搖「十六字」調控方針的決心,或者質疑因此構成了某種事實上的保護后進。只是要看到,因為基于穩定存量的基礎和前提,小周期不會對協議訂單做大幅調整,而不愁賣的供需關系又決定了只要拿到訂單,導致了哪怕劃劃水也都能躺贏,呈現出帶有普惠式色彩的水漲船高,讓強勢品牌沒有更多空間,讓低弱品牌沒有更大壓力。
所以,堅持「十六字」調控方針并非簡單地「稍緊」、「偏緊」而已,一碗水端平也不是一味地雨露均沾、皆大歡喜。品牌自己更是要搞清楚,如果沒有「十六字」調控方針的政策兜底,那些不在狀態、缺乏活力的品牌只會降得更兇,而目前所表現出來的順銷、暢銷,又有多少來源于「十六字」調控方針下的貨源含金量提高,絕不能看到表面增長就高估品牌的狀態和勢能。
也正因為此,對「緊平衡」狀態和「緊平衡」狀態下的品牌表現要有更加清醒的認識。
一方面,行業層面對于「十六字」調控方針有一攬子配套措施,圍繞更高水平的動態供需平衡,突出「大品牌」的主體地位,強調市場需求的合理滿足,進一步約束和規范渠道環節的自有裁量權, 都為「緊平衡」狀態下的品牌培育創造了條件、提供了空間,我們也期望這些政策組合拳,能夠消解「緊平衡」狀態下潛在的攔頭強勢、兜底弱勢。
另一方面,「緊平衡」的「緊」是相對的,相對于總量控制,相對于中低端產品的需求萎縮,中高端產品的增長遠高于市場整體的增量。在「緊平衡」狀態下,中低端產品——量和品牌——有強烈的擠出效應,但中高端產品,既有相對旺盛的市場需求支撐,也有產業意志的直接作用,但這樣的增量爭奪,顯然沒有「緊平衡」狀態下拿到訂單就是銷量的輕松寫意。
在這個意義上,「緊平衡」狀態下不是削弱品牌培育,而是對品牌培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一,盡管增量不多,協議不好拿,但品牌的注意力還是不能盯著協議訂單。任何時候,品牌都要保持清醒,基于「緊平衡」狀態下拿到訂單所實現的銷售,不過是供不應求條件下的不夠賣、沒得選,有了這樣的清醒頭腦,才能讓我們做出功夫在詩外的努力,真正實現市場有需求、品牌有狀態和渠道有動力、終端有張力的品牌培育、訂單爭取。
第二,聚焦、聚焦、再聚焦。除了去年138號文件的深化細化、走深走實,這體現了存量做減法、增量做加法的思路,在保證大品牌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繼續控制新品規的市場進入,繼續削減弱小品規的空間占有,疊加上「緊平衡」的大環境,核心市場、核心品規和核心客戶沒有優勢、優勢不突出就沒有話語權,更沒有成長性,「聚焦」不是趨優選擇,而是唯一出路。
第三,一切都要圍繞需求展開?!妇o平衡」狀態下,整個行業——尤其商業渠道——最感興趣、最為關切的增長,一是結構提升,二是細分市場,三是創新產品,這也是保證「持續」的重要支撐、根本動力。考慮到市場需求的年輕化、多樣化、碎片化,如何更好地貼近需求、跟進需求、滿足需求,不僅需要創新的思路和辦法,也需要擺脫「緊平衡」狀態下的舒適區。
在這個意義上,「緊平衡」狀態下的品牌培育與市場成長,矛盾點既在又不在協議訂單的緊張難拿,協議訂單要爭取,市場需求更要滿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