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03年我國簽署世衛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以來,關于煙草業應政企分離的呼聲,就時有耳聞。然而時至今日,一個有利于全面控煙的體制機制都沒有建立,一個無煙草利益羈絆、全面履行控煙基本職能的國家控煙部門都沒有設立,履行世衛組織“減少煙草供求”的公約精神,就成了空話。于是我們尷尬地看到,在2008年那次國際控煙大會,與會代表給中國評了一個“臟煙灰缸獎”。
得什么獎倒在其次,關鍵的問題是,如何破除不利于全面控煙的體制機制問題,再也不能久拖不決,它事關人民群眾的健康利益,乃至于國家的總體利益。據報道,在中國,煙草帶來的健康危害與日俱增,每年因煙草導致的死亡人數就達到120萬!在諸多慢性疾病導致的死亡中,煙草使用是首要可預防死因。控制煙草使用是拯救生命的頭等大事,就像胡鞍鋼曾建議的,我們國家“應當像關注艾滋病問題一樣關注控煙”。
是我們沒認識到控煙的緊迫性嗎?不,是我們的政企合一體制,使得控煙舉步維艱。近年來,在控煙之劍高懸下,一些煙企何以仍在不斷擴大產能、干擾控煙,原因正在于有賣煙的管控煙這個體制“撐腰”。
可以說,體制缺陷已成中國控煙履約最主要的瓶頸。去年,有位煙草專賣局官員基于煙草對國家財政稅收的貢獻,喊出“控煙就是賣國”的“雷語”,此觀點具有相當的代表性。事實上,“以人為本”才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最長遠的發展戰略,而“以人為本”首要的是人的身體健康。不遏制煙草對人的健康危害,何來人民的健康利益、企業的商業利益、國家的總體利益?煙草與健康,不是能夠共生的事物,只能選擇其一,要么選擇煙草,要么選擇健康。
而要作出明智的選擇,作出有利于控煙的選擇,讓國家煙草專賣局轉變為國家控煙局,理順控煙體制,實行政企分開,才是最關鍵的。如果目前還做不到,至少可把《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履約機制,從煙草專賣局移走。否則,某些行政機構的控煙行動,仍會“動機不純”,被經濟利益所捕獲。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