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遇上文旅,以民俗節慶為契機,以小店經營為載體,以多元融合為路徑,點燃了融合發展的新煙火。未來,隨著兩者融合的不斷深入,必將為地方經濟發展、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創造更多的發展機遇和美好可能。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煙草行業與文旅融合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也面臨諸多潛在風險與挑戰,涵蓋政策法規、社會輿論、經營管理等方面,需要審慎對待并積極應對。
(二)、活力背后潛在的風險與挑戰
一、政策法規限制風險:在嚴格的控煙政策下,煙草行業發展受限,其與文旅融合時,促銷和宣傳活動受到諸多約束。以《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為例,明確限制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這使得煙草主題文旅活動在宣傳推廣上舉步維艱,難以像其他文旅項目那樣進行大規模宣傳。此外,國內各地也出臺了一系列控煙條例,對煙草銷售和展示場所做出嚴格規定,在文旅場所中,煙草元素的展示和銷售必須遵循這些規定,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融合模式的創新和拓展。
二、社會輿論壓力挑戰:煙草危害健康已成為社會共識,煙草行業與文旅融合易引發爭議。社會公眾對健康關注度不斷提升,若文旅項目中煙草元素過多,會被視為對吸煙行為的變相鼓勵,引發負面輿論。比如,舉辦煙草主題的文化展覽或旅游活動,可能會遭到健康組織和公眾的非議與抵制,認為這與健康生活理念相悖,進而對文旅項目和煙草企業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三、經營管理難題:在融合發展中,經營管理面臨諸多難題。一方面,煙草零售戶在參與文旅融合時,可能缺乏文旅經營的專業能力和經驗。像陸河經營土特產店的彭成健,在店鋪形象升級和服務游客方面,若僅靠自身摸索,難以滿足游客多樣化需求,影響經營效果。另一方面,市場需求多變,文旅項目需不斷創新和調整。煙草與文旅融合的項目既要考慮煙草市場變化,又要緊跟文旅市場潮流,如節日促銷活動和特色產品選擇,若不能及時適應市場變化,就可能導致商品積壓、游客流失等問題。
四、品牌形象塑造困境:煙草行業在社會上的負面形象較難改變,即使通過文旅融合進行品牌形象重塑,也難以快速得到公眾認可。而且,在融合過程中,若品牌定位不清晰,比如煙草主題文旅項目既想突出煙草文化,又想兼顧文旅特色,可能導致主題混亂,無法準確傳遞品牌價值,使消費者對品牌產生模糊認知,不利于品牌的長期發展。
(三)、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路徑探索與實踐
在政策法規限制下,煙草行業與文旅融合創新發展需從挖掘文化內涵、拓展經營模式、加強合作交流等方面入手,在合規前提下探索新路徑,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挖掘煙草文化內涵,打造特色文旅產品:深入挖掘煙草的歷史文化、種植文化、制作工藝文化等,開發具有文化價值的文旅產品。像舉辦與當地民俗相接合的文化展覽等活動,既能傳播當地歷史文化,又符合政策法規的要求。比如在通道縣坪坦鄉,就可以開發以侗族傳統農作物種植與加工為主題的民俗體驗活動,讓游客在了解侗族文化的同時,也可以適當感受煙草文化的獨特魅力,這樣的活動既傳播了當地的歷史風俗,也促進了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
二、借助零售終端,拓展文旅融合經營模式:以零售終端為基礎,拓展多元經營模式。零售戶可以借鑒陸河彭成健和彭志欽的經營方式,提升店鋪形象,將其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服務點。比如在旅游景區附近的煙草零售店鋪,除了銷售卷煙和土特產外,還可以為游客提供旅游咨詢、行李寄存等服務,增加游客的粘性。同時,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經營活動,通過社交媒體、電商平臺等推廣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產品,像在梅花節期間,陸河的零售戶通過線上發布活動指南,吸引游客線下消費,這種模式既不違反政策法規,又能實現煙草行業與文旅的融合發展。
是便利店也是服務點
三、加強行業合作與交流,探索創新融合路徑:煙草企業、文旅企業、政府部門以及相關社會組織應加強合作與交流。煙草企業可以與文旅企業合作開發旅游線路,將煙草文化景點納入其中,但要注意避免直接的煙草產品營銷。政府部門可以出臺相關政策,引導和規范煙草行業與文旅融合的發展,如丘北縣煙草專賣局通過開展 “千店示范、萬店提升” 實踐活動,推動黨建工作和業務發展深度融合,為零售戶提供支持和指導。此外,各方還可以共同舉辦研討會、論壇等活動,分享經驗,探索創新融合路徑,在政策法規的框架內,尋找更多的發展機遇。
文旅結合,融合發展,不僅帶動了終端消費,推動了終端形象升級,創新了營銷手段,為零售終端注入了新的活力,還能促進鄉村振興,實現多方共贏。煙草行業可以繼續深化文旅融合,探索更多“煙草+旅游”的創新模式,助力社會經濟整體的高質量發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