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記憶(Muscle Memory),是指肌肉具有記憶效應,同一種動作重復多次之后,肌肉就會形成條件反射。人體肌肉獲得記憶的速度十分緩慢,但一旦獲得,其遺忘的速度也十分緩慢。只要肌肉受到專業訓練,它就不會忘記這種狀態。有研究發現,專業運動員即便中斷訓練,20年后再重新訓練,所需時間比那些從未接受過訓練的人少至少40%。
肌肉記憶本身是中性的,反映了客觀的生理現象。也正因為此,肌肉記憶在不同場景就有利弊之分。有利的一面,對于初涉某一領域,比如鋼琴初學者、籃球入門者,建立肌肉記憶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環節,可以讓參與者盡管上手入門、縮短過程;有弊的一面,一旦建立起肌肉記憶,到了需要突破提高的時候就暴露出其頑固的另外面目,成為了成功的阻礙。
同樣的道理,一旦形成了思維定勢,形成了行為習慣,也就形成了品牌的「肌肉記憶」。
比如說,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些大品牌上手新品類、新形態、新風格,雖然有著——基于品牌實力所奠定——非常高的起點、相當不錯的基本面,但卻很難見到驚艷感和突破性,既有和過去區別不大的似曾相識,又難免因為不夠出眾而泯然眾人。說直白點,去掉Logo當作任何品牌都沒有問題,加上Logo也沒有自帶光環、實力加持。
表面來看,是產品力的問題。很早我們就分析過,隨著中煙公司的組建,各家品牌在原料、技術、工藝等方面的差距在不斷縮小拉近,大品牌很難再像創牌初期那樣輕松碾壓對手。大品牌做得好,別的品牌做得也不差。因為產品力這個最根本也是最至關重要的「1」立不起來,再加上形象老化、價值固化、口碑矮化疊加起來的品牌空心化,大品牌缺乏表現力并不讓人驚詫。
更大的背景,則是持續的、不可逆的消費多樣、需求多元。面對消費群體、市場需求的年輕化、多樣化和個性化、碎片化,大品牌的優勢反而成為某種意義上的短板,消費者喜新求變的需求以及不從眾、不跟隨的態度,讓大品牌有力有不及、照顧不到的局限。就這樣,大品牌過去所擅長、所建立起來的優勢被市場需求的深刻變化而被抹掉和消解。
這些內外因素,歸結起來還是要從品牌自身找問題。故步自封是一個很嚴肅很嚴重但同時又很容易輕描淡寫、流于形式的認知和評價。舉個例子,前面講到的產品開發低于預期、弱于競品,很少有產品本身的總結和反思,是消費者不懂欣賞,是商業渠道不夠給力,是其它品牌不講武德,是外部環境不夠適宜,但唯獨沒有自己的問題,沒有產品的問題。
這是我們必須承認的現實,就是「肌肉記憶」的客觀存在。在更大意義上,也回答了之所以品牌活力的不足。
第一,路徑依賴。「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變成了路」,這句話另外一層意思是,「一旦有了路,就只會沿著路走」,再加上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并讓你輕易走不出去。如果說品牌的運營主體與目標受眾相契合、相適應還好說,但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成為主流主力,路徑依賴就意味著根本不在一個頻道。
第二,產品畏懼。隨著核心品規、主力品規產銷規模的持續成長與市場份額的不斷提升,一方面,不管品質維護,又或者狀態維護,都要消耗品牌大量的精力和投入;另一方面,也很容易讓品牌背上不敢輕舉妄動的思想包袱,畢竟有這么大的存量需要滿足和保證,動作太大、一旦跑偏就得不償失。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維護存量的技術和能力都有欠缺。
第三,自我迷戀。大品牌之所以成長為大品牌,顯然有自己獨到的技術優勢。只是,技術在不斷的創新進步,需求也在不斷的調整變化,如果囿于原有的技術路線不求創新、難以突破,也就很難避免一條路走到頭天黑的風險。諾基亞在功能機時代是天花板一樣的存在,對于智能機時代到來也不能說沒有努力,但封閉的塞班遇上開放的安卓,就從被摁在地上摩擦淪為了前浪。
第四,絕緣市場。說絕緣市場可能夸張了一些,但毫無疑問,我們距離真實的需求——特別是年輕化需求、年輕人想法——隔了不止一個美圖秀秀的距離。除了老生常談的低審美、低品味,浪費了最高級的包裝技術、材質和工藝,在品牌表達、產品輸出和情感連接等方面仍然爹味十足,所謂的年輕化停留在了形式表面、淪為了一廂情愿。
歸結起來,就是習慣于用過去式思考未來時,從過去找答案。典型的口嫌體正直,嘴上喊著轉作風、立新風,遵循的還是老一套、舊辦法。這其實暴露了非常根本性的制約,就是面向市場或者說需求導向的研發體系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很多時候都在以開門創新的名義行閉門造車之實,而包裝設計、美感表達和營銷表達又還過度借助依賴第三方力量。
換一個角度,品牌如果能夠讓消費者建立「肌肉記憶」,那基本上就相當于建立起品牌信仰。
比如說,阿里天貓創立的「雙十一」,京東發起的「六一八」,拼多多推出的「百億補貼」,在這些人造的節日和氛圍之前,消費者沒有任何的實際需求和相應的節點意識,但現在呢?一到「雙十一」、「六一八」,一見「百億補貼」,大家就忍不住買買買,控制不住做剁手黨。大家對于奔馳的豪華感,對寶馬的運動感,對特斯拉的運動感,也都是某種意義上的「肌肉記憶」。
現在消費者所形成的肌肉記憶,往往還停留在價位、支型、包裝等相對比較粗放或者說比較寬泛的范疇。接下來的重點,是類似于時尚、新銳、舒適的標簽,又或者茶、酒、花的跨界,尤其在「舒適」這個維度,更好地平衡好舒適度和滿足感,將會是未來的大殺器。要幫助消費者建立「肌肉記憶」,一說起什么就想起什么,就離不開品牌做第一的勇氣,把第一做到唯一的智慧。
正如那句狠話「不換思想就換人」,大品牌要改變肌肉記憶,或許首先需要在技術和營銷兩線都需要更堅決——從思維到人員——的年輕化。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