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近來,中國大部分煙葉主產區煙田出現土壤理化性質惡化的現象,致使煙區部分田塊大面積發生“死煙”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煙田常年連作導致土壤中病原菌累積,營養結構失調,土壤理化性質下滑所致,然而,受土地資源限制,大部分煙區的煙農不重視煙田輪作的保護政策,如何讓煙農把煙田輪作當成一項要事來想,是廣大煙草人要深思的問題,下面就煙田輪作問題,做以下分析:
一、煙田輪作意義
種植制度是指在一個生產單位或區域內,以用較少的投入獲取持久最佳效益為目的的作物配置方式。種植制度的內容主要是作物種植的合理安排,包括作物布局、輪作、復種及連作等等。煙草布局要體現農業生產因地制宜、全面發展的方針和煙草適當集中、區劃種植的原則。輪作是作物種植制度中的一項主要內容,也是土地用養結合、增加作物產量和提高品質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輪作,能充分利用土壤中的營養元素,提高肥效,保持、恢復和提高土壤肥力,消除土壤中的有毒物質,減少病蟲害等。所以,輪作是煙草優質適產栽培的基礎,也是其它農業生產措施得以貫徹的前提。
輪作可在一定程度上調節和提高土壤肥力。不同作物對各種營養元素的吸收能力不同,如若安排恰當,則可相互補充。例如,煙草是對鉀素要求較高的作物,而小麥是需氮較多的作物,將小麥作為煙草的前作,有利于煙草的養分平衡、產量的穩定和品質的提高。在水旱交替的耕作措施下,煙稻輪作能促進土壤中好氣性微生物的活動,提高土壤中養分的有效性,煙草產量和質量有保證,水稻產量也有增加的趨勢。煙草的輪作還可減輕或避免煙草的部分病蟲危害。煙草的一些病害如根、莖病害(黑脛病等)的病原可在土壤中的病株殘體上存活3年以上,如果將煙草與禾谷類作物輪作,隔2~3年再種植煙草,可以使這些病原菌因得不到適當寄主而死亡,從而大大減輕其危害。水旱輪作可使許多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存活年限大大縮短,減少危害。
二、輪作制度的規劃設計
1、輪作原則
煙草輪作必須從全局出發,著眼長遠,重點突出,統籌兼顧。首先,應明確以煙草為重點,在作物布局和養分配置上必須優先考慮保證煙葉的良好品質和產量的相對穩定,確定以煙草為主體的種植制度。其次,輪作制度既要考慮眼前利益,又要考慮長遠的發展,力求充分地發揮當地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生產潛力。再次,在決定煙草輪作周期和煙草在輪作中的順序時,必須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靈活安排。
2、輪作周期
就一個輪作田區而言,每輪換一次完整的順序所需要的時間稱為輪作周期。輪作周期的長短主要是由組成輪作的作物種類多少、主要作物面積的大小以及輪作中各類作物耐連作的程度決定的。煙草為忌連作作物,輪作周期較長為好;輪作周期過短,難以充分發揮輪作的作用。但煙草輪作周期過長,又受宜煙面積的限制。從防病角度考慮,煙草輪作周期一般為二年,即三年兩頭種煙,年種煙面積占宜煙面積的1/2~1/3為好。
3、煙草對前作的選擇
煙草輪作周期中,如何配置適宜的前作關系到輪作效果。選擇煙草的前作要注意三個問題。首先,茬口的時間要適宜,即前作的正常收獲不影響煙草及時移栽。其次,施用氮肥過多的作物(如蔬菜等)不宜為煙草前作。茄科作物(如馬鈴薯、蕃茄、茄子等)和葫蘆科作物(如南瓜等)不宜為煙草前作,因為它們與煙草具有相同的病害。禾谷類作物是煙草良好的前作,因為禾谷類作物和煙草的共同病害較少,輪作可以減輕病害;禾谷類作物從土壤中吸收的氮素較多,這對提高煙葉品質有利。
4、煙草與后作的關系
煙草的后作主要是禾谷類作物或油菜,在少數地區為豆類、甘薯等。煙草為上述作物良好的前作。因為煙草與這些作物沒有相同的病害,同時煙草是中耕作物,耕作管理細致,施肥也較多,對土壤肥力具有良好的影響,對后作小春產量有一定的影響。
5、輪作的類型
中國大部分煙區立體氣候特點明顯,氣候復雜,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農作物種類繁多,輪作類型以旱地輪作為主。
旱地輪作煙區因旱地作物種類多,輪作方式較為復雜。與煙草輪作的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豆類、紅薯、洋芋、辣椒、大麥等,這類煙區的水利條件多較差,灌溉條件不方便,土壤肥力中等或偏低,土壤的質地多為壤土或偏沙,年度間產量和質量不穩定,受年景的影響較大,需要改善生產條件,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