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針對行業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在2012年全國煙草工作會議上,國家局黨組明確提出要把推動持續發展、協調發展、共同發展作為當前行業全面推進“卷煙上水平”、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任務,明確提出今年工作要以培育品牌為重點,重基礎、調結構、嚴管理、促規范、強素質的“1+5”主要任務目標,這對行業全體干部職工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如何在復雜多變外部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雙重考驗下,努力實現行業持續、協調、共同發展,關鍵在于各級領導班子堅強有力,在于干部隊伍素質整體提高。為此,煙草企業管理者尤其是各級領導班子要努力踐行“兩個至上”行業共同價值觀,切實做到“三個始終”,牢固樹立“五種意識”,大力加強作風建設,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素質,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注重“感情投資”,傾聽群眾呼聲,保持謙虛務實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和工作水平,更好地適應行業改革發展需要。
煙草企業要樹立以“仁”為核心的經營管理思想。“仁愛”是《論語》中管理思想的核心,也是孔子思想的主線。孔子“仁者愛人”的思想在現今社會越來越呼喚管理回歸人性的潮流中,顯得更加難能可貴。這種具有鮮明的東方特色的思想,是人本管理思想最直接的體現,在現今企業管理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這說明孔子認為,人缺少了“仁”的特質,就會既不懂得“禮”,也不懂得“樂”,而“禮”、“樂”是孔子所信奉的崇高品德。也就是說,人如果失掉了“仁”,也就喪失了成為崇高的人的基礎。煙草企業管理者應以“仁愛”之心對待自己的下屬與員工。同樣,員工也應該以“仁愛”之心對待自己的工作。這樣,煙草企業才能產生出內在的凝聚力。
煙草企業要做到“仁”的管理,就不能忽視情感的作用。眾所周知,世界上最柔軟的東西是水,但水又是至剛之物,它可以穿山越嶺、奔流直下、勇往無阻。水是最柔的,但它的柔又可以克剛;同樣,感情也是柔的,但看似柔軟的感情同樣可以起到摧堅化硬的效果。煙草企業員工不是掙錢機器,也不是金錢的奴隸。他們有精神要求和價值追求,有互相交流感情的需要。所以,煙草企業管理者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原則,要充分發揮下屬的能力和作用,使下屬盡職盡責,除了給予下屬金錢物質上的需求的滿足以外,還必須加強對下屬進行感情上的投資才能增強企業凝聚力,達到和諧管理的效果。特別是“80后”、“90后”員工,思想新潮,觀念新穎,追求自我完善、自我實現,如果僅僅只是靠金錢物質層面的滿足是遠遠不夠的,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
李嘉誠可謂是中國最成功的企業家之一,而他之所以能獲得今天的成就,成為華人首富,其中有一個最大的秘訣便是他熟知孔子的“仁愛”哲學,并且巧妙地將“仁愛”這一思想運用到企業管理中。使得他在自己的管理行為中充滿了人情味。李嘉誠當年在創業時,是靠開辦塑料廠起家的,人們還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塑膠花大王”。但是,當塑膠花利潤微薄時,李嘉誠仍在生產塑膠花。面對人們的驚奇,李嘉誠解釋道:“不外是顧念著老員工,給他們一點生計。”后來,塑膠花廠停產了,不過,老員工仍然得到了很好的安置。李嘉誠安排他們在“長江大廈”里干管理事宜。對老員工,他就是這樣念舊。李嘉誠說:“千萬不能這樣說,老板養活員工,是舊式老板的觀點。應該是員工養活老板,養活公司。一家企業就像個家庭,他們是企業的功臣,理應得到這樣的待遇。現在他們老了,作為晚輩,就該負起照顧他們的義務。”他還說道:“一個企業就像一個家庭,年輕的一代被培養起來了,要很好地安排老一代,這樣的家庭會既和睦又興旺。”可見李嘉誠身上充分體現了孔子思想中“仁”的精神。
煙草企業管理者要向李嘉誠學習,實施“仁”的管理方式,用感情來作為凝聚人心的武器,取得經營管理上的成功。實踐證明,管理者對員工的感情投資,可以激發員工潛在的能力,使員工產生強大的使命感和奉獻精神;會使員工產生“歸屬感”,愿意付出自己的力量與智慧,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可以有效激發員工的開拓意識和創新精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所以,煙草企業管理者要對員工投入真情實意的情感,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尊重員工的人格與勞動,實施柔性管理,關心員工的疾苦,豐富員工的文化生活,讓員工參與內部管理,從而最有效地調動員工積極性,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一句話,煙草企業管理者要注重“情感投資”,實施“仁”的管理方式,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全面推進“卷煙上水平”,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開創工作新局面,確保行業持續、協調、共同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