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于貴州大山深處的一個苗家寨子,還是懵懂少年時,就立志要走出大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扎根工廠車間一線26年,他兢兢業業,潛心鉆研,從一名普通的操作工人成長為身有“絕活”的高級技師。
他就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貴州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銅仁卷煙廠高級技師吳樹清。
2015年,銅仁卷煙廠專門以吳樹清的名字成立了“吳樹清工作室”,讓他帶領大家消化吸收新工藝新技術并解決生產中存在的短板問題。圖為吳樹清(左二)與車間修理工一起分析設備故障。
扎根一線筑匠心
從學校畢業后,吳樹清進入銅仁卷煙廠卷包車間,一干就是26年。
“雖然我學的是卷煙機械專業,但看到車間各種卷煙包裝生產設備,還是覺得無比新奇。”剛入廠時的情景,吳樹清還是歷歷在目。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老師傅嫻熟的維修技術令吳樹清羨慕不已。學校里所學的都是純理論知識,離掌握好煙機設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設備情況摸清吃透。
當時車間的條件非常艱苦,煙絲是用塑料桶來裝的,需要人工一桶一桶扛在肩上加入卷煙機料斗。吳樹清剛參加工作時每天都要扛煙絲,并清理機臺周圍的衛生。下班后,頭發上、衣服上到處是煙絲煙末,像是剛從煙絲堆里鉆出來。
遇到設備故障時,吳樹清更是全身心撲在設備上。有好幾次,同事幫他把飯打來了,放在工具柜里,一直到下班他都沒有去吃一口。
憑著一股執著的勁頭,吳樹清成功解決了卷煙設備上存在的許多缺陷和問題,主持的QC、對標、精造工程、科技創新項目達24項之多,取得專利授權12項,其中多個課題獲得公司及工廠的表彰。
2018年,銅仁卷煙廠異地搬遷。新車間還沒有通電,車間內的溫度高達38℃,沒有照明,吳樹清和同事們就用電筒和手機照著進行設備的安裝。
在這種炎熱潮濕的環境中,設備進場一兩天就有生銹的風險。為了防止設備銹蝕損壞,吳樹清想了很多辦法,每天與大家一起用干抹布擦拭,又用塑料布將設備裹起來。就這樣,連續奮戰50多天,他們終于迎來了工廠的正式投產。
吳樹清(中)在為車間技術維修人員講解維修技巧。
26年來,吳樹清有不少機會離開車間到更舒適的環境里工作,但他選擇堅守一線。“在車間里,聽著熟悉的機器聲,我感覺心里很踏實。”吳樹清說。
攻堅克難樹標桿
“設備上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就需要吳大拿出手了。”在同事黃金芳眼里,吳樹清就是專門解難題的。
26年來,吳樹清啃下了一個又一個硬骨頭,不僅自己收獲了豐富的設備維修知識,更助力企業提高了效率、節約了資金。
2006年,貴州中煙調了兩組MK9-5機組到銅仁卷煙廠。設備整機組磨損嚴重,不大修就無法使用,但要找生產廠家大修,需要的費用較高。廠里一方面考慮節約成本,另一方面想借此充實技術力量,決定由吳樹清帶隊對機組進行大修。
面對困難,吳樹清沒有退縮,和同事們一起接過了這個艱巨的任務。他們詳細制定了設備大修方案,查閱了無數的圖紙,繪制了幾十張零件圖,寫寫畫畫,光筆記就記了3本。
時間緊、任務重,他們每天都是干到天黑才下班。經過3個月的攻堅,他們硬是完成了兩組設備的大修,為企業節約資金200多萬元。
銅仁卷煙廠4號帕西姆卷煙機是一款試生產的機型,工廠人員沒有調試運行維修經驗。該設備自2011年3月投產以來,空頭煙支率一直偏高。“修修補補”運行至2012年3月,該廠直接下任務到吳樹清頭上:停運兩周,內部大修,降低空頭煙支率。
這是任務,更是一種挑戰。
“不信啃不動它。”吳樹清在心里暗暗較勁。他全身心投入其中,把設備供絲系統全部解體,重新按說明小心翼翼地一點一點組裝,再結合維修經驗摸索,慢慢調試。在他的努力下,煙支空頭率從大修前的0.57%降低至0.09%,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能耗。
吳樹清(右)正在檢查設備零件進行故障排除。
為解決卷煙機內外排煙支長度調整耗時耗力問題,吳樹清通過認真分析調整機構的工作原理,提出解決方案,研制出了用于內外排煙支長度調節的螺紋推塊調整裝置。經過在卷接機組上試驗,該裝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產生綜合經濟效益36萬余元。
一個又一個難題在吳樹清手中被解決,在這個過程中,他收獲了成長、堅定了匠心。
忘我奉獻守初心
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這給一線車間生產帶來更多挑戰。
吳樹清深知,知識只有共享,才能讓企業越來越好;技藝只有傳承,才能換來更多人的成長。
為此,吳樹清從管理入手,對設備的各種記錄表格作了合理改進,還編制出了《二車間卷接點檢制度》《卷接維修技術標準》《設備輪保管理辦法》等5項設備管理制度,員工的日常操作更加規范。
此外,吳樹清將自己多年來的經驗總結成冊,作為教材供同事們學習借鑒。像《帕西姆機組供絲系統調試手冊》,就是吳樹清將維修帕西姆機組過程中積累的調整參數進行分析歸納總結,進而編制而成,為解決煙支空頭等問題提供了科學的數據參考,得到了大家的好評。
2015年,銅仁卷煙廠專門以吳樹清的名字成立了“吳樹清工作室”,讓他帶領車間技術維修人員消化吸收新工藝新技術并解決生產中存在的短板問題。
工作室的成立一方面是為了集中力量解決難題,另一方面也為了培養人才。對此,吳樹清每年都對新進員工開展設備結構原理及工作標準的培訓,并通過集中授課及網絡培訓的方式,不斷提升工廠技術維修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
“吳師總是不厭其煩地為我們講解問題,教我們維修技巧。”說起吳樹清,擋車工曾超滿是崇敬。
工作室成立以來,共培養高級技師1人,中級技師3人,工程師3人,高級工2人,助理工程師8人。
2016年,工作室被銅仁市總工會授予“勞模達標工作室”稱號,2017年被貴州省石化輕紡工會授予“職工技能創新工作室”稱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對吳樹清來說,榮譽是責任、是動力,激勵著他勇往直前,為企業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