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南雄消息 粵北梅嶺南麓,百里田疇,連片煙葉如浪涌動,濃郁的煙香撲面而來。煙農們在田間穿梭忙碌,一派豐收喜人景象。
這是被譽為“中國黃煙之鄉”的廣東韶關南雄市煙田的盛景。在這方厚重的紅土地上,金葉承載著千萬煙農致富的夢想。
老煙區百業待興 紅土地上播種希望
南雄因其“居五嶺之首,為江廣之沖”、“枕楚跨粵,為南北咽喉”的獨特地理位置,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率紅軍三過梅嶺到南雄,朱德、陳毅、項英等老一輩革命家也在南雄印下了紅色足跡,留下了《梅嶺三章》等蕩氣回腸的革命詩篇,鑄就了中央蘇區縣的紅色榮光。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遠,地形復雜,南雄經濟發展困難,貧困落后的面貌亟待改變。
南雄種煙歷史悠久,清道光四年版《直隸南雄州志?物產》記載:“煙葉,舊志未載,近四五十年日漸增值,春種秋收,每年貨銀百萬兩,其利幾與禾稻等。”作為以農業為基礎的煙葉生產大縣,南雄煙葉產量幾乎占據全省半壁江山,煙葉一直是地方經濟的支柱產業和當地財政稅收的重要來源。
南雄市古市鎮溪口村的煙農盧建林是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鐵桿煙農”,從小就跟著父輩們學種煙。前些年,盡管種煙辛苦,可為了生計,他還是堅持每年種煙20來畝。后來隨著種煙條件逐步改善,他種煙的畝數也隨之增加,今年更是種煙100畝,成為當地的種煙大戶,被推選為古市鎮綜合服務社理事長。“種煙是我家里收入的主要來源,大概占總收入八成左右,解決了家里人衣食住行、小孩上學等問題。這幾年,我家還蓋起了新樓房,再也不用過‘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的日子了。”盧建林告訴我們。
在南雄煙區,像盧建林這樣的農民還有許多,他們從小就跟煙葉打交道,最終成為地道的煙農,把致富的夢想寄托在片片金葉上。
“南雄煙葉生產在地方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既是財政稅收的重要來源,又直接關系到民生問題。可以說,煙草業承擔著南雄富民強縣的使命。”南雄市政府分管煙葉工作的副市長羅戰勇說。近年來,在南雄,煙草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15%左右,煙葉收入約占煙農家庭總收入的40%。2012年的數據顯示:農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的25.2%,而煙葉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14.27%,煙葉稅占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的18.4%。“煙葉帶動了南雄地方經濟發展,成為廣大煙農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徑。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在南雄,煙農的‘中國夢’就是金葉致富夢。”羅戰勇如是評價。
順勢而動謀出路 煙農喜嘗豐收果
“種煙很累,風險也大。我年紀大了,真干不了了。”前些年,曾有年紀大的煙農發出這樣的感嘆。
在實施現代煙草農業之前,南雄煙區存在戶均種煙規模小、煙田分散、耕作主要靠人力、種煙光憑經驗、配套設施缺乏等問題。加之盡管經濟欠發達,但畢竟身處經濟發達的廣東省,青壯年勞動力外流嚴重,留守的種煙隊伍多為“386199部隊(婦女、兒童、老人)”,煙葉發展遇到了挑戰。煙農的出路在哪里?南雄煙草到底該如何發展?南雄煙草人苦苦思索。
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提升了南雄煙區的綜合生產能力
當現代煙草農業的春風吹拂煙區,南雄煙區也迎來了新的希望。2009年,在廣東省局(公司)的精心組織和悉心指導下,南雄市整縣推進現代煙草農業。池水相通、渠網配套、育苗大棚、密集烤房、土地整治等一系列動作,使煙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市6個基地單元全面完成了煙葉基礎設施建設,受益面積達11.98萬畝,煙區“三農”綜合生產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以前全靠勞力種煙很辛苦,現在搞了現代煙草農業就輕松多了。到處都有機耕路,全程機械化,我們種的煙比以前多多了,人反而沒以前那么辛苦,效益也更好了。”煙農們嘖嘖稱贊。
依靠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夯實基礎后,南雄煙葉生產繼而走向標準化。作為國家級第六批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南雄煙區把標準化作為撬動傳統農業向現代煙草農業轉變的有力杠桿,取經田埂地頭,問計科研院所,通過宣傳和培訓把“紙上的標準”轉化為“田間地頭的標準”。至2011年,南雄煙區全面實現了煙葉標準化生產,并被評定為“國家級煙葉標準化生產優秀示范區”。
煙葉的標準化生產讓煙農種煙實現了提質增效。2012年,全市種煙畝均人工總成本由2010年的1536元/畝降低到1435元/畝;畝產值則由2037.07元/畝增加到3039.5元/畝,比煙葉標準化生產實施前的2007年增加了114%。
與此同時,南雄煙草審時度勢,立足煙區實際,走特色化煙葉發展道路,大力推進濃香型特色優質煙葉開發,取得明顯效果。南雄煙葉風格特色和質量得到評審專家和工業企業一致好評,為煙農持續增收奠定基礎。
“我每年種煙都在20畝以上,一家人就靠種煙過日子。以前種煙基本上靠天吃飯,趕上天災,收成不好,日子就過得緊巴巴的。但現在不一樣了,種煙越來越有保障,也越來越輕松,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烏逕鎮老煙農陳大新說。
“以前種煙靠肩挑背磨,起早貪黑,兩個勞力種五六畝煙都難,現在請專業化服務隊來做,又快又好,種煙不再是苦差事了。”湖口鎮煙農羅簡球樂呵呵地對我們說。
一系列惠農政策不僅穩定了老煙農,還催生了新生代煙農。“我大專畢業后外出闖蕩,后來看到家鄉種煙越來越有出路,就回來了。”水口鎮的“80后”煙農張振海說。他2010年回家種煙,因為年輕有文化又有干勁,2012年年底,他牽頭組建了南雄市金葉農業技術綜合服務專業合作社,并被推選為總經理。現在,他一邊學管理一邊學種煙,盡管十分辛苦,但談及發展前景,他信心十足:“現在煙草公司政策好,種煙沒問題,收入還不錯!只要有賺頭,苦點、累點都值得!”
胸懷感恩之心 踐行責任煙草
如今,金葉富民強縣的夢想逐漸成為現實。2012年,全市煙葉產值從2008年的3.42億元遞增到現在的5.23億元,煙草產業綜合納稅由2008年的0.49億元遞增到現在的0.74億元。
“回饋煙農,回報社會。”在煙葉發展帶動當地經濟增長的同時,南雄市局(公司)勇擔重任,秉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理念,結對幫扶了4個貧困村發展經濟。他們從貧困村實際出發,精心研究、論證和篩選扶貧項目,引導和幫助貧困村走上致富路。
十年來,南雄市局(公司)幫扶南畝鎮樟屋村開發了茶油生產基地和白果種植產業;幫扶界址鎮崇化村和下屋村開辟了碎石場、藥材種植場,并利用當地資源優勢開發松香生產項目;幫扶古市鎮丹布村興修了農田水利工程,組織單位干部職工義務種植經濟林木4000余株……此外,還在當地學校捐資助學,幫助改善村委會辦公條件,為貧困戶維修危房,為困難戶冬日送溫暖、年節慰問等。
“扶貧幫困是項長期工程,今后,我們會始終踐行好這項社會責任。”南雄煙草人坦言。
“以前煙葉種植是南雄煙農養家糊口的主業,現在是他們創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政府和煙農的支持使南雄煙草得以持續穩定發展。因此,南雄煙草有責任為地方經濟發展出力,為煙農增收致富謀出路,希望我們的努力能讓煙農早日過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實現金葉致富的夢想。”談及未來煙葉發展,南雄市局(公司)局長(經理)肖少明如是說。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