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發星(右)教兒子操作水稻收割機? 楊美林 圖
稻浪滾滾,機械陣陣。處暑過后,福建武平煙區的煙后稻迎來了田管高峰期,在城廂鎮東崗村的煙葉產業核心示范片,一架無人機正在植保,高效率、高質量的機械化作業讓煙后稻豐收的成色更足。
作為福建武平煙區最大的稻煙綜合體示范片,東崗村煙葉產業核心示范片1000多畝煙后稻已全部進入植保關鍵期,8月底完成植保工作。僅用不到10天的時間,就能完成如此大規模的植保工作,離不開規?;C械化生產方式變革。
農業生產機械化,減工降本有實效。
“十年前人工植保都是背上背個噴霧器,起早貪黑只能完成六七畝地。40來斤重的東西壓到身上,一天下來腰酸背痛。前幾年有了水肥一體機,稍稍輕松了一點,但也要牽著管子滿地跑?,F在用無人機植保,一架一天能噴施30來畝,自己只要遙控一下,省時又省力?!闭谔锢锩χo煙后稻除草的東崗村種煙大戶李發星談論起這十年來植保方式的變化樂呵呵地說道。
種了20多年煙葉的李發星,十年前還是個“光桿司令”,耕種、采烤全靠手工鋤頭,而如今,他不僅有水稻收割機、大型深翻起壟機,還有無人機、覆膜機、旋耕機、培土機等各類煙用農機“助手”,成了遠近聞名的機耕手。2021年,他還將烤房進行了升級,安裝“云烘烤”、濕度自動控制余熱回收裝置,用一部手機就能烘烤煙葉,真正實現了智能化烘烤。從手工鋤頭到機械化、智能化,李發星見證了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的興起,以及近十年來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的飛速發展,是當地第一批吃到現代煙草農業發展“紅利”的煙農。
近年來,為進一步提升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水平,福建龍巖市武平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以全程機械化、適度智能化、農藝標準化、配套體系化、農事高效化為建設主線,推進全面全程機械化建設,并將東崗村打造成了全程機械化先行示范區。2021年,東崗村煙葉生產除移栽、采收環節外,機械化作業率達到100%。
“勞動強度減輕了,效益也在提升,機械帶動了技術標準化,這十年以來我們東崗村煙葉質量明顯提升。今年雖受了點災,但45畝煙葉仍賣了20多萬元。”同村嘗到機械化種植甜頭的煙農朱遠承,煙葉種植面積也從十多年前的幾畝逐步擴大到今年的45畝。
農田建設高標準,規?;l展效益高。
煙田連片,生機盎然的煙后稻盡收眼底,大型機械穿梭于田間地頭。這是近日東崗村稻煙綜合體示范區呈現的美景。而誰能想到,2010年以前,東崗村的土地地勢低洼、水源缺乏、交通不便、田塊小,難以實現規模化種植,加大土地流轉、機械化作業的難度,讓當地煙農望而卻步。
“煙田土質差、地塊小又分散,種煙就能賺個工錢,有田大家也不愿多種?!睎|崗村煙農蘭縣華說著當時的情景。
2010年,武平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把這片土地列為高標準基本煙田土地整理項目,以“鄉鎮主導、煙草和國土牽頭、部門相互協作”的工作機制,穩步推進高標準基本煙田建設。整理后的煙田小塊變大塊、大坡改緩坡、小坡改平地,人行路、機耕路錯落交織,灌溉水渠遍布田間,形成了渠路配套完善、田塊平坦規整的新格局。
但土地平整后,存在土壤肥力參差不齊的問題。為此,武平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以土地流轉為突破口,并不斷探索“雙合同、雙訂單”融合發展模式。成立于2012年的梁野煙農專業合作社,采取“統一租賃,統一管理,分戶種植”的土地流轉模式,由合作社出面與鄉鎮政府、村委會溝通,在煙草部門的支持下,共同聯手組織土地流轉,統一轉租給煙農,統籌安排生產區域,統一稻煙種植制度,實現煙葉種植集中連片管理。
“通過土地流轉,煙田不僅集中連片,而且煙稻輪作還提升了土壤肥力。十年前我只是煙農,現在我既是種煙大戶也是種糧大戶???#xff01;這一片稻子都是我的,總共55畝哩!”蘭縣華十分自豪地說道。2010年以來,蘭縣華每年煙葉種植都穩定在50畝以上,且全部種植煙后稻。
“目前,東崗村戶均種植規模達到44.3畝,機械化、規?;N植讓我們有基礎、有條件不斷創新組織管理模式,不斷提升煙葉、水稻種植效益和效率。2022年,東崗村煙葉生產畝均用工降至15個以內,畝均節約成本400元以上。”掛鉤煙技員鐘振文說道。
乘著現代煙草農業建設進一步推進的春風,武平煙區的產業發展更旺,農民的錢袋子更鼓了。2022年,武平煙農戶均種植規模達到27.5畝,戶均收入又突破“10萬元”大關,達到11.99萬元(未含補貼)。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