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灰撲撲的店招換成了醒目的電子屏,貨架上錯落有致地擺放著當季熱銷商品,收銀臺前的移動支付標識旁,店主賈長吉熟練地為顧客核銷著“滿30減5”的電子優惠券。這間不足60平方米的鄉村小店,已成為青州煙草深耕農網建設,激活發展“引擎”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山東濰坊青州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主動融入地方經濟和鄉村振興發展大局,將服務的觸角向農網延伸、往農村扎根,通過引導零售客戶更新經營理念、提升店鋪形象、數字轉型賦能等舉措,不斷滿足農村市場的多元化需求,以終端賦能下的智慧重生,共繪鄉村振興“同心圓”。
觀念突圍:從“守攤子”到“闖市場”
“以前覺得貨堆得滿就是生意好,現在才知道科學經營才是真門道。”談起經營觀念轉變,賈長吉感慨萬千。去年夏天,當第三基層服務站客戶經理王娜首次提出要調整貨架布局時,這位守著父輩小店二十年的“老生意人”直搖頭:“祖傳的柜臺怎么能動?”這種不愿改的場景,王娜走訪農村零售店鋪時經常遇到,有的怕麻煩,有的怕花錢。
圖為開展小班制培訓課堂
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方向。青州市局(分公司)創新推出“1+N”客戶培訓模式,即以月度互助小組會議為統一培訓平臺,按測評結果細分客戶,開展“小班制+個性化”專題培訓。組織青小煙志愿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開設“露天商學院”,從服務、營銷、盈利和庫存等多維度入手,將現代經營理念轉化為老鄉們聽得懂的“大白話”、看得懂的“概念圖”、記得住的“順口溜”,推動農網客戶成為能操作、會使用、懂管理的新零售人。
如今,這場“認知革命”帶來的行動升級,不僅提升了農村小店盈利水平,更是為農村消費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形象革命:做實“面子”扮靚“面子”
走進青州市十八里村蘭香百貨超市,木質貨架上“糧油區”“文創區”“助農專區”分區科學,智能LED燈帶勾勒出鄉土與現代的交融。“以前覺得裝修就是亂花錢,現在才明白店面就是最好的廣告。”店主吳蘭香開心地迎送著八方來客。
圖為工作人員(右)與客戶共商店鋪改造方案
除了做實鄉村小店的“里子”,扮靚“面子”也是關鍵一環。對此,青州市局(分公司)結合“讓客戶更滿意 我們在行動”主題營銷活動,啟動“十百千”示范引領工程。按照“客戶意愿、全面提升”的原則,篩選出10位具有“三農”服務特色、潛力巨大的優質零售戶作為目標對象,堅持“一店一特色、一店一設計”的原則,“量身定制”升級打造方案,形成“十個引領,以十帶百,輻射千戶”的終端聯動自主升級改造模式。
青州市十八里村蘭香百貨超市蘭香百貨超市經改造后,客流量大了、成交額多了、盈利也就提高了。更可喜的是,這場“面子革命”讓農村小店成為服務鄉村振興的“前沿哨所”,有215家改造店鋪主動騰出空間設立“快遞代收點”“惠民服務區”,25家主動提出要加入建設“惠民有濰”服務中心(站點)計劃。
數字賦能:架起城鄉“云上金橋”
夜幕降臨,王府街道五里鎮的鴻源超市依然燈火通明。店主王晗宇在第二基層服務站客戶經理孟凡剛的指導下,正通過智能終端分析當日銷售數據:“王姐,抽紙的庫存還有3包,得抓緊時間補貨啦。”說話間,手機響起提示音——生成的訂貨清單已發送至供應商。
圖為工作人員(左)指導零售客戶使用智能終端
面對農村數字化轉型的“最后一公里”難題,青州市局(分公司)主動融入數字鄉村戰略,不斷加大現代化經營工具在農網終端的推廣力度,為農網客戶配備鄉村數字導師,創新推出“1+1+N”服務模式:即一名黨員干部、一名一線員工與多名零售客戶結對幫扶,讓云POS、雙屏機、掃碼槍等智能終端系統在農村小店落地生根,真正實現了全商品掃碼、全數據分析、全方式支付的數字化管理。
不僅如此,他們還指導客戶在抖音、快手等平臺注冊賬號,上架銷售青州蜜桃、羊肚菌等農特產品,通過直播帶貨、平臺團購等方式,拓展“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讓農網客戶端起的“飯碗”更穩定,從鼓起的“錢袋子”中裝滿更多“幸福感”,為青州的鄉村振興寫下生動注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