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河南日報農村版報道 今年的煙葉收購已進入尾聲,10月30日,記者一行走進河南省郟縣堂街鎮煙站,看到煙農積極交售煙葉繁忙而有序的場面。金燦燦的“黃金葉”散發著濃郁的香味,彰顯出郟縣煙葉的風格特色和經典品質。
近年來,郟縣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積極推進特色煙葉基地建設,科技興煙,優質服務,著力打造以“山兒西”煙葉為重點的特色優質煙葉品牌。煙葉生產實現了“數量面積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傳統生產經營方式向現代煙草產業化發展的轉變。群眾的種煙積極性高漲,煙葉富了煙農又富了財政。
郟縣種植烤煙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紫云山西部盛產的煙葉由于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造就出獨具一格的煙葉品質,有加壓而不黏結,油分多、光澤好、勁頭足、香氣濃、吸味醇之特色。堂街鎮是“山兒西”煙腹地,所產的“山兒西”煙以“掂著有身份兒,摸著有油水兒,揉了都是糝兒,吸著有香味兒,燃后是白灰兒”而馳名中外。
郟縣煙草部門依托優勢,科學分析、反復論證,因地制宜,確定了煙葉發展總體規劃,優化調整了煙葉的種植布局。
在紫云山下,郟縣建起了面積5000畝的黃金葉科技示范園,園區內全部用上了恒壓節水噴灌,一排排密集型烤煙房整齊劃一。
堂街鎮孔東村的朱進學是種煙大戶,在黃金葉科技示范園區內種了120多畝煙。談到種煙收益,他說:“縣里規劃了種煙示范園區,煙葉實現了連片種植。在園區內種煙,育苗、移栽、灌溉、植保、烘烤各項條件都很便利,煙葉質量好、收益高。”
據郟縣煙草公司相關人員介紹,黃金葉科技示范園煙葉生產專業化程度高,設施配套齊全,園區規劃總投資達7000萬元。
黃金葉科技示范園輻射堂街全鎮,今年全鎮種煙面積1.15萬畝,生產總量3.45萬擔。黃金葉科技示范園還輻射了李口鎮和姚莊回族鄉。
目前郟縣與上海煙草(集團)公司、河南中煙工業公司、紅塔煙草集團合作建立優質煙葉生產基地單元4個,總面積6.8萬畝,生產總量20萬擔。上海煙草集團——茨芭基地單元、河南中煙——堂街基地單元順利通過國家局的驗收認定,上海煙草集團正式授牌茨芭基地為中華煙優質原料供應基地。
2013年,郟縣完成了10.4萬畝煙葉種植計劃,有12個種煙鄉鎮270個種煙村,種煙農戶達到5471戶,戶均種煙面積19畝。其中,連片煙方212塊,面積7.3萬畝,占總面積的70%。
科技興煙推動品牌新發展
種煙是件技術活兒,種出高品質的煙葉需要多個環節的相互配合,各環節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郟縣煙草部門為農戶印制《標準化煙葉生產技術明白卡》《標準化施肥通知單》,采取專家培訓、技術員指導、大戶示范等方式實行科技推廣與運用,提高烤煙關鍵技術水平,挖掘煙葉品質潛力,為煙葉生產方式轉變、煙葉提質增效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科技投入大,服務又好,我種的煙葉真成了‘黃金葉’,咱老百姓的日子今后更潤展了!”堂街鎮李士和莊東村種煙大戶周國強說起種煙,臉上洋溢著笑容。
周國強今年初又從村民那里租了50多畝地,種煙面積一下子擴大到100畝。他很自信地說:“有政策扶持、技術指導,種好百十畝煙并不難。”縣煙草公司扶持
周國強建起了7座密集式炕房,一座炕能管20畝地的煙葉,炕出的煙會自然回潮,比普通炕房炕出的煙平均每公斤增值1.4元。今年天氣盡管一直干旱高溫,但周國強家的每畝煙平均賣到4500元,100畝地凈收入15萬余元。
安良鎮雷莊村種煙大戶雷營舉今年種煙160畝,畝均收入4100多元。談起種煙收成,雷營舉把功勞“算”給了煙葉科技人員:“煙葉生長期出現病蟲害了、烘烤期不落黃了,一個電話,煙葉科技人員就到了。漂浮育苗技術、測土施肥、起壟機、移栽機、蓋膜機、大型噴霧器等新技術、新農機推廣后,種一百多畝煙,比以前種二三十畝煙都輕松得多,煙葉質量也提高了,每畝收入至少比以前增加了300元。”
郟縣煙葉科技人員是活躍在煙田的
科技推廣主力軍,開設“科技直通車”,實現了“技術服務到戶、技術要領到人、科技成果到地塊”,建立了縣、鄉(鎮)、村三級技術服務體系,受過培訓的近400名各級技術員走村串戶,深入田間地頭為煙農提供科技服務。
現在,郟縣在黃金葉科技示范園又新建了10座智能炕煙房進行試驗,電腦全程操控,采用電熱技術,烤煙告別了“燒煤”的歷史。科學種煙在郟縣遍地開花,新品種和新技術增產又提質,促進了煙農增收,煙葉科技使郟縣上等煙比例提高了10個百分點,郟縣煙葉在國內聲名鵲起,作為不可替代的調香型主要原料,進入了熊貓、中華、紅塔山、黃金葉等國內知名卷煙品牌的配方,成為上海煙草(集團)公司、紅塔煙草集團、河南中煙工業公司穩定的原料供應基地。
在安良鎮煙站采訪時,煙農對縣煙草公司的農業機械合作社和專業服務隊可謂是贊不絕口。“翻耕,起壟,移栽,打藥,給煙草公司打一個電話,就上門服務。到了種煙季節,縣里的技術員來了,對煙田統一進行取土化驗,填寫施肥通知書送到咱農民手中,并幫助測算到壟,現場稱重施肥。接下來,縣煙草公司還免費供應化肥、農藥,統一植保防治病蟲害,采摘、烘烤等各個環節都很負責。”安良鎮酸莊村種煙大戶薛戰鋒說。
薛戰鋒掰著手指頭算了一筆賬:縣煙草公司組織機械對連片煙田進行免費深冬耕,咱種煙節省了人力物力,算上植保、化肥、保險等各項費用,每畝地節支400元靠上。
2013年,郟縣整合組建了4支機械化服務專業隊,實現了連片煙田耕地、耙地、起壟、施肥、覆膜、中耕、植保等7個環節實現機械化操作,通過專業化服務,降低了種煙勞動強度和成本,實現了“減工增效”,促進了煙葉生產上水平。
龍山街道東街社區34歲的韓杏舉在縣煙草公司的幫助下,成立了江超農機作業服務有限公司,有起壟機、移栽機、剪葉機、拔稈機等87臺大型農機具。韓杏舉說:“煙草專業機具,煙草公司全額補貼,大農業機械補貼達50%。截至目前,公司已經補貼我150萬元。以前種煙最費勁的耕地、起壟、移栽、覆膜這些環節,現在全部實現了機械化作業。”
病蟲害是煙株的大敵,為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郟縣煙草公司建立了病蟲害預測預報體系,及時發布病蟲信息和防治對策,組建4支植保專業隊,對連片煙田統一供應防病蟲農藥進行統防統治。
堂街鎮李士和莊東村56歲的周國強是種煙大戶,也是北汝河南片的植保服務隊隊長。他說:“煙農最怕啥?最怕煙葉生病生蟲,煙草公司今年發放防治病蟲害農藥5次,畝均投入34元。煙草公司還專門組織了3次技術培訓,學習育苗、移栽、烘烤技術,提升煙農自身的技術水平。”
郟縣煙草公司還與國家煙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合作,開發了“基于GIS的煙葉生產專家管理決策系統”,包村技術人員和種煙農戶打開上網微機可即時獲得精確的技術指導,縮短了技術服務鏈條;與移動公司合作建立信息平臺,從天氣預報到育苗、大田管理、病蟲害防治、烘烤分級、煙用物資扶持、煙葉收購政策等服務信息第一時間傳送給煙農、專業戶和有關技術人員;與氣象部門合作建立人工防雹體系,增強煙葉生產的抗災能力;與中國財產保險公司合作,對煙田進行投保,使煙農種煙得到保障。
郟縣煙葉生產工作已逐步邁上穩定、健康、持續發展的軌道,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去年,該縣收購煙葉1551萬公斤,同比增加56%;農民直接受益3.69億元,同比增加100.5%。今年有望收購煙葉30萬擔以上,煙農收入4億元以上,實現煙葉稅收9000萬元以上。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