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社旗消息 近年來,河南省社旗縣堅持積極走現代煙草農業發展之路,通過由零星分散種煙向連片集約化種煙轉變、由單獨種煙一業產業向煙、薯、菜輪作轉變、由傳統的舊的耕作模式向現代化先進生產模式轉變,依靠這“三模式” 推動了煙葉產業走進新的春天。止2013年底,該縣8個植煙鄉鎮由過去的年植煙不足2萬畝發展到去年7.2萬畝;年收購煙葉由200多萬斤增加到1900多萬斤;畝產值由1000多元提高到4000多元。去年,該縣實現煙葉特產稅4500多萬元,全縣煙農凈收入達1.5億多元。
早在九十年代前,煙農種煙比較分散,一般是一家一戶至多種三、五畝,少者一畝或幾分煙,“面條田”的煙塊很普遍,為了實現種煙的規模效益,從九十年代后期,開始逐漸推行集約化連片種植,向大鄉、大村、大戶、大塊煙田轉移,取消零星分散種植,取消“撒胡焦面” 的扶持補貼辦法,大面積地實行連片規模種植,到目前該縣己實現了規模種煙,連片總面積達到96%,最大煙方面積超過3500畝,最小的煙方面積都在100畝以上,并還在全縣建成了萬畝煙葉黃金走廊,最大的植煙戶年種煙達800多畝,甚至超千畝,最小的戶也在50畝左右,集約化己凸現出種煙的高效益。
過去,煙農種煙葉一年只種一季,春種夏管秋收,到了冬季地得閑住,極大地浪費了土地資源,為了增加煙農種煙的收入,充分發揮土地的效力,近幾年來,社旗縣從轉變土地耕作方式入手,引導煙農大膽的改、大膽的試,先后推行了煙薯套種,二壟煙套一壟紅薯,一般情況先栽煙,等煙株進入旺長后,六月中上旬在煙壟插上紅薯,等煙葉采收后,正趕上紅薯的旺長期,煙、薯互不影響,增加了種煙的效益,正常年景畝煙效益3500多元,每畝紅薯還能收獲2000多元。另外,還推行又煙菜輪作,在八月底到九月中上旬,煙葉采收后,在煙地內種植大白菜、羅卜、包包菜等,利用煙地的水澆條件及煙田內殘留鉀肥的作用,增加種菜的產量和效益,從而打破了煙地一年只收獲一季的弊端。
傳統的煙葉耕作模式,育苗要人工暖煙籽,耕地要用牛犁,種煙靠天收,燒炕用麥草等這些舊的傳統習慣己不復存在,隨之而來的是,煙葉育苗工廠化,耕地機械化,栽煙用上了移栽機,打藥也使上了直升飛機噴灑,炕煙用上了智能炕,電腦控制溫濕度,用電、用煤、用沼氣,煙田內打了機井、埋了管網、煙田喝上了“自來水”,溝、路、渠相通相連,連田間的道路也進行了硬化。種煙輕松了,效益提高了,這一切一切的變化,都源于規模化種植,專業化分工,科學化管理,機械化生產,各個生產環節基本上都有機器操作,覆膜機,播種機,運輸拖拉機,打藥機等機械化種煙程度大大提高,促進了煙葉生產的發展。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