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許昌煙草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煙草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控股企業之一。事實上,其與上海煙草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還有著很深的淵源。
事情要從上世紀60年代說起。當時,中央決定借鑒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的企業組織形式,改善我國的工業組織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加快國民經濟發展。1962年2月,原輕工業部黨組向中央提交了《關于煙草工業集中管理方案的報告》,中央要求各地、各部門“請即遵照執行”。1963年,原輕工業部連續發出《關于煙草工業企業接管若干問題的通知》、《關于成立中國煙草工業公司及各地分公司的通知》等若干規定和通知。根據中央批示,總公司和各分公司統一于1963年7月1日正式成立,7月16日召開了成立后的首次全國煙草工業會議。
1964年11月,原輕工業部關于試辦中國煙草工業公司的實施方案被正式批復,改建許昌市農業機械廠被列為重點項目之一。次年8月,中國煙草工業公司正式接收許昌市農業機械廠,改名國營許昌煙草工業機械修配廠。
原許昌市農業機械廠占地面積6000余平方米,主要生產農用機械和水車。全廠共有344名職工,其中生產工人261人,大部分工人不會看圖紙加工零件。廠里的42臺設備大多為非標準機械,精度差,沒有行車等起重設施。檢驗工具和檢驗設備嚴重匱乏,熱處理、化驗設備更是空白。要把這樣一家農具生產廠轉變為煙草機械設備制造廠,不僅廠房需要改、擴建,設備和技術力量更需要更新和加強。
1965年10月,為了適應許昌煙草工業機械修配廠擴建和生產需要,中國煙草工業公司做出上海煙草機械廠援建許昌煙草工業機械修配廠的決定。
1966年3月,上海煙草機械廠成立了支援許昌煙草工業機械修配廠工作領導小組,3月15日起,對中層干部、全體黨員、骨干積極分子和部分普通群眾開展政治思想工作。
5月12日后工作全面鋪開,進行全廠范圍的宣傳、動員,鼓勵職工自愿報名。至5月底6月初,人員和設備基本落實。
在上海煙草工業機械廠緊鑼密鼓開展工作的同時,許昌煙草工業機械修配廠也積極與許昌市委就援許工人安家落戶事宜進行協調,得到了許昌市委的大力支持。
1966年6月11日,首批上海煙草工業機械廠職工到達許昌。14日、15日,又有兩批援許工人分赴許昌。
據檔案資料顯示,上海煙草工業機械廠援建許昌廠的職工共計199人:廠長1人、副科長3人、車間副主任1人、工程師1人、技術人員15人、其他管理人員10人、工人155人、輔助工9人、服務人員4人,平均技術等級4.04級,平均年齡32歲。支援許昌廠的主要金屬切削加工設備共計40臺,包括車床19臺、銑床5臺、刨床3臺、鉆床3臺、磨床2臺、鏜床2臺及六角車床6臺,輔助設備22臺,貴重工夾具626件、普通工夾具4732件,總重量達160噸。
上海煙草工業機械廠的援建干部職工帶來了優秀的管理理念、先進的生產技術,為許昌煙機的發展壯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生產工藝上,原許昌廠的產品,比如水車零件,只需要鑄造和粗加工就可以了,誤差可以是幾毫米,而卷煙機零件的精度要求是按微米計算的,精度要求是原來的千倍以上。新的精度要求,改變了原許昌廠職工的加工理念,使他們對車、銑、刨、磨等加工技術有了全新的認識。
許昌廠原先簡單粗放的管理模式也無法適應新的生產要求,取而代之的是上海煙草工業機械廠先進的“工作令”生產模式。他們以“工作令”為主線,建立起物資采購、生產加工、產品銷售等一整套與先進方法相適應的管理制度,許昌煙機的現代化企業之路邁出了扎實的第一步。
具有鑄魂作用的是這批援許工人的工作作風與敬業精神。至今,與援許工人一起工作過的同事說起他們還是嘖嘖稱贊。嚴格認真是他們的優良作風之一。當時,上交加工好的零件前先要自檢,他們自己認為不合格的,就自動拿出來填報廢,絕不上交。敢于較真也是他們留下的一大精神財富。當時做生產工藝的都是從生產一線提拔的技術骨干,技術非常過硬。有一次,一個加工零件的上海師傅認為工藝設計不合理、工時給的少,為此反映到工藝部門,誰知做工藝的也是位上海師傅,兩個人就較上了真。做工藝的師傅親自到車間操刀,結果比給的工時還少半個小時。提意見的師傅甘拜下風,后苦練本領,成了車間里的技術能手。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正是靠著這種踏實認真、永不服輸的精神,許昌廠創造了一項項輝煌的成績:自主研發的YB81封箱機填補了國家空白,自主研發的YJ13型卷煙機被列為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新型卷煙機……另外,許昌廠還先后試制成功YJ11型卷煙機、YS11型切絲機、YL32型濾棒成型機、YJ22型濾嘴接裝機、YA36型打葉機等多種機型。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50年的歲月磨不掉上海援許工人振興中國煙機的壯志,腳踏實地的實干,以及敢于較真、永不服輸的精神。這是中國煙機人一筆寶貴的財富,值得我們傳承與發揚。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