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流行的說法,我現在是一名標準的新型職業農民。”9月6日一見面,馬少林開門見山地自我介紹。
他身后嶄新的電烤房里,掛滿一夾夾待烤的青葉。
“你過一個星期再來,新烤出來的煙葉特別香”。
“的確,以前提起農民,好像就是落后的代名詞。如今,種地也可以‘高大上’,不斷興起的新型農具或農用設施,也讓我們農民增長了新的技能,傳統農民正逐步被新型職業農民取代。”馬少林說。
1990年,高中畢業后,當許多同學都在選擇是繼續讀書還是在城市找點事兒干的時候,馬少林毅然回到家鄉洛寧縣茶坊村,從此走上了職業農民之路。
“一開始,我信心很足,準備跟著村里的老人學種煙,畢竟高中畢業,在村里也算讀過書有文化。可后來看他們炕煙,一兩個月不得睡一個囫圇覺,讓我感覺理想和現實有點差距。”馬少林回憶說。
盡管辛苦,但馬少林堅持了下來。他始終懷有一種信心:農業的未來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
“2020年,煙草行業為我們改建了電烤房,讓我非常振奮。”
馬少林說:“使用電烤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烘烤效率和質量,不僅節約了人力物力,同時還實現了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要求,這才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發展農業機械化。在馬少林的建議下,合作社引進并大量使用植保無人機和機耕起壟覆膜機等大型農業機械。通過參加縣里或者煙草行業組織的各種培訓,馬少林很快就熟練掌握了各種農業機械的操作。
“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程度提高了,農民種煙就變得越來越輕松。我計劃明年再多流轉些土地,發展高效循環農業,也為煙葉調茬騰出空間。”
8月下旬以來,馬少林都窩在離家十幾里的河底“煙葉-非煙作物”輪作示范區里,這里今年新建電烤房40座、改建43座。“烤房在進步,我們學習技術也要進步”。
馬少林認為,為了更好地適應機械化,種地也應該規模化和集約化。
去年,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河底鎮整合2000畝土地,上馬“煙葉-非煙作物”輪作示范區項目。該項目實現統一供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田間管理、統一組織收購,并配套建設滴灌設施、新式炕房及1000平方米的分揀車間等。嗅到“商機”的馬少林,立即在示范區流轉土地50畝。
當時,許多人十分不解,從老家茶坊村跑到12里外的河底鎮南河流轉土地,值嗎?春天的旱災和夏日的強對流天氣讓質疑他的人心服口服。
“要是在往年,遇到年景不好,畝產100公斤就不錯了。今年即使遭遇旱災和風災,我們畝產預估仍然可以達到140公斤。”馬少林激動地說。
“在示范區里,有煙站全程服務指導,有節水灌溉系統,用植保無人機進行大田管理……”馬少林一邊走一邊指著遠處的農田:“在這兒種煙,我們什么都不用擔心。有了硬核科技,農民種田越來越有底氣了。”
馬少林說的沒錯,在河底鎮,他這樣的“外來”煙農越來越多,“煙葉-非煙作物”輪作示范區土地流轉面積由初期2000畝發展到2900多畝,規模化效益日漸顯現。
目前,洛寧縣正在大力推進鄉村振興。“這是千載難逢的機遇。鄉村要振興,農業現代化是必由之路。”馬少林說:“下一步,我們將會在智慧農業發展、推廣新式機械和發展輪作制度上狠下功夫,讓農業變得越來越‘高大上’。”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