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上午9時30分,付海江騎著滿載快遞包裹的三輪車出了河南省盧氏縣郵政物流分檢中心大院。“今天還沒到收件高峰,但也有百八十件,是平時的2倍。”
上午9時50分,付海江到達盧氏縣城關鎮高村快遞服務點,“今天你們點快遞最多,40多件。”他對服務點負責人楊占營說道。楊占營聞聲到快遞車旁,同付海江一起將包裹卸下,經過核對,楊占營簽字確認后,付海江又趕往下一個快遞服務點。
“在家門口收快遞,以前想都不敢想。”楊占營說,在去年7月前,高村居民拿快遞得到河對面西關村去,為了方便居民收發快遞,村里與經營卷煙零售門店的他協商,讓他代收居民快遞,一則方便居民,二則可為他門店凝聚人氣,使他門店能夠廣銷貨物。楊占營想都沒想,便答應了下來。“只有郵政快遞能送到村上。但很多網店與其他快遞公司合作,送不到村上,就需要自己去拿。村民取個快遞來回至少要花2個小時,有時一忘,不知道要托多久才能取回來。”楊占營說,目前常住老年人居多,“讓老年人到對岸拿快遞不現實。盡管很多子女想給長輩買點東西,但不得不因此作罷。”
去年7月,城關鎮38個行政村實現快遞服務網點全覆蓋。高村村民周大山老人有四個子女,都在外地,快遞進村前,子女們很少給老人網購。“我找不到地方,包裹丟了不好辦,他們就不寄了。”7月份后,子女們給他寄快遞逐漸頻繁。“紅棗、麥片、茶葉、牛奶啥都有。”
不僅如此,“洋貨”也到了鄉村。去年“雙十一”期間,周大山在周灣村快遞服務點收到外孫從美國寄來的禮物,楊占營也收到兒子海淘的膏藥。
在城關鎮黑馬渠村村民陳淑芬看來,在家門口收快遞,大大激發村民購物熱情。“去年7月至今我網購約一萬元的東西。”陳淑芬說,從生產工具到生活用品,她都網購。“現在村里沒鐵匠,連鋤頭都是網上買。馬上要春耕備播,我網購很多種子。”快遞進村前并不是沒有消費需求,只是被抑制了。現在不一樣,消費欲望調動起來了。
在盧氏縣東明鎮,一輛輛快遞車滿載包裹來到鎮區,通過分揀再配送到各村快遞服務點。“以前每家快遞公司的投遞點都不在一個地方,我們網購的包裹不僅需要到鎮上去拿,還得東一個西一個,為拿幾個包裹繞城一周。現在好了,足不出村就能收快遞。”3月11日上午,東明鎮西北街村村民鄒洪鋒跑了數趟村里的快遞服務點,“上周買了很多東西陸續到貨,我等不及,就跑了幾趟。”鄒洪鋒說,現在村里快遞服務點有4家快遞公司入駐。
西北街村快遞服務點負責人、卷煙零售門店經營戶宋英奎說:“快遞進村確實方便了村民生產生活。前面一個廠區的工人,常在下班后取件寄件,不占用工作時間。”
快遞進村加速了特產出山的進程。去年“雙十一”期間,盧氏縣文峪鄉利用快遞,銷售土特產品達60余萬元。“同時,中通、申通等5家快遞公司抱團進村,日進村快件量達400余件。”文峪鄉快遞進村工作負責人劉紅君說,快遞進村后,土特產銷路更廣了。
“香菇、木耳、板栗、高山茶、柴雞蛋,以前網售渠道不暢,線下銷售量少利薄,發貨要集中到集鎮上發,速度慢。快遞進村后,銷售進程加快。”劉紅君說,去年“雙十一”期間訂單猛漲,但發貨卻并未延遲,都是當天發貨。“快遞車一天兩次來村,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晚上的訂單一早能運走,中午的訂單下午能運走。”
目前,盧氏縣鄉村快遞覆蓋率已達100%。盧氏縣郵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按照政企合力、串聯聚量、合作共建、抱團進村的思路,今后將繼續深化“郵快、快電、快交、快快、快商合作”,促進多品牌快遞服務有效下沉廣大農村,在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的同時,拉動農村消費市場不斷升級。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