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穩固煙葉發展基礎,解決“在哪種煙、誰來種煙、怎么種煙”的問題,近年來,山東濰坊諸城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探索實施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煙葉生產組織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規劃發展“以煙為主、多業融合”的特色產業,在帶動村集體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助推煙葉高質量發展。
“三步走”發展植煙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村黨支部發起成立合作社是植煙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第一步。結合煙田規模、煙農數量等因素,具備條件的植煙村黨支部發起成立合作社,村黨支部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理事長,切實履行領辦責任。
按程序選舉產生理事會、監事會是植煙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第二步。合作社理事會一般由5~7名理事組成,設理事長1名、副理事長1名;監事會由3名監事組成,設監事長1名。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中農民身份人員占較高比例。村“兩委”成員與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理事會、監事會成員開展交叉任職。合作社理事會根據需要,決定聘任或解聘合作社經理、會計和其他專業技術人員。
發動村民入股是植煙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第三步。發動、組織村民入股,吸引與合作社業務直接有關的企業和社會能人入社。合作社成員中,村民成員占比不低于80%,企業、社會組織、社會能人等成員占比不超過20%,保證村集體和村民掌控合作社的發展方向。另外,根據合作社章程約定,合作社收益主要用于發展村集體經濟、社員分紅和合作社后續發展三個方面,一般從當年盈余中提取公積金、公益金各30%,剩余40%作為合作社可分配盈余,用于社員分紅。
“三業務”發揮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職能
植煙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圍繞煙葉產業和多元產業的適度規模經營,重點開展三個方面的業務,將分散的村民組織起來、把閑散的資源整合起來,為推動煙葉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凝聚強大合力。
集中流轉土地。村黨支部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土地流轉事宜,成立土地流轉工作小組,由村黨支部牽頭集中連片流轉土地到合作社;合作社與轉出土地的村民簽訂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約定土地流轉年限、價格、用途等,在維持基本農業用途不變的情況下,合作社根據需要對流轉后的土地進行適當整合、適度改造,在煙站指導下統一規劃煙葉產業與其他產業布局,實行統一管理。合作社對集中流轉后的土地通過返租倒包、自主經營、勞務外包等方式實施有效管理和利用。
返租倒包是合作社進行統一規劃和布局后,將土地使用權承包給其他農業經營大戶、新型煙葉種植主體或者農業經營公司,并獲取一定管理收益。
自主經營是采取土地股份合作的模式流轉土地承包使用權,合作社吸納村民入股,把土地承包使用權轉化為股權,將股權轉換為股金并按土地保底和效益分紅的方式,在年底按股份分紅。
勞務外包是合作社為擁有生產經驗但缺乏資金和土地的煙農提供土地和生產投入,煙農負責所包地塊的生產管理,年底根據約定預算定額及目標完成情況獲取勞務報酬,參與盈余分配。
開展煙葉生產經營。在煙站指導下,以合作社集中流轉的土地為基礎,整合當地勞動力資源,積極吸引返鄉青年、退伍軍人等社會能人,培育新型煙葉種植主體,壯大煙農隊伍。依托合作社,引進作業機械、人力資源、金融保險、生產資料等專業化服務機構,為當地煙農提供專業化服務,解決用工、設施、設備、物資等方面的困難。2022年,諸城煙區發展“80后”煙農179戶,占煙農總戶數的14.8%;機耕整地、起壟施肥、煙葉分級環節托管服務率達到100%;覆膜、植保環節托管服務率分別為78%、85%。
實施多元產業融合發展。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支持,以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載體,大力發展煙葉等當地優勢產業,深度參與和推動煙區產業振興。統一規劃村級產業,優先發展政府大力支持、與煙葉產業互補的糧食、藥材、油料作物種植等成熟產業,深入推進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同步抓好產業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和品牌化,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建立村社企聯營模式,開展多元產業基地化生產,推進產品深加工與銷售,融入當地優勢品牌,打造產供銷一體化鏈條,提高農產品產出效益。
“三碩果”彰顯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成效
“在哪種煙”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通過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集中流轉土地,引進專業化服務機構提供托管服務和種植主體統一經營,實現了輕松種煙。截至目前,諸城市成立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112個,集中流轉土地4.5萬畝,植煙面積2.1萬畝。成立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植煙村,村集體平均收入由2019年的3.7萬元增加至2021年的10.8萬元,在穩定核心煙區規模、培育新型煙葉種植主體、推動煙葉生產融入大農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在帶領合作社發展產業的過程中,村黨支部走到了經濟發展的前臺,依托合作社抓市場、抓管理、抓服務、抓發展,走共同富裕路,找到了農村黨建和經濟工作的結合點,村黨支部的號召力得到了顯著提升。一批村黨支部書記和黨員在帶領村民干事創業的過程中得到了歷練,獲得了群眾贊譽。
鄉村振興戰略得到有力推進。植煙村通過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增加了集體收入,村民通過參與村集體產業和合作社務工拓寬了致富途徑,形成了村集體持續增收、村民分享紅利的長效“造血”機制。地方黨委政府的政策支持,煙草行業的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投入,進一步改善了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效助力了美麗鄉村建設。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