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煙區移栽后的一角。
種過地的人都知道,從土里刨“金子”,那可不容易。不過,在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榛子鄉,宜昌市煙草專賣局(公司)按照湖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煙葉高質量發展部署要求,堅持“以質取勝、以誠取信”工作理念,著力推動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促進“煙葉+蔬菜”“煙葉+旅游”“煙葉+苗木”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煙農增收樣板,助力村民邁上了致富大道。
5月的榛子鄉,田里處處可見忙著移栽煙苗、辣椒苗的村民。榛子鄉海拔1300米,土壤及氣候條件良好,是興山縣核心煙區,也是全市有名的高山反季節蔬菜生產基地。
榛子高山育苗工場育苗質量可靠、成活率高。
在榛子鄉幸福村,占地16畝的高山育苗工場內外一片忙碌景象,一盤盤綠油油的煙苗被村民裝上三輪車、小卡車。清早,育林村煙農游成章就和妻子開著小卡車來到育苗工場拉煙苗。
“今年種煙50畝,還種了一些辣椒,煙苗差不多一車正好拉完。”游成章說,“前些年,自己一過春節就得忙活育苗,一直忙到四五月,費時費力不說,質量也不穩定。這幾年,全縣推行專業化、商品化育苗,價格合理,質量可靠,成活率高,現在種煙省勁多了。”
高山育苗工場除了集中培育煙苗,夏秋季節還培育花卉、苗木。興山縣金鵬煙葉綜合服務專業合作社與宜昌花園里農業有限公司合作,共享育苗大棚資源,5月前育煙苗,6月開始育花卉苗,提升了大棚利用率,降低了育苗和管護成本,實現了錯峰使用、互惠互利。
在宜昌市局(公司)現代煙草農業建設辦公室主任張雙祥看來,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的關鍵是“固本強基”,奮力做實做優煙葉產業。
宜昌市局(公司)著力破解勞動力短缺、用工成本高等痛點,在興山、秭歸等煙區推進農藝農機融合發展,減工降本、提質增效,夯實煙葉產業發展基礎。
榛子鄉和平村職業煙農熊思君種煙近10年,今年種了48畝。以往一到移栽季節,她就要發愁找工人,“大家移栽、采摘都在那幾天,用工不好找”。近兩年,興山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依托煙葉專業合作社,大力推進育苗、整地、移栽、田間管理等全流程機械化作業,助力煙農輕松種煙、高效種煙。
榛子煙農開展機械化移栽。
“這塊煙田近7畝,請工的話至少需要3個工,用機械移栽能省一半工,而且半天就能栽完。”熊思君指著不遠處正在使用移栽機移栽煙苗的丈夫和公公說。
不僅育苗、起壟、覆膜、移栽輕松了,就是以往讓煙農提心吊膽的烘烤,如今隨著專業化服務和智能化烘烤設施的普及,也不再是“老大難”問題。“煙葉進烤房后,烘烤服務隊隊員設置烘烤程序自動控制火力、溫度,烤制效果差不了。”熊思君說。
此外,宜昌市局(公司)在榛子鄉配套建設生物質顆粒加工廠,將煙稈等廢棄物加工成生物質燃料,既能節省烘烤用工、增加煙農收入,還能循環利用資源、推進節能環保。
如果說“以煙為主”是“經線”,那么“多業融合”則是宜昌市局(公司)推進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的“緯線”。
在榛子鄉,隨處可見兩種地膜遍布田野:黑白相間的是煙田地膜,白色的是蔬菜地膜。
“很多村民既是煙農,也是菜農。”興山縣局(營銷部)煙葉生產管理辦公室主任望運喜說,“煙葉收益穩定,村民用來保基本;蔬菜行情好時,收入也十分可觀。煙菜融合實現了產業互補發展。”
榛子鄉海拔較高,植被茂密,夏季涼爽,是避暑休閑的好去處。不少村民看到了商機,紛紛辦起民宿、農家樂。和平村煙農蔣忠芳就是其中一位。
蔣忠芳今年40歲,他和妻子在自家樓房一樓開了家副食超市,將二三樓改造成了擁有6間客房的“清雅軒客棧”,吃上了“旅游飯”。
不少榛子煙農吃上了旅游飯。
“現在因為疫情,來的客人比較少;之前市里、縣里都有客人過來游玩,每月能增加三四千元的收入。”蔣忠芳說,“現在從縣城到榛子鄉的公路正在拓寬,來游玩的人會更多,經營民宿收入將更加可觀。”
通過“煙葉+蔬菜”“煙葉+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榛子鄉村民腰包鼓了起來,一些村民不僅蓋起樓房、買了轎車,還有的在興山縣城或宜昌市區買了房。
“建實建強煙區產業綜合體是一項長期性系統工程。我們將繼續以推動煙葉產業高質量發展為著力點,發揮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在促進村民增收、財政穩收、地方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為助力煙區鄉村振興作出新貢獻。”宜昌市局(公司)黨組書記、局長、經理王大愛表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