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中國卷煙市場的蓬勃發展中,市場結構扮演著關鍵角色。通過探析市場中的關系和形式,我們將深入了解煙草企業間的競爭,市場進出的壁壘,以及產品差異化和品牌效應的重要性。
煙草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之一,對地域經濟和國民經濟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拉動作用,同時在保障就業、增加收入方面仍具有重要作用,關系到100多萬煙農、500萬卷煙零售戶、55萬煙草工商企業從業人員的就業以及與煙草生產經營直接相關的2000萬勞動人口。在行業推進高質量發展中,堅持“大品牌、大市場、大企業”戰略,優化卷煙生產力布局,提升生產集中度,優化資源配置,培育“136”“345”品牌引領集群對于提升中國煙草整體競爭實力,踐行“兩個至上”行業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既有利于維護競爭,又有利于發揮規模經濟作用的“有效競爭”,是煙草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生產力布局優化方向,也是產業組織、產業競爭理論分析研究的重點。經過多年的理論與實踐證明,“SCP”范式是比較成熟的理論框架,其中的市場結構分析是重要環節。以下按照“SCP”范式來重點分析中國煙草的市場結構。
注:SCP范式——是基于“有效競爭”的產業組織、產業競爭理論。哈佛學派按照三分法標準,把構造了一個既能深入具體環節又有系統邏輯體系的“市場結構(Structure)—市場行為(Conduct)—市場績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市場結構決定市場行為,而市場行為又產生市場績效,簡稱SCP分析框架,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場結構、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實證研究是SCP范式的兩個非常重要的特征。
市場結構主要指廠商之間市場關系的表現和形式,包括買方之間、賣方之間、買賣雙方之間以及市場內已有的買賣雙方與正在進入或可能進入市場的買賣雙方之間在交易、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的競爭關系。就煙草產業而言,市場結構是指在市場中煙草企業之間在數量、份額、規模上的關系以及由此決定的競爭形式,其決定因素主要包括市場集中度、企業規模、產品差別化、空間分布、市場進入與退出壁壘等。
產業集中度
從寡占型到競爭型的分析
市場集中度是市場結構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它反映了市場的壟斷或競爭程度。貝恩設定了產業集中度指數評價標準,將產業結構劃分為寡占型(CRn≥40%)和競爭(CRn<40%)兩類。其中,寡占型以70%為界限,劃分為高寡占型和低集中寡占型;競爭型以20%為分界劃分為低集中競爭型和分散競爭型。指數與n取值相關,大部分研究都采用4或8。
注:產業集中度(CRn)是指產業內規模最大的前n位企業的有關數值X(產值、產量、銷售額、銷售量、職工人數、資產總額等)占的份額。計算公式CRn=Σni=1Xi/ΣNi=1Xi。
根據美國經濟學家貝恩對產業集中度的劃分標準,行業集中度CR4<30、CR8<40,則該行業為競爭型;而如果30≤CR4或40≤CR8,則該行業為寡占型。根據美國經濟學家貝恩和日本通產省對產業集中度的劃分標準,將產業市場結構粗分為寡占型(CR8 ≥ 40)和競爭型(CR8<40%)兩類。其中,寡占型又細分為極高寡占型(CR8 ≥ 70%)和低集中寡占型(40% ≤ CR8<70%);競爭型又細分為低集中競爭型(20% ≤ CR8<40%)和分散競爭型(CR8<20%)。
2004年以前,中國卷煙市場屬于低集中競爭型的市場結構(如下表):2000年全國113家卷煙工業企業,平均規模僅31萬箱, 最大企業的市場份額不到7%,用產量數據計算,CR4為17.75%,CR8為28.17%;從品牌角度分析,2000年,全國共生產1183個卷煙牌號, 平均每個品牌不到3萬箱,僅一個品牌超過50萬箱,市場份額3%,CR4僅9%, CR8為14%。
通過卷煙工業企業大規模的重組整合,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長期以來的高度分散狀況,目前屬于低集中寡占型的市場結構類型,其中2015-2018年的集中度呈現下降態勢:2018年底,全國19家工業企業,平均生產規模248.97萬箱,最大公司750.89萬箱,占全行業比為16.2%,用產量數據計算,CR4為39.45%,CR8為60.49%,與2000年相比分別提高22%和32%左右;從品牌角度分析,2018年共生產88個品牌,平均規模52.52萬箱,其中15個品牌超過100萬箱,2個品牌超過300萬箱,CR4達到25%,CR8為43.87%,與2000年相比分別提高16%和30%左右。到2022年底,卷煙生產規模、卷煙工業公司數量、品牌數量變化不大,生產集中度CR4仍保持在40%左右,品牌集中度CR4仍保持在25%左右。
中國煙草產量集中度
雖然從絕對水平來看,目前中國卷煙市場已經處于低集中寡占型,但企業與品牌數量仍然偏多、與產業集中度相比品牌集中度明顯偏低。同時,與菲莫國際、英美煙草、日煙國際、帝國品牌等國際卷煙巨頭相比,我們的產業集中度仍有很大的差距:菲莫國際、英美煙草、日煙國際、帝國品牌等4 家全球最大的煙草企業占到了中國以外市場份額的70%以上。萬寶路、云絲頓、波邁和樂富門等4品牌占中國以外市場份額在20%以上。美國最大的4家煙草公司和最大的4個品牌占其國內市場份額分別為97.5%和52.5%;英國分別為91.5%和33%;日本分別為99%和47.5%。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其中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中國煙草的高質量發展,在“產業內適度集中”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尤其是面對國際煙草巨頭的挑戰,煙草業產業重組,優化生產力布局仍然十分艱巨。中國卷煙亟需通過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聯合重組來推動市場結構進一步提升。
進入和退出壁壘
市場規模與政策因素
中國煙草產業的進入壁壘主要是法律性壁壘和政策性壁壘,具體表現為煙草專賣管理體制。煙草稅一直是我國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實行產地征稅,意味著隨著煙草制品的省際流動,卷煙稅由消費地區向生產地區轉移。由此地方政府自然會產生扶持本地區煙草的行為傾向,對省外煙草產品進行封鎖或抵制,就造成了地方貿易壁壘。雖然行業大力推行“大品牌、大市場、大企業”戰略,致力于打造“136”“345”品牌引領集群,但很多品牌仍強烈依靠地產市場,其省內市場依賴度高。截止2022年,中國煙草大部分品牌過度依賴產地市場的現狀仍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
煙草加工業存在顯著的規模經濟性,對新企業就有很高的規模經濟壁壘。一方面年產30萬箱是煙草加工業最小的適度經濟規模,因此若要在市場競爭中形成基本的價格競爭力,就必須克服這一壁壘。另一方面煙草加工業的規模經濟要求,也直接導致了更高的必要資本量壁壘,必要資本量越大,新企業進入市場的難度也就越大。
退出壁壘主要是指妨礙企業退出的因素。我國煙草業特殊的市場結構和國家煙草專賣制度等共同決定了根本不存在自由進入和退出機制,具有濃重的行政化色彩。此外,由于中央和地方財政的煙草稅收依賴,再加上大量的資本、技術和專有設備投入產生的沉沒成本,以及創業者對企業的深厚情感、國有企業改革的人員安置等問題,導致了我國煙草企業的“劣不汰”。上一輪改革中,基本完成了30萬箱以下企業的聯合重組,組建了省級工業企業,形成了18個省級卷煙工業企業以及中煙實業公司。在新一輪的煙草高質量發展中,怎樣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增強競爭實力,全面提升水平,推動企業間強強聯合重組,壁壘特別明顯。
產品差異化與品牌效應
煙草差異化的力量
產業組織理論認為產品異質是導致同類產品不完全替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成為企業提高市場地位、構筑進入壁壘的重要手段。
卷煙產品的物理性差別不大,造成產品差別化的主要原因是消費者的主觀差異、地理位置差別等,最終體現為品質和品牌的差異,也是進入壁壘的一個典型代表。首先品質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色澤、香味與雜氣、刺激性和余味、勁頭、燃燒型和灰色、焦油和煙堿等方面的差異,主要是和煙葉的等級有關。其次真正差異性是品牌。煙草實力的總體提升,主要依靠一批規模大、結構高、成長好的大品牌來支撐。因此,要堅決按照中央要求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積極構建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堅定實施“大品牌”發展戰略,優化生產力布局,賦能品牌持續增長,努力形成10多個規模大、價值高、競爭力強的全國性品牌。
相關新聞: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