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酒鋼宏興(甘肅酒鋼集團宏興鋼鐵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上半年預計虧損9.72億元,在2023年全年虧損9.5億元的基礎上,翻了一番,已經連續虧損了三年。特別是2020年虧損近25億元,在行業中墊底。
這樣的數據讓人心痛不已,心情愈發的沉重。
鋼鐵行業是我國最早進行數字化轉型的產業,在數據、算法和系統研制等相關技術領域均走在前列。現在有名的 “寶信軟件”,前身就是1978年寶鋼股份成立的自動化部,現在是國內領先的工業軟件提供商,國內鋼鐵MES系統領域的龍頭企業。
酒鋼宏興從2017年開始“互聯網+”,運用大數據技術對高爐進行改造,2020年對高爐進行了優化升級,建成了煉鐵大數據智能互聯平臺,宣傳報道稱,全面提升了煉鐵的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時代的潮流,推動著數字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但是,轉型升級為什么依然不能有效實現產品結構升級,走出價格紅海,實現效益的提升呢?這是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必須面對的突出問題。
而對于近兩年才實施全面數字化的卷煙工業企業來說,如何打造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應該學習借鑒領先行業的經驗和教訓。
一,酒鋼宏興煉鐵廠數字化的得與失
酒鋼宏興位于甘肅省嘉峪關市,成立于1958年,主營業務是鋼鐵冶煉、鋼材生產和銷售,是老牌的傳統鋼鐵制造基地,也是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碳鋼和不銹鋼生產基地,主體技術裝備屬于國內先進水平,于2000年12月20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600307。
(酒鋼宏興年K線示意圖)
酒鋼宏興煉鐵廠是酒鋼宏興的子公司,擁有7座高爐,用于冶煉生鐵。生鐵是煉鋼的原材料,生鐵的質量對冶煉鋼鐵的質量有決定性的影響。
2019年央視9做了一個大型專題“大數據時代2—轉型之路”,酒鋼宏興煉鐵廠的大數據改造是其中一個案例。
報道說:由于國際市場低迷和高爐頻發的安全事故,酒鋼一度掙扎在生死的邊緣。2017年酒鋼集團開展基于“互聯網+”新一代智能制造技術,不斷推進現有生產工序智能化進程,促進酒鋼各產業的轉型發展。
其中之一,就是對7號高爐進行數字化改造。高爐是一種高溫、高壓且密閉的熔爐,是巨大的黑箱,操作人員無法直接觀察其內部的工作情況,隱患非常大。為了準確預測高爐內部運行情況,在7號高爐外部安裝了2400個測點,相當于將高爐進行了全方位的掃描,測量高爐外部水溫差、熱流強度、壓力,通過水溫、壓力,能夠提前2小時預測出爐內的情況,包括爐溫和鐵水溫度。
(央視報道截圖)
在7號高爐中控室,大屏幕上顯示著高爐每一個部分、每一道工序的詳細參數,不需要工人在現場,就能精準、全面掌握生產設備的運行狀況。
由一張大屏幕和一臺臺電腦組成的“數據庫”,開啟了“智慧冶煉”新模式,提升了鐵水質量穩定性20%,每座高爐每年可以降低成本2400萬元,減少碳排放2萬噸左右,冶煉效率提升10%。
上面的數據確實喜人。但有一點,在鐵水質量指標的提升上并未提及,說明數字化的重點沒有在產品質量指標的提升上。有關專家也考察過數字化改造后的高爐生產情況,對于鐵水質量的提高并沒有定量的描述。
因為配料實現了計算機控制,比以前的人工配料更精準,會降低成本和提升冶煉效率,值得肯定;因為高爐內部的溫度能夠提前預測,也預防了驚心動魄的曾經發生過的嚴重安全事故和降低了能源消耗,這是非常值得贊揚的;因為及時控制,減少了碳排放,也是非常可喜的;綜合來看,扭虧為盈也是可能的。
據《甘肅工人報》報道,2019年初,其它高爐也完成了數字化改造,共有配料計算及渣鐵成分預測、安全預警、生產管理等12個大數據模型正式上線運行。
這一年,酒鋼集團也實現了扭虧為盈。
但是,扭虧為盈不排除當時整個行業的發展狀況。供給側改革去產能,提高了行業的集中度,大型鋼鐵廠由此獲得了難能可貴的市場空間,再加上房地產行業當時正處于頂峰時期,建筑用鋼也極為可觀,整個鋼鐵行業欣欣向榮。
遺憾的是,數據化建設一直沒有將提升鐵水質量作為主要抓手。我們分析,一是行業工藝標準不高,當前工藝能夠實現標準要求,沒有改進的動力;二是沒有認識到數字化轉型能夠帶來產品質量的提升。這一點情有可原,因為我國的制造業數字化建設是在摸索中前行的,國家級的指導性文件也在逐漸推進。
金屬冶煉生產工藝好壞的指標有三個:冶煉生產率、冶煉效率和冶煉質量率。冶煉生產率是單位時間內的產量,提高生產率,可以提高效率。冶煉效率是轉化為有用產品的比例,是指資源利用和能源消耗的程度,可以降低成本和消耗。冶煉質量率是合格產品的比例,體現的對工藝標準的保證和穩定。
(煉鐵瞬間)
滿足工藝標準的產品就是合格產品,那么工藝標準誰來決定呢?鋼鐵研究總院副院長杜挽生曾經表示,中國目前鋼鐵產品質量等級的判定還在初級階段,也可以理解成,質量標準的制定也不是那么嚴格。
所以說,即使有行業標準,作為企業來說,不能將行業標準作為終極追求的目標,因為企業要滿足的是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行業標準只能說是底線,企業要做得好,必然要高于行業標準,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標。
我國鋼鐵行業當前發展的主要任務就是發展高端產品,替代進口。冶煉質量率的前提限制條件是質量標準,質量標準的高低直接影響冶煉質量率,所以冶煉生產工藝好壞的指標,應該加上質量標準的要求。
2020年7月酒鋼宏興煉鐵廠竣工的7號高爐優化升級項目,作為甘肅省列重大項目,據說徹底實現了“脫胎換骨”。具體的有:
通過爐頂紅外成像、風口成像等新技術,高爐這座“黑匣子”逐步實現可視化,爐內的情況直觀地反映在大屏幕上,高爐冶煉的可控性大幅提高。40多項成熟可靠的新工藝、新技術在7號高爐得到應用,綠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那么,效果如何呢?酒鋼宏興煉鐵廠副廠長說:“7號高爐優化升級后,工序能耗380千克標準煤/噸,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崗位人員由263人減為156人,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
效果喜人,但還是沒有提到產品質量情況。無疑,酒鋼宏興煉鐵廠的大數據改造在降本、降耗、提高生產率方面的效果是非常可喜的,是值得學習和肯定的。
歷史的車輪來到了2022-2024年,隨著房地產行業的持續低迷,用鋼量降低20%左右,再加上進口的鐵礦石原料漲價,整個鋼鐵行業出現了“三高三低”:高產量、高成本、高庫存、低需求、低價格、低效益,酒鋼宏興在2016年實現扭虧為盈之后的第6年,重新回到虧損的局面,而且是巨虧。
(酒鋼宏興2016-2024年上半年凈利潤)
據有關分析,鋼鐵行業如果要減緩虧損面,需要等國內放松開采礦石政策見效之后,估計要到明年下半年。即便酒鋼宏興有自產礦石,進口依存度也在80%左右。
虧損的原因,固然有整個行業的低迷,大環境的影響,但也引發了這樣的思考:數字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意義何在?為什么還要依賴原材料成本的降低,這不還是拚資源拚成本拚價格嗎?而且數字化后還多了云平臺的存儲成本,多了數字化系統維護成本。
縱觀我國鋼鐵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是大而不強,產量第一,普通產品供給過剩,高端產品不足,高性能產品、特殊需求產品不足,導致普通產品滯銷,價格不斷走低,而高端產品又高度依賴進口。即使出口,價格也比較低。
數字化的結果,如果只是提高了生產效率,生產得越多,積壓越多,價格越低,進入了死循環,就得向“一切成本皆可降”謀效益,但降低成本畢竟有底線,如果以質量為代價的降成本,更是得不償失。
鋼鐵研究總院副院長杜挽生曾經公開說過,鋼鐵材料的發展方向和趨勢是高潔凈度、高均勻性、超細組織、高精度和高附加值,亟需形成關鍵基礎鋼鐵新材料、先進的制造工藝和用戶應用技術。
(傳統產業升級流程圖)
這才是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也是酒鋼宏興在數字化轉型之后,依然裹挾在整個行業的低迷困局中不能破解的關鍵所在。
那么,酒鋼宏興未來如何做?如何在已有數字化轉型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品結構?卷煙工業企業又能得到什么啟示呢?
相關新聞: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