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重慶日報》報道 “過去種煙是個費工費時的活,技術不過關,一年種十畝煙才收入幾千元,而現在生產都專業化、機械化了,我們的收入也變成過去的好幾倍?!?1月3日,重慶市南川區三泉鎮馬嘴村煙農程曉軍談到現在的種煙利潤,很是開心。
要根本性促進煙區發展,帶動群眾脫貧致富,需要轉變生產方式,探索現代化農業模式。對此,近年來重慶市煙草專賣局全面推進“一基四化”,在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推進煙葉規?;N植、集約化經營、專業化分工、信息化管理,大力推進煙農專業合作社建設,促進傳統的煙葉生產向現代煙草農業轉變。
“降低煙農的勞動強度和煙葉生產的技術難度,提高生產效率,是"煙草惠民"的重要內容。”重慶市煙草專賣局有關負責人說,重慶煙草積極培育煙葉種植專業戶和家庭農場,打造職業煙農,讓他們逐步取代零散種植戶,成為煙葉種植的中堅力量。僅2013年,重慶市就發展種植面積40畝到120畝的烤煙專業戶4686戶,培育了種植面積120畝以上的考驗家庭農場388個,兩者的經營面積,占全市烤煙總面積的46.6%。
與此同時,重慶煙草專賣局大力推進煙農專業合作社,特別是綜合服務型合作社,開展專業化機耕、植保、烘烤全流程服務,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目前,重慶12個產煙區共建設了煙農專業合作社59家,入社農戶達1.62萬余戶,占全市煙農戶總數的55.5%,目前這一比例還在不斷增加中。依托綜合服務型煙農專業合作社,重慶市煙葉生產實現了100%專業化育苗,商品化供苗。去年全市展開專業化機耕、植保、烘烤服務面積,分別占煙葉種植面積的45.2%、37.2%、31.4%,實施專業化分級散業收購占全市煙葉收購總量的28.9%。此外,我市還積極推進煙葉生產全程機械化試點,大力研發符合重慶山地煙區實際的農機具,進一步促進煙葉生產減工降本增效。
為了降低煙草種植風險,解決煙農的后顧之憂,重慶市煙草專賣局還根據重慶煙區的氣候條件,以及煙區的受災情況,每年捐贈3000萬元左右的救災資金,支持煙農開展生產自救,確保受災煙農生產投入不損失,基本生活有保障。
近期,隨著煙草惠民工程的實施,煙草種植的成本和風險明顯降低,種植效益顯著增加,在彭水、黔江、南川等地的煙區,現代煙草農業逐步形成,不少煙農走上了致富道路,許多過去的山區、老區變成了富區。
例如,南川區三泉鎮馬嘴村的煙農們依靠專業化合作社,種煙的成本得以大幅度下降。煙農程曉軍介紹,目前合作社的機耕服務,每畝收費為五六十元,比市場價便宜近一半。另外,當地還新建專業烤房,配備了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這樣一來烤煙質量,也比過去自家土烤房烘烤的質量好得多。
據統計,目前全市煙葉種植畝用工數,已由2007年的37個左右,降低至24個,畝平用工成本,也降低近1000元。生產方式的轉變,帶來了效益的提高。重慶煙葉畝產值由1100元,增加到2900元,煙農戶均收入,由0.8萬元躍升到6.8萬元。
如今,我市煙區年收入數萬元的煙農比比皆是,年收入十萬元、數十萬元的大戶也不在少數。黔江區的麒麟村,過去以窮聞名,現在當地有138戶村民種烤煙,去年戶均收入達13.8萬元,有60多戶煙農在城里買了房子、小汽車。村民說:“我們住在"山卡卡"里,收入比城里人還高,過去想都不敢想”。
在麒麟村這樣種植烤煙的山區,煙農們不但自己不用外出打工,還幫助本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吸收外地人就業。現在麒麟村全村外出務工人員不超過20%,留守兒童僅1人,當地還請了200名外來人員來村里打工,每年支出用工費用超過120萬元。一些婦女、老人趁著農閑時節,從事煙葉的分檢、捆綁等工作,一個月就收入上千元。(白麟)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