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引:水桶原理是現代管理科學中的一個概念。文章認為,卷煙產品安全就好比是木桶的“桶部”,只有做大并托住這個“底”,企業才有未來;各專業線職能工作是“木板”,應該做厚。工藝質檢技術是“長板”,應向其傾斜;人才瓶頸是“短板”,亟待加強;質量機制是“粘膠”,使各部門契合緊密;質量文化如桶中水要旋轉,才能產生向心力作用。
水桶原理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的。說的是由多塊木板構成的水桶,其價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決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關鍵因素不是其最長的板塊,而是其最短的板塊。這就是說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若僅僅作為一個形象化的比喻,“水桶定律”可謂是極為巧妙和別致的。但隨著它被應用得越來越頻繁,應用場合及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已基本由一個單純的比喻上升到了理論的高度。這由許多塊木板組成的“水桶”不僅可象征一個企業、一個部門、一個班組,也可象征某一個員工,而“水桶”的最大容量則象征著整體的實力和競爭力。水桶原理現已成為現代管理科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
近年來,川渝中煙公司實現了持續較快發展,“嬌子”品牌躋身“雙十五”之列。但是,在行業“461”格局基本形成、“532”目標取得重大進展的今天,“嬌子”與強勢品牌的差距仍然不小,“126”目標的實現進程有些滯后。面對“慢進也是退、不進就掉隊”的嚴峻挑戰,今年,川渝工業公司提出加快推進嬌子品牌“126”目標,著力實現“轉型升級,攻堅決戰”的宏偉目標,強調用轉型提升、攻堅決戰來定位2013,用做強品牌、做大市場來支撐2013,用真抓實干、激情打拼來書寫2013。以做強做大“嬌子”品牌為核心要務,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努力保持公司持續健康發展已成為質量攻堅的引擎。在這一背景形式下,工業公司、分廠上下同欲,立即響應,為全面助推這一宏偉目標的實現,立足自身職能定位,正轟轟烈烈在全公司上下開展“質量攻堅年”活動。
筆者結合多年工作實踐,從不同視角,試將水桶原理與工業公司、分廠開展的“質量攻堅年”活動相結合進行了深入思考分析,對水桶原理產生了一些新的領悟。
領悟一:要想多盛水,可以將木桶卷煙產品安全這個底部做大一點。自然的體積就大了。
無論木板有多長,桶箍有多堅固,但是如果桶底不夠大或桶底滲水,裝的水體積就相對少。所以,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嚴格來講,并不取決于木板的長短,而是桶底的寬大和托底程度。筆者認為將卷煙產品質量安全喻為“桶底”較為貼切,卷煙產品安全是產品質量核心,是打好品牌戰,確保顧客滿意的重要基礎,直接關系企業的命運和未來。
一般來講,卷煙產品安全主要從降焦除害入手,降低卷煙有害化學成份對人體的影響,采取的措施利用新技術,優化煙葉配方;另一方面,卷煙輔料包裝物本身含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或因包裝失效而對卷煙產品安全造成的影響,那么則優化輔料設計。
事實上,從產品生產層面來講,影響卷煙產品安全主要存在于生產過程中。對卷煙產生物理、化學、生物上的污染,從產品質量缺陷分類上,基本上是問題嚴重的A、B類。比如物理上,設備漏油,造成煙支表面油漬、黃斑、污點;化學上,操作工手上帶護膚品,接觸煙絲或煙支,造成對卷煙的污染;生物上,煙草蟲害治理不完全,煙盒內有蟲或蟲蛀煙支等等。另外,筆者認為用錯配料,嚴格來講,也是影響了卷煙產品安全,因為這已改變了產品質量特性和核心功能,比如該用香精,而用糖料,或反之,或錯添加到別的牌號等等。
因此,筆者認為卷煙產品加工安全理念應貫穿于產品在線制造全過程管理之中。通過風險管理法,對生產過程中可能影響產品質量的各類危險危害因素,采取科學方法認真識別診斷,確立風險控制等級,從“人、機、料、法、環、測”等各層面實施監管,針對質量風險點,建立預警監控程序,完善PDCA循環改進控制措施,從而確保卷煙產品安全不出問題。事實上,只有做大和托住這個“底”,企業才保住了生命,才有未來,沒有產品安全這個“底”做支撐,就沒有了一切。所以卷煙產品安全是質量工作的最高目標,繼而推動企業經濟效益提高。
領悟二:木桶儲水多少取決于各專業線工作職能木板的厚度。
一些專家認為,在一個企業里,如果投資占一分,科技占三分,管理則要占六分,可見管理在企業成功當中的份量。
目前,企業從管理系統上,有企業標準化管理、質量體系管理等等。從職能保障上,有人力資源、計量設備、工藝技術、質量檢測、物資儲運、生產現場等多種管理職能,擔負著資源提供、產品實現、測量監視的繁重質量管理任務,在產品質量形成過程中產生重要的作用,這些職能好比是木桶上的各個木板,要想盛水最多,就必須各個木板全面發展,齊頭并進。同時,要求各個木板做厚,才能承受更大的壓力,才會變得更安全和更堅固。
要做厚,于各專業線職能工作上來講,筆者認為就是要練管理內功,練內功講究的是章法有循、氣息自然,心無旁鶩,強壯自己。
做厚,需要工作職能部門不能因循守舊,畫地為牢,應破除舊的觀念和思維定勢,提高知識面,專有所長,應加強質量管理和技術標準化工作,瞄準本專業線管理和技術前沿,著力實施管理和技術創新,積極探索科學先進管理模式,新工藝、新技術在部門工作落地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做厚,需要工作職能部夯實部門管理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通過內修外練,提高部門辦事決策,實施有法,突發工作應急準備與響應的能力和底蘊,增強抵御內外對部門施加的剛性抗壓力。
做厚,就是質量工作不能淺薄,要務實,要如履薄冰抓質量、戰戰兢兢抓質量,時該謹記質量風險;要提高工作執行力,實際工作與標準要求切莫“兩層皮”;抓關鍵工作、重點工作要實,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出現問題原因分析要實,改進措施要實,效果驗證要實。
領悟三:為了往木桶里注入更多的水,不妨將木桶向工藝質檢技術這個長板方向傾斜。
工藝質檢技術好比是木桶長板,決定了其特色與優勢,在一定范圍內成為卷煙產品生產制高點,視野開闊,站得高、看得遠,更多地體現權威性和專業性,是產品的“體檢醫生”具有號準脈,能開治病的方子能力。因此,向長板方向傾斜桶裝的水可能更多。
隨著顧客對產品質量滿意度的進一步期待,工藝質檢技術對產品質量把關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在現代化流水線區別于傳統生產操作控制上優勢更加明顯。從目前來看,我們的長板實際上并不長,主要表現在:
一是科研能力、工藝改進能力不很強。我們的工藝目前側重在線生產過程的產品維護,以及工藝紀律的巡視監督。而依靠自主能力,對企業新工藝、現有工藝的改進立項、評審、試驗、確認活動并不多。
二是監視和測量設備配置、維護能力較低。相對于產品檢測項目,不是無檢測設備手段,就是不能檢驗關鍵指標、或是指標檢驗不準,或是檢驗設備資源不能有效共享等。
三是過程檢驗未突出應有的快捷性和有效性,及時反饋,及時指導機臺操作人員實施異常糾偏不夠,“坐堂行醫”,事后“救火”也存在。
四是對新進設備、關鍵設備,新檢測方法的認知和掌握不夠,在關鍵時段、特殊時期的質量工藝質檢監控駕馭、操作控制有些力不從心。
五是工藝質檢統計技術對質量過程控制能力不夠。實際上講,質量管理基本上仍處于檢驗操作階段,統計技術在質量管理中的運用不夠或不科學,缺乏對產品質量問題趨勢的預見性。
因此,筆者認為增強工藝質檢技術能力應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樹立高度的權威性,體現至高的專業性,推進質量方法理論與統計技術在質量管理中的運用,充分發揮工藝質檢技術在生產銜接、技術支持、過程監控等方面的“法官作用”和橋梁紐帶作用。
領悟四:一個水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決于其中最低的質量人才那塊木板。
人才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者與傳播者,人才資源是提高產品質量的重要力量,擁有人才,就擁有產品競爭的優勢,就擁有成功的智力支撐。當前,我們質量管理方面的人才狀況不容樂觀:
一是專業技術隊伍方面,缺乏工作骨干人才。從事計量檢測設備、企業技術標準化的人才匱乏。專業技術職稱上,注冊質量工程師從橫向比較,與其它企業無論是數量,還是其發揮的作用均有限。縱向比較,近年來,注冊質量工程師國家考試由于通過門檻越來越高,而企業對其相應地位和待遇未跟上,我們的現存數量幾乎沒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質量工程建設和質量管理創新的實施。
二是檢驗操作隊伍方面,憑工作經驗的多,講技術標準的少;年長員工的多,新生血液的較少,他們對產品檢驗準則的執行,以及產品異常判斷能力和業務指導能力力不從心,更無從談起先進質量統計工具在質量分析中的運用,對質量異常提出糾正和預防措施意見就相對較少。
人的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質量管理發展的最短“短板”。要想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認為必須真心實意,加大質量戰線人才的培養、使用力度。一是加快計量檢測、注冊質量工程師人才隊伍的建設,創造條件,構筑人才施展平臺,強化正向激勵,發揮取得中級技術職稱的人員在質量攻堅活動中更加突出的骨干作用。二是加快工藝質量檢驗員的工作轉型,同時為質量事業的發展注入新鮮的活力,改善人才隊伍結構,促進人才隊伍的持續健康發展。
領悟五:一個木桶盛水后,會不會漏,關鍵是看各職能工作部門板塊之間鍥合是否緊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