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15日,2022年全國煙葉高質量發展現場會將在山東召開。近年來,山東煙草立足實際,夯基礎、抓融合、促轉型,實現了煙農穩、煙田穩、煙區穩。今天,小編帶您走進山東煙區,解密山東煙草是如何推進煙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
盛夏的齊魯大地,草木蒼翠。
在山東濰坊諸城市鳳凰嶺煙草工商研融合創新園,極目遠眺,碧綠的煙田讓大地充滿生機,美不勝收。
山東煙草立足實際,夯基礎、抓融合、促轉型,涵養煙葉高質量發展的“肥壤厚土”,供給質量、基礎管理、創新能力整體提升,實現了煙農穩、煙田穩、煙區穩。
由穩轉增,內生動力足
張西花,今年30歲,是諸城市賈悅鎮前徐村的一名煙農。她從2020年開始種煙,這兩年僅靠種煙純收入每年達到了16萬元。像張西花這樣的年輕煙農,在山東有1200多戶,占煙農總戶數的16.5%,他們懂經營、善管理,成為種煙的新生力量。
上世紀80年代,山東煙區煙葉產量和質量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后來,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煙葉面積逐步下滑,煙葉生產面臨較大壓力。
面對萎縮的面積和嚴控規模的形勢,種與不種的問題成為一段時間以來山東煙區面臨的現實拷問。
煙農不想種煙的主要原因還是收益不高。抓住穩定煙葉生產的關鍵和由穩轉增的機遇,山東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多管齊下,不斷在提升煙農種煙收益上下功夫。
山東臨沂高標準煙田示范區。山東省局供圖
“我今年種了90畝煙,比去年增加了10畝。去年凈掙了15萬元,今年再增收2萬元不成問題。”談起種煙收入的增加,山東臨沂費縣費城街道查山頭村煙農徐振前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近年來,山東煙區一直注重推進適度規模種植,力爭實現最佳效益。山東省局(公司)運用大數據手段,科學分析規模、質量與效益的關系,進行綜合評估,找出最佳結合點,不斷優化煙農種植規模,發揮規模經營效益優勢。2021年,全省30~100畝種植戶數占比74.3%;全省煙農戶均收入19.6萬元,較上年度增加1.68萬元。
在山東日照莒縣庫山鄉將軍嶺煙區產業綜合體,一萬畝的基本煙田實現了全面輪作。著眼于“煙糧協同、煙經一體”,山東省局(公司)大力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提高多元經營收益。煙藥輪作在莒縣已成為一種成熟的種植模式,一方面煙藥輪作能有效減輕病蟲害,提高煙葉和中藥材質量,另一方面可以實現育苗棚、烤房等設施和農機的共享利用。目前,山東全省已建設14個煙區產業綜合體,輻射打造雙優復合產業帶,形成了煙糧、煙油、煙藥等穩定的產業基地。2021年全省煙農多元經營凈收入1.05億元,戶均1.5萬元。
截至目前,山東省局(公司)在全省共建成 14個煙區產業綜合體,輻射打造雙優復合產業帶,促進煙糧協同、煙經一體,形成煙糧、煙油、煙藥等輪作產業基地,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提高多元經營收益。圖為濰坊諸城煙農在查看輪作種植丹參長勢。山東省局供圖
加強煙農種煙成本和預期收益調研,統籌用好投入政策,更加注重從減工降本、提質增效方面挖掘增收潛力,山東省局(公司)通過政策引導、綜合施策,保障煙農收入穩定增長。2021年煙農畝均種煙收入5267元,畝均純收入達到2200元,分別比“十二五”末增長1167元、768元。
“我愿意種煙,最主要的原因是種煙收益高了。”張西花之所以感到種煙收益好,一是煙葉質量好了,直接收入高了;二是種煙越來越輕松、越來越簡單,減工降本增加了凈收益。
種煙越來越輕松、越來越簡單的背后,是山東煙區構建現代煙葉產業體系的持續探索。
圍繞“誰來種煙、怎么種煙”,山東省局(公司)完善種植主體培育政策,發展新煙農、培育新主體、穩固小農戶,優化煙農結構,夯實發展基礎。
種煙離不開土地,地從哪里來?山東省政府把煙草產業納入“十四五”鄉村產業發展規劃,把煙田納入基本農田保護,規劃基本煙田60萬畝2027片。通過上圖入庫,建立數字煙田,落實各級保護責任,實現退補平衡。
同時,引導植煙村成立由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村民的農田折價入股,年底保底分紅,把零散的土地集中起來,確保了想種煙的能有地、不想種地的能流轉。
山東省局(公司)嚴格落實國家局“第三方組織、集中定點”要求,引進社會化農服公司開展煙葉生產托管服務,實現了市場化運作。煙農根據托管服務公司推出的種采烤分一體化服務套餐包,可通過手機一鍵下單、一次付費,由專業服務隊實行全程標準化作業。圖為煙農(中)在煙農服務中心進行定制化服務。山東省局供圖
煙葉生產過程中一家一戶辦不好、不好辦、辦起來不劃算的事誰來辦?山東煙區運用市場化手段,創新煙葉生產社會化服務機制。臨沂沂水縣富官莊鎮垛莊村煙農王學鋒今年種了72畝煙,他把采收、烘烤、分級環節的勞作全部委托給了專業化農業服務公司設在當地的托管服務店。“去年我就托管給他們,省心、放心、省錢。”王學鋒認為托管服務解決了他種煙用工的大難題。
山東煙區通過引入專業農服公司,整合社會服務資源,在機耕、起壟、移栽、植保等80%以上的環節,為64%以上的煙農提供了訂單式托管服務,專業化分級托管達到了100%,有效服務了規模經營主體。
針對小農戶群體,全省成立318個煙農合作互助小組,20畝以下小農戶全部入組,促進設施共享、用工互助,提高煙農組織化程度和技術到位率,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實現了有效銜接。
提質保供,三方齊發力
蒙山高,沂水長,沂蒙山上好風光。沂水縣崔家峪煙葉產業帶就位于沂蒙山腹地,這里四季分明,耕作層厚,土壤通透性好,水源充足,雨熱同期。
這種小氣候,切合了煙葉品質化、特色化的生態需求。
生態好,煙才好。
“選擇生態條件得天獨厚、有利于彰顯煙葉特色的區域來種煙。”山東省局(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徐立國說,開發自然條件最適宜的新煙區,進一步優化了煙葉生產布局。
在把煙葉種在適宜區的基礎上,工商研三方齊發力,堅持工業提需求、科研拿技術、商業抓落實。
“十三五”以來,山東省局(公司)立足煙葉適配性,突出高可用性上部煙葉開發工作,完善“中棵煙”培育綜合標準體系,持續提升煙葉均質化、綠色化、特色化生產水平。圖為煙葉技術人員在對煙葉物理指標開展大田測量。山東省局供圖?
以工業需求為導向,跟著品牌種煙葉,盯著車間管田間,不斷提高優質原料供給水平。山東省局(公司)堅持“中棵煙”方向不動搖,依靠質量特色贏得市場、贏得發展。建立“中棵煙”培育技術體系,基因定向改良品種占比 58.5%,煙田輪作比例95.5%。落實提前集中移栽、減氮增密、水肥一體“三項技術”,創新水造法井窖移栽、全測全配精準施肥,把煙葉成熟期調整到光溫水條件最好的七八月份,最大限度彰顯煙葉風格特色。
提升收購管控水平,是山東煙區提高原料供給質量的關鍵一環。山東煙區全面推行專業化托管分級,理順煙站、第三方分級組織和煙農職責,進一步提升專分質量和效率。推行“一刷三拍”,全面實行煙農身份刷臉識別,定級過程拍、等級確認拍、交售稱重拍,實行等級自動錄入、無人值守稱重,提高收購質量和規范化水平。建立收購調撥質量追溯機制,全省收購調撥等級數量符合度達到97.8%。
山東省局(公司)創新煙葉收購管控模式,對傳統收購流程進行優化,全面推行以“一刷三拍”為核心的煙葉收購標準流程,提高收購質量和規范化水平。圖為收購過程中煙農使用刷臉驗證系統。山東省局供圖
工商研深度融合,全產業鏈推進煙葉定制化生產,提升了基地建設水平。山東煙草建立了工商研主要領導定期調研會商機制,每年到產區調研,召開煙葉高質量發展技術研討會、工作推進會,研究原料保障提升的思路措施。工商研共同制定生產技術方案,工業企業深度參與生產收購全過程。聚焦一、二類卷煙原料需求,建立高端原料示范區。堅持技術定制、調撥定向,與山東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在3個市、3個縣和11個煙站實行“整市+整縣+整站”全收全調、站廠直調23.2萬擔,加強山東煙葉配方使用,建立全收、全調、全用的基地單元運行模式。
夯基固本,轉型成效大
在諸城市洛莊煙站煙農服務中心,土地租賃、貸款辦理、用工協調等服務事項可以“一站式”辦理。
煙農服務中心的“一站式”服務平臺,通過建立“土地銀行”,儲備長期流轉土地25.8萬畝,為煙葉生產提供了土地保障;建立“勞動力銀行”,儲備2.1萬人的產業工人隊伍,為煙葉生產提供了勞動用工保障;建立“資金銀行”,聯合涉農金融機構,統籌惠農貸款服務資源,解決規模種植資金不足難題。
為煙農服務越來越細致、越來越到位,山東省局(公司)黨組書記、局長、總經理吳洪田認為,這是堅持抓基層、打基礎,推進黨建、管理、創新與煙葉工作深度融合帶來的深刻變化。
山東省局(公司)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推行重點任務支部牽頭、黨小組攻關,提高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持續強化黨員服務群眾的意識。圖為黨員志愿者幫助煙農填土封埯。山東省局供圖
基層強,煙葉穩。
山東煙草商業系統樹立重視基層、關心基層、支持基層的鮮明導向。選派機關優秀干部到煙站黨支部掛職,推行重點任務支部牽頭、黨小組攻關,創建煙葉基層黨建品牌,提高煙葉隊伍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常態化開展“我為煙農辦實事”主題實踐活動,全體煙葉干部職工每人包靠5戶煙農,幫助煙農解決困難問題。
22首歌謠和15幅漫畫,把種煙的技術措施通俗化、標準化,覆蓋了煙葉生產各個環節,煙農看得懂、學得來、能落實。這些歌謠和漫畫是山東省局(公司)編印的《提質增收操作手冊》的主要內容。
用標準規范工作行為、促進技術落地、提高服務質量,山東煙區通過推進煙葉生產標準化,有效提升了生產水平。建立《煙葉綜合標準體系》,包括9項黨支部建設標準、86項技術標準、29項綜合管理標準。為促進標準落地,配套制定技術員《作業指導書》、煙農《提質增收操作手冊》,實現了標準可視化、易操作、可考量。
山東煙區煙葉生產工作者創新發明的水造法井窖移栽技術,為初栽煙苗提供足夠的水分,有效改善了煙苗大田早期生長環境,在避蚜防病同時,促使栽后煙苗早發快長、整體長勢均勻一致,有效提高了移栽效率和質量。圖為煙農使用井窖移栽器進行打穴作業。本報記者江一舟攝
重創新,動能足。
把創新作為補短板、破瓶頸,推動煙葉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舉措。
搭建創新平臺,山東省政府專門成立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煙草創新團隊,省財政投入專項資金825萬元,設立首席專家和5個崗位專家,建立5個試驗站,推動煙葉產業創新發展。山東煙草工商系統、中國農科院煙草研究所、山東農業大學發揮資源優勢,聯合成立工商研融合創新園,推進產學研用融合發展,打造工商研技術研發、管理創新、成果孵化、技術培訓和人才培養基地。
健全創新機制,實行“揭榜掛帥”、處級干部領題、百站全員創新,釋放、激發全員創新活力。山東省局(公司)每年拿出600萬元,對煙葉管理創新進行專項考核獎勵。
加速成果轉化,山東省局(公司)定期發布科技創新成果,建立全省煙葉創新成果共享、轉化平臺,累計發布推廣創新成果320項。以水造法井窖移栽、農機農藝融合、“一刷三拍”等為代表的創新成果,為煙葉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重規范,嚴約束。
把規范作為推動煙葉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開展煙站專項巡察、產前投入和煙基建設“兩項資金”全面審計,多部門協同、上下聯動抓巡察審計問題整改,問題整改率達到98.8%。建立“3+1”廉潔風險防治基礎清單,梳理權力清單46項、風險清單48項、防治清單306項、制度流程69項。推動廉潔風險防治進制度、進崗位、進流程、進考核、進系統,全面規范煙葉工作行為。把流程化管理作為推動制度、標準落地的有效載體,建立煙葉工作流程101項,推動全員參與建流程、制度標準進流程、風險防控入流程,通過流程高效運轉解決關鍵環節問題。
鄉村振興,煙草勇擔當
“煙葉產業一是對農民增收作用大,二是對地方財政增收作用大,三是對改善農業基礎設施作用大,四是對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作用大。”談起煙葉產業在當地的地位和作用,莒縣縣委書記王霞用“四個作用大”作了概括。
山東煙區積極適應“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夯實產業振興之基、探尋鄉村善治之策、彰顯鄉村綠色之美,在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上闖新路、走在前。
山東省局(公司)不斷加強、加快全程全面機械化研究推廣步伐,以農藝倒逼農機改進,以關鍵環節機械化倒逼農藝優化和農機作業標準化,以地形倒逼農機升級,持續加快農機農藝融合。圖為濰坊諸城市孫家莊村煙田里,專業服務隊正在進行煙田起壟施肥作業。山東省局供圖
張成雙,賈悅鎮嶺南頭村黨支部書記。他2018年剛開始任村支書時,村集體沒有收入,每年都依靠上級撥款;多數村民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靠種幾畝地過日子;村支部在帶領村民致富方面,有心開展,無力推進。
變化始于2019年,村里成立了由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合作社對村里的1000多畝土地集中統一流轉、統一規劃、統一管理,承包給有意愿、有能力的農戶種植。今年全村的種煙面積從208畝增長到410畝,煙葉產業成為村民致富的支柱產業。
“合作社每年為村集體帶來5萬多元的收入,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張成雙說,他最大的感受是村兩委工作更順了,他們的威信更高了,說話、辦事腰桿子更硬了。
鄉村治,百姓安。
發揮村黨支部組織優勢,山東煙區在578個植煙村引導成立由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占植煙村總數的41%,推動各植煙村基本煙田集中流轉、統一管理,提高了資源調配和產業布局水平。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既促進了規模種植,又搭建起了產業融合發展的平臺,更重要的是提升了鄉村領導力,改善了鄉村治理。
山東昌樂縣局(分公司)近日組織煙技員指導煙農安裝煙青蟲和棉鈴蟲誘捕器,利用生物方法捕捉害蟲,確保煙葉質量。圖為昌樂縣局(分公司)阿陀煙站技術員秦崗(右)向煙農講解誘捕器安裝知識。田海東攝
減排固碳,生態綠色。
粉碎的煙秸成為烤煙的燃料,在沂水縣垛莊綠色烘烤園,76座烤房中有電能烤房24座、生物質爐烤房52座,每個烘烤季節可省煤炭285噸,減排成效明顯。這里的烤房都是利用廢棄集裝箱改建的,不僅成本低,更重要的是使用年限長。
讓綠色成為煙葉產業底色,山東煙區下足了功夫。
突出“減”,推行滴灌節水,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突出“改”,病蟲害防治改為生物防治,烘烤燃料改為生物質燃料;突出“治”,推行農膜等廢棄物回收,統籌山水林田路綜合規劃、綜合治理,減少水土流失。
龍潭溝水庫位于山東五蓮縣潮白河上游、九仙山龍潭峽谷內,是一座集灌溉、防洪、旅游等于一體的中型水庫。工程總投資2.69億元,其中煙草行業援建資金1.74億元。水庫建成后,發揮了重要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圖為龍潭溝水庫全景。李永哲攝
強化農業現代化基礎支撐。“十三五”以來,累計投入5.06億元,在山東煙區建設水利、機耕路、農機、育苗大棚、烤房等基礎設施項目2.83萬件,援建水源工程資金5244萬元,煙區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促進了煙區農業可持續發展。
把企業責任扛在肩上,把煙農利益放在心上,把穩固煙葉基礎的措施抓在手上,山東煙草正篤行不怠,在助力鄉村振興征程中推動煙葉產業高質量發展!
亮點點擊
產業融合發展 山東煙區立足“三農”大局,把產業融合發展作為穩固煙葉基礎、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發揮產業綜合體引領帶動作用,立足耕地、產業、資源“三統一”,正確處理基本煙田與基本農田、煙葉產業與糧經作物、煙農增收與鄉村振興“三個關系”,激活土地、勞動力、資金“三要素”,打造“煙糧協同、煙經(煙葉與經濟作物)一體”的發展新格局,實現煙葉高質量發展與助力鄉村振興有機銜接,交上了一份產業融合發展的“山東答卷”。
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山東煙區以黨建為引領,創新發展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煙葉生產組織模式,同時探索建立土地、勞動力、資金“三個銀行”,加強新型種植主體和高素質煙農培育。通過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這一載體,山東煙區進一步夯實了煙葉發展基礎,推動了“在哪種煙、誰來種煙、怎么種煙”問題的破解,在發展農村經濟、帶動農民富裕、推動鄉村振興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農機農藝融合 山東煙區協調推進煙葉生產全過程農機農藝融合,以統一煙田起壟標準為基礎,以采收機械化為導向,統一作業流程方式、農藝技術參數和生產物資規格,建立宜機化農藝標準體系;創新改進關鍵環節農機裝備,開展智能農機探索研發,優化農機資源配置,推行通用機械社會化服務,構建全程全面機械化生產體系,為推進煙葉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基礎,在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承擔起國企責任。
托管服務 近年來,山東省局(公司)積極探索煙葉生產托管服務,依托社會化農業托管服務機構,為煙農種煙提供便利。煙農只需通過手機在“云”端下單,就可以享受到擁有專業技術、先進裝備的“保姆式服務”。托管服務讓煙農省心省力,當上了“甩手掌柜”,還為煙區農民提供了務工就業的平臺,有效助推了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回答了“怎樣種煙”的煙葉生產關鍵之問。
標準化生產 山東煙區以標準化生產為抓手,落實提前集中移栽、減氮增密、水肥一體“三項技術”,塑形標準身材的“中棵煙”;全面推行高可用性上部煙葉生產,提高煙葉適配性,突破煙葉利用的“天花板”;統一全省技術標準,創新標準落實方式,實現生產作業“一把尺”衡量。隨著標準化生產的全面推進,山東煙葉的市場信譽不斷提升。
基地單元建設 山東煙區堅持工商研三方深度融合,以煙葉基地單元建設為抓手,按照工業提需求、科研拿方案、產區抓落實的生產思路,強化頂層設計,推進基地共建、機制共創、生產共抓,構建“全收全調全用”原料保障機制,努力提升煙葉有效供給水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