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每日新報》報道 9月底的一個凌晨,經過半年多的偵查,天津市煙草稽查總隊在公安部門的配合下一舉端掉了位于河北區天泰路上的一處售假窩點。現場查扣違法車輛及卷煙,涉案金額達到200余萬元。另外在近一個階段的市場檢查中,煙草稽查人員發現制售假煙的不法分子也在充分研究市場,研究消費者的心理,從而衍生出一些新的制假手段。
2012年2月初,天津市煙草稽查總隊接到群眾舉報,稱家住河北區的李某等4人長期從事假煙銷售活動。稽查總隊立即著手調查。經過長期監控,稽查人員摸清了基本情況:嫌疑人李某伙同張某、杜某等4人長期從福建省漳州供貨商處“訂貨”,并通過河南省平頂山市張某利用物流貨運將假煙運送至天津,銷售網絡輻射到天津寶坻區、薊縣及河北省保定市等多個地區。通常每個月3-4次,每次在10000條左右,包括10多個品牌。總隊將案件情況上報國家局,國家局、公安部將此案定為督辦案件。9月20日凌晨,稽查人員準備在交貨時進行收網。在當場查扣違法車輛4部,在河北區天泰路和南口路的民房中查獲違法假煙4425條,貨值達55萬余元,涉案金額達到200余萬元。
制假新招數 也玩心理戰
招數一:“新牌子剛上市不能是假的。”自創牌號假煙,過去市場流通的假煙多是假冒已有商標,以假亂真。現在一些小煙攤上卻偶爾會出現一些假冒卷煙,據了解,這些品牌根本從來沒有生產過。不法分子利用消費者的“求新求異”心理打了正規商標卷煙的“擦邊球”。
招數二:“不好賣,銷量少肯定是真的。”有些消費者想送禮,怕買到假煙。于是會選擇一些市場銷量少的“冷門貨”。他們覺得銷量少,肯定是市場上不太受歡迎,制假者肯定不會去仿制。誰知制假者正是針對了部分消費者這樣的心理,所以在“冷門貨”上下功夫,同樣獲取利益。
招數三:“真假混搭,誰能看得出來。”煙草稽查人員告訴記者,如今在假煙市場上出現一種新方式――“插枝”。原理很簡單,制假者買來真煙,將真煙的包裝小心拆開,如果是整條的就只留首尾兩盒,將其余換成假煙,而如果是盒裝的,就將盒中留有少數真煙,其余換成假的,然后將包裝恢復。這樣的混合組裝,出售后很少被人發現,避免了正常的市場檢查。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