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涼山日報》報道 走進四川省涼山州會東縣嘎吉鄉響水村現代煙草農業綜合示范區,經過煙農們近兩個月的辛勤采摘,煙田里能采的煙葉變得寥寥無幾。但煙農們在及時交售煙葉的同時,卻絲毫沒有放松烘烤。
近日,烏東德鎮白云村村民賀京就把440公斤多烤煙交售完畢。看著手里的可以領取16000多元錢的單據,他笑瞇瞇地對記者說:“今年交煙真方便,排取號,早到早交,站上的工作人員一直在幫忙包煙、整理,煙站真是服務到家了。”
走進烏東德鎮(新馬)收購點,煙葉清香撲鼻,驗級人員個個胸前戴著上崗證,正彎著身子逐把逐片檢查甩把,煙農圍在自家“煙堆子”前等待分級初檢,初檢合格,過磅;煙農們從開單人員手中接過煙單……記者隨意采訪了幾位煙農,他們告訴記者:“實行約時、定點、限量的收購方法不錯,做到了平穩、公正,我們農民種煙有賺頭。”一位張姓大娘說,她是最后一次來賣煙了,全家2014年種煙8畝,粗略計算純收入超過4萬元,準備售煙后修樓房給兒子娶媳婦用。
“種是金,管是銀,烘烤是個聚寶盆。”多年來,煙葉烘烤一直是制約烤煙標準化生產及煙農種煙效益持續增長的瓶頸。為有效突破這一“瓶頸”制約,近年來,該縣切實創新烘烤組織管理方法,以此作為提高煙葉烘烤質量,打開了烤煙“提質增效”的突破口。
“你看,這煙葉成色多好。真沒想到密集型烤房會這么好用!”正在從烤房里往外運煙葉的煙農李順美指著剛出爐的煙葉樂呵呵地說。
李順美2014年是第一年種植烤煙,共種了25畝。她說年初決定種植烤煙的時候,最擔心的就是烘烤。“種煙以前,我聽其他煙農說烘烤是最難、最費功夫的環節。第一年種煙沒得經驗,臨近采收烘烤那段時間,擔心煙葉烤不好。年初,我家爭取到了兩套密集型烤房。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第一爐煙就烤得不錯,后面的幾爐就更好了。”李順美向記者介紹道,“使用密集型烤房不僅烤出的煙葉質量好,而且還很省勞力!”
據悉,會東縣根據各煙區的實際,借助國家局推進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和省州實施煙葉生產生態村富民工程的有利時機,加大了密集型烤房建設力度,并結合各地實際對烤房進行了一些改進,使其更加符合煙農的烘烤需求。2005年至今,新建6958座密集式烤房并投入使用,大大降低了煙農的勞動強度。
在火石鄉三村村支部書記李加林家里,記者看到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大家正忙著從烤房里把烤好的煙葉運出來,親戚朋友有的忙著綁竿、編扎、裝爐,還有的在進行煙葉分級、扎把……
在一密集烤房前,記者見到了正在烤房前查看煙葉烘烤情況的李加林。“二哥,2014年的煙葉烤得怎么樣?”記者笑著跟他打招呼。
“好著呢!今年我用的是密集型烤房,采用中心控溫,用下來效果很好。”李加林說著,便演示起了操作方法。只見他打開自動控制儀,按照要求輸入相應的溫度、濕度。“你看,這樣就行了。有了這種烤房,種出好煙但烤不出好煙的老大難問題得到了解決,煙葉烘烤真正實現了專業化、自動化,用工減少了,人輕松了,效益好了。”李加林高興地說。
“與傳統烤房相比,用密集型烤房烘烤煙葉簡單多了。”他以前在自家的傳統烤房上烤就曾吃過大虧。“有時候由于火候掌握的不好,烤出來的煙葉又黑又爛,煙葉根本就賣不出去。現在國家幫助建起密集型烤房,還有補助,我們種煙就輕松多了,煙葉質量有保證了。”
密集式烤房的運用,實現了會東縣烤房運行高效化、烘烤質量優質化以及兩者的協調統一,加快了會東現代煙草農業專業化、自動化生產進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