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穩、進、嚴”的工作總要求,圍繞解決“在哪種煙”“誰來種煙”“怎么種煙”三大課題,延安富縣煙區通過提升生產各環節機械化水平,促進農機農藝融合,完善專業化服務,為實現減輕種煙勞動強度,提升生產效益,加快推進陜西煙葉生產轉型升級蓄能。
實用農機真給力 煙農種煙少些累
——富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建設全省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區側記
時下,走進延安富縣牛武鎮寺莊煙葉種植“千畝示范村”,在藍天白云映襯下,一條蓋著黑白相間地膜的煙壟顯得格外亮眼,成片的煙田隨處可見煙農起壟、移栽、覆膜的場面,看似不起眼的小小機械在煙葉移栽中派上了大用場。
“我每年栽煙都雇10來個人,一天累死累活最多能栽10畝,今年有了這種覆膜機,我一天能栽20多畝還不太累,小小覆膜機可真是個好幫手啊!省錢省力!”富縣牛武鎮寺莊村的家庭農場主李石磊信心大增,而這只是富縣縣局(分公司)在推進煙葉生產向全程機械化邁進過程中的一個縮影……
去年以來,行業大力推動農機農藝融合發展。富縣作為全省煙葉種植“重點縣”之一,以建設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區為抓手,全力破解農業“用工難、用工貴”“誰來種煙、怎么種煙”的難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富縣縣局(分公司)針對多年來煙葉生產機械化水平不高、裝備結構不合理問題,聚力謀突破,以煙站為單位面向煙農召開了煙用農機推廣應用座談會,組織人員對合作社及煙農自購農機進行了全面摸底調研。舉辦了農機推廣應用演示現場會,演示了9種起壟機、覆膜機現場作業演示,并讓參會的技術員與煙農進行交流、評價,并根據作業效果進行設備改造,掀起了延安市煙區農機應用的新熱潮。
截至目前,全縣在煙葉移栽環節擁有各種型號拖拉機120臺、起壟機367臺、覆膜機148臺。其中煙站指導煙農改造起壟、覆膜機械222臺、引導合作社購買66臺,起壟機械率達到100%,覆膜機械普及率80%,受益農戶600余戶。通過大力推行機械化作業,2022年移栽期間,全縣煙農日均雇工減少1200多人,覆膜效率提高了10倍,移栽效率提高了50%,移栽畝均用工減少0.28個。
“要是雇人栽煙,一人一天管吃要150元,而且時間拖得長。”辛華鋒算了一筆賬,今年自己改造了起壟機,又租了合作社一臺覆膜機,40畝煙一下子就省了2300多塊錢。
看著機械化給煙葉生產帶來的喜人變化,富縣縣局(分公司)副經理靳云峰深有感觸地說:“在推進煙葉生產全程機械化進程中,我們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下一步,我們將以全省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區建設為契機,聚焦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目標,圍繞‘耕種收苗管烤’六個作業環節,借助行業煙基項目惠農政策,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突破,一點一點推進,并依托合作社加大新農機的引進、改造、示范和推廣力度,讓煙葉生產農用機械成為煙農增收致富不可或缺的幫手,真真正正實現煙農輕松種煙?!?/p>
目前,富縣煙區在煙田深翻、育苗、起壟、移栽、植保等各環節都配置了相應的農機具。采取“合作社+煙農”的形式,組建了機耕、育苗、植保、分級專業化服務隊,以低于社會價格為煙農提供專業化服務。
富縣縣局(分公司)黨支部書記、局長、經理許建設表示,富縣煙區將用好、用足、用活煙葉生產基礎設施項目政策,以全省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區建設為抓手,把農機農藝融合作為破解“怎樣種煙”課題的根本本路徑,進一步健全農機運營、管護機制,實現煙葉生產減工降本,促進煙農穩定增收,加快煙葉生產轉型升級,為推動延安煙葉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助力煙區鄉村振興。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