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煙草在線據鳳凰公益報道 煙草危害,是威脅人類健康的最大因素之一。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煙草生產國、消費國和受害國,有煙民3.5億以上,還有7.4億人口受到“二手煙”的危害。據2012年衛生部發布的相關報告指出,中國每年有100多萬人死于因吸煙導致的各種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綜合報告,2014年,煙草使用給中國造成的經濟總損失達3500億元人民幣左右。另據科學研究預測,如果煙草流行態勢得不到有效控制,到2050年中國每年將有300萬人死于煙草相關疾病。
然而,令人尷尬的是,盡管因吸煙產生的各種危害及損失在媒體屢屢曝光,已成為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并未因此影響中國煙草行業的發展進程。煙草業依然是中國增長速度最快的行業之一。
據統計,2014年中國全年煙草批發銷售總收入12480.4億元,相當于緬甸同年GDP的3倍;銷售5099.04萬箱,連起來可繞地球114圈;中國煙草行業稅利超過一萬億元,同比增長約10%;全年行業上繳財政總額9110.3億元,僅中央國庫專項稅就有450億元。據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統計,中國煙草行業擁有5000億資產,每年上交財政的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10%。
美國《商業周刊》指出,2014全球每100支香煙中,就有43支是出自中國煙草總公司,煙草行業為中國創下8項世界第一:煙草種植面積第一、卷煙銷量第一,吸煙人數第一等等。
2006年1月8日,《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在中國正式生效,至今已經超過10年,但中國吸煙者總數仍呈現上升趨勢。2010到2015年間,中國國內吸煙人數就增加了1500萬,吸煙者日平均吸煙15.2支,與5年前相比,還增加了1支。
由此看來,在控制吸煙問題上采取有力措施,進一步形成全社會有效控煙的合力,才是惠民生、利長遠的正確選擇。尤其是,當前隨著城市控煙立法和執法工作深入開展,以法律為武器推進控煙的觀念正在深入人心,盡快頒布并實施國家層面的“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可謂當務之急。
中國政府并非沒有努力。近年來,衛生部多次發布年度煙草控制報告,發起組織提高煙稅的宣傳活動,并促使國內煙草供應商在香煙包裝上標注健康警語。2012年,官方出臺的《中國煙草控制規劃(2012-2015)》就提出要制定全國性的禁煙法規,并將青少年吸煙率從2010年的11.5%逐步下降到8.5%以下,成年人吸煙率由28.1%降至25%以下。
從增進國民健康和促進經濟持續發展角度出發,控煙近年來逐漸引起社會廣泛重視,也取得了不少成果。目前,全國已有18個城市頒布了地方性的控煙法規,倡導公共場所全面禁煙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總的來看,中國控煙之路依然艱難而漫長。
早在2014年11月,由國家衛計委起草的《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送審稿)》就在國務院法制辦網站上公開征求意見,后來還被列入2016年的立法計劃。但時至今日,這個條例仍未能進入實質性的立法議程。
截至目前,中國控煙效果不佳,多項指標尚未達到世衛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標準。根據《公約》指標體系中的十項標準來測量,中國目前的控煙得分為0,這十項標準包括是否存在煙草贊助、產品展示、品牌延伸等,中國均不同程度存在這些行為。
據了解,在簽署世衛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國家中,已經有31個實行了全面禁煙,還有67個國家實行了在部分區域無煙化的措施。但《中國煙草控制規劃》規定在2015年之前實現的一系列目標,目前均無進展,并未按照約定的時間期限兌現控煙承諾,中國依然屬于公約生效后仍無國家級立法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
令業界許多專家質疑的是:中國煙草行業至今仍實行專賣制度,管理上政企合一,即國家煙草專賣局和中國煙草總公司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要對煙草業“痛下殺手”,無異于迫使“左右手展開互搏”,難度之大,不可想象。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