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長江網報道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各地室內公共場所禁煙現狀依然是“禁而不止”,公眾場合全面禁煙遭遇執行難題,急需推進全國性的控煙立法。
餐廳和網吧等公共場所是控煙的重點也是難點,網吧經營者對于上網者吸煙也表現的無可奈何。現有的禁煙條例缺少法律依據,在執法過程中往往遭遇執法難和取證難等問題。
在衛生部發布的《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中顯示,我國公眾對于吸煙和二手煙暴露危害認識嚴重不足,3/4以上的人群不能全面了解吸煙對健康的危害,2/3以上的人群不了解二手煙。報告顯示,現在已經有充分的科學證據證明煙草能夠引發惡性腫瘤,對于呼吸系統、心腦血管以及生殖和發育功能都引發巨大的危害。
從去年5月1日起全國公共場所就已經實施禁煙,但實施效果令人堪憂。衛生部公布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規定,自去年5月1日起,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實施后,該新規在北京、廣州等大城市的執行現狀卻令人堪憂,不少公共場所仍然“煙霧裊裊”,禁煙新規出現“雷聲大雨點小”的執法尷尬。
近日天津、哈爾濱正式實施“禁煙立法條例”。迄今為止國內最符合《煙草控制框架公約》要求的兩部“禁煙立法條例”,開始在天津和哈爾濱兩個城市正式實施,推行室內公共場所百分之百禁止吸煙。作為全國最嚴厲的一部控煙立法,今后天津市經營場所管理者將作為禁煙第一責任人,控煙執法也由衛生單一執法變為衛生、教育等9部門聯合執法,加大監督力度。這個法規是以勸阻為主,把場所履職作為法條執行的重點,通過行政執法、公眾監督、二手煙監測作為輔助。
有關禁煙的地方性法規紛紛出臺,對于推動全國的禁煙立法和禁煙工作無疑使促進作用。不過,禁煙地方性法規如何落地如何執行到位往往成為難題。
按照衛生部的新規,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設置醒目的禁止吸煙警語和標識。室外公共場所設置的吸煙區不得位于行人必經的通道上。公共場所不得設置自動售煙機。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開展吸煙危害健康的宣傳,并配備專(兼)職人員對吸煙者進行勸阻。今后飯店、候車室等公共場所不應再設“吸煙區”。
然而,公共場所的控煙執行情況不容樂觀:餐廳、飯館的餐桌上都放置了煙灰缸;而在有吸煙者的公共場所中,比如餐廳、網吧、公園、游樂場,均沒有場所管理者出面勸阻吸煙者。最為嚴重的就是辦公室。現實中,除了管理較嚴格的外資企業,大部分國家機關、民企、國企和事業單位辦公場所的禁煙主要靠的是員工自覺,同事與同事之間,領導與下屬之間往往無法執行“禁令”。由于室內工作場所的人群比較固定,吸煙者與吸二手煙者大多是平級、上下級和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人群間關系的復雜性和親密性決定了監督和執行方面的難度。辦公場所都是熟人不好監督,商家顧及生意不原勸阻,吸煙難抓現行,這就是禁煙令難以執行的現實困境
毋庸諱言,中國式控煙最難禁的地方無疑是辦公室等人際利益關系復雜的室內公共場所,最難做的抓現行,最難治的千絲萬縷的利益鏈。中國式禁煙唯一成功的,可能就是飛機全程禁煙,誰膽敢在飛機上吸煙將面臨拘留的嚴重處罰。室內公共場所人群間關系的復雜性和親密性決定了新規監督和執行方面的難度。同時,中國煙草產業鏈條的利益博弈、民眾對煙草根深蒂固的膜拜等,都成了禁煙的絆腳石。有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有1000多萬農民種植煙草,50多萬名行業工人生產香煙,300多萬個零售商銷售香煙,1000多萬人的銷售大軍,涉及到2000多萬人的就業崗位等一連串龐大的數字。禁煙必須從產業鏈的源頭上入手,采取企業重稅、高價銷售等提高產銷商和消費者成本的政策。
禁煙令的多頭管理往往容易陷入“無人管理”的真空。控煙工作通常涉及衛生、公安、愛衛會等15個執法部門,大家都管結果往往導致沒有一家管。作為首善之區的北京控煙立法已有16年,如今卻遭遇“無法執行”和“修訂艱難”的兩重困境。早在1995年,北京市人大就頒布了《北京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規定》,對吸煙拒不改正者處10元罰款。然而,由于未規定有效的執法主體,主管控煙工作的北京市愛衛會坦言,法規生效的多年間,尚未對違法吸煙者進行過處罰。
值得指出的是,衛生部的禁煙新規依然存在原則性過強和可操作性過弱等缺憾,大多是一些原則性的對公共場所經營者的要求,沒有對執法主體的執法范圍提出明確要求,也沒有剛性的罰則,缺乏可操作性。并且,該新規只是衛生行政部門的部門規章,法律層級和法律效力都相當有限。
筆者認為,作為涉及十多個執法部門和全社會的控煙活動,應當制定更權威的法律法規,建議由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性質的《控煙條例》,必要時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出臺法律性質的《控煙法》。
建立一支專兼職結合的專門的“控煙執法”隊伍,形成執法合力,避免多頭監管。控煙執法隊伍缺乏,執法力量嚴重不足,以及多頭管理帶來的無人管理,都是當前制約控煙工作發展的重要現實問題。當然,控煙工作除了專門的執法隊伍,更要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充分吸納社會志愿者和民間公益社團參與控煙活動。需要指出的是,有專家呼吁控煙工作中強化公安力量的介入,筆者認為還是要慎用警力,關鍵是各相關部門要各盡其責通力配合,而不是也不宜寄望于警方的強制力形成的高壓態勢。
加大控煙地方立法的力度。目前,北京、廣州、天津、哈爾濱等不少城市都制定實施了控煙地方性法規規章。在衛生部新規依然偏于原則,國家級控煙立法依然滯后的情況下,應當鼓勵和推動各地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探索性和操作性更強的控煙地方性法規規章,為落實衛生部新規創造條件,為促進國家控煙立法積累經驗。
15家執法部門為何就管不住一支煙?中國式控煙為何總是淪為空頭支票,為何總是“雷聲大雨點小”?這的確值得全社會尤其是立法和執法監管部門認真反思。“煙霧繚繞”的現實挑戰的不止是政府的一紙控煙法令,更是法律的權威和政府的公信力。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