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位于中、朝、俄三國交界邊境,因氣候、土壤等自然稟賦,是吉林省煙葉種植最適宜區之一。煙葉作為當地特色產業,已有百年左右的種植歷史。
日前,記者抵達延邊州時,這里剛下了一場鋪天蓋地的大雪。
凜冬的田野,白茫茫一片,已進入“貓冬”狀態的農人們,數算著一年的收成、規劃著新春的農事。
延邊州煙草專賣局(公司)各煙區的工作人員卻不閑著。眼下,他們一方面緊鑼密鼓地組織煙農利用冬閑參加技術培訓,一方面按照計劃一戶不落走村訪戶落實種煙面積、傾聽煙農心聲。
在汪清煙區、在敦化煙區,記者與煙農聊家常、隨煙技員們走村訪戶,感受著煙葉產業發展帶給這個邊境城市的點滴變化。
在汪清縣和信村榮民種養殖專業農場,記者見到了煙農葉世民。
“農場是在煙草公司的幫助下注冊的,他們幫我跑手續,比我自己都上心。”葉世民說,他種植桑黃、沙參、玉米多年,去年申請種煙,開始了以煙葉種植為主的多元化生產。
葉世民說,種煙沒有技術、缺乏經驗,煙草人手把手教、耐下心講,三天兩頭來指導,當“保姆”又當“老師”,硬是把他這個“門外漢”領進了門。一年下來,他基本掌握了種煙技術,也有了一定的管理經驗。
去年,葉世民實現純收入近80萬元,還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近就業崗位,幫他們增加了70多萬元的務工收入。
葉世民的成長,是延邊州局(公司)為解決“誰來種煙”問題著力培育新型種植主體的生動縮影。近年來,他們通過各類培訓、技術支持,建立起一支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穩定的煙農隊伍。
“一年下來,真沒覺得多累,技術上有煙草人指導,生產上有先進設施幫忙。”葉世民指著兩排生物質烤房說,從村里合作社租用的這些烤房,智能控制,省心、省力、省工,閑下來的時候,還能烘干桑黃、沙參和貝母。
在汪清縣東溝村一座新裝修的房子里,記者見到了53歲的煙農周喜。
煙農周喜在新房中。
周喜從35歲開始種煙,如果從小時候幫父親種煙算起,種煙的年歲就更長了。
“早些年種煙累啊,栽煙、采煙啥都得人工,用土烤房烤煙,整宿整宿沒法合眼,得一直盯著,還不一定能烤好。”周喜說,現在煙葉生產各環節都有先進適宜的機械可用,“老省勁了”。
“以后還會更省勁!”一旁的汪清縣局(分公司)汪清煙站站長王國徽笑著說,這些年,他們一直在持續研發適合當地實際的煙用機械,努力讓煙農輕松種煙。
在汪清縣北豐里村,記者見到了年輕的朝鮮族煙農樸貴勇。
樸貴勇剛當了爸爸。雖然年齡不大,但他已經跟著父親種了多年煙了。
“靠著種煙,蓋了房、買了車,成了家。” 樸貴勇說。
“這是廚房,那是臥室……”他熱情地邀請記者參觀他的新房。新修的房子,窗明幾凈、溫馨舒適。
“特別知足。”樸貴勇開心地說。
在敦化市局(分公司)組織的煙農技術培訓課堂上,記者見到了劉輝和拱忠慧。
36歲的劉輝是敦化市榮興村煙農,他之前種煙多年,曾短暫外出務工,前年又回到村里種煙。
“煙草公司服務好,現在種煙輕松省勁,在家門口干活還能照顧家人。”劉輝告訴記者,煙技員張大志到他家煙田比他還勤,去年7月中旬,正是張大志第一時間發現他家的煙葉得了赤星病,并及時幫忙解決,讓他避免了損失。
拱忠慧是榮興村黨支部書記,也是村黨支部領辦的興燁煙草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近兩年,延邊州局(公司)持續優化煙葉生產種植組織方式,構建“煙葉+N”產業融合發展體系,探索穩固煙葉基礎、助力鄉村振興新模式。積極推動成立由村黨支部領辦的煙葉種植合作社,實現土地統一流轉、統一規劃,資源統一調配,便是措施之一。
“現在我們合作社有成員80多戶,煙農大約占30%。”拱忠慧說,政府和煙草公司提供了大量農機、設施等,煙農使用成本低,租金交給合作社,村里還能有收益、村民得分紅;合作社組建了煙葉專業采收等服務隊,既讓村民賺了錢,又幫煙農解決了雇工難題。
拱忠慧帶記者在村里轉了轉。
“這片地前茬是大豆,今年種煙;那片前茬是煙葉,今年種大豆。”在村口,拱忠慧指著幾個地塊介紹說,煙草公司引導推行煙田輪作,以煙穩糧、以煙促糧,解決了產業融合發展難題,土地通過合作社統一流轉,農戶省心省力。去年,合作社協助農戶流轉土地900畝。
在地頭,記者還見到了“吉林煙草工業‘長白山’優質原料試驗項目”的標牌。
拱忠慧告訴記者,這是延邊州局(公司)和工業公司合作推進的項目,旨在提高煙葉質量,這樣的項目在其他地方還有不少。
拱忠慧向記者介紹待變廢為寶的黑木耳菌糠袋。
路過村里的一處垃圾堆放處,幾座由密密麻麻的長條狀物體堆積而成的“小山”映入眼簾。
“這些是黑木耳菌糠袋,等下次來,可能就看不到了。”拱忠慧笑笑說,黑木耳產業是當地的特色產業,但采收完后菌糠袋被丟棄,成為令人頭疼的環境“殺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延邊州局(公司)正在與高校合作,推進“黑木耳菌糠在烤煙生產上的應用開發與示范推廣”研究。
“光我們村每年就有180萬袋!黑木耳菌糠用在育苗上,不光能降低煙葉生產成本,還能解決環境問題,推動綠色發展,真是件大好事兒!”拱忠慧激動地說。
冬訪延邊州,入眼的,是煙草人攜手煙農促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微觀圖景。
微觀之外,記者還了解到一組宏觀數字——2023年,延邊州煙葉質量穩中有升,煙農種煙戶均收入同比增長17.5%;受益于煙葉產業發展,當地群眾實現煙葉生產用工收入2000余萬元。
前不久,延邊州局(公司)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副經理王大偉帶領調研組深入煙站和煙農家開展細致調研,形成了進一步加快推進延邊煙葉產業提質升級的思路舉措。
“我們下一步將聚焦土地、勞動力、技術三個要素,不斷創新辦法,持續提升延邊煙葉產業在助力鄉村振興、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穩邊固邊中的貢獻度。”王大偉表示。
(本報記者 吉蕾 特約通訊員 降天鳳 通訊員 寧哲鋒 吳勇/文 吉蕾/圖 吳勇 吉蕾/視頻)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