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6月份以來,總體上延續了4、5月份的市場狀態和發展勢頭。
整體面上繼續保持了計劃當中、預期當中的穩中有進、進中有為,強而有力的運行調控最大程度燙平了外部影響、需求變化,銷量是穩定增長的,盡管增量有明顯的縮減,但仍然兜住了基本的必要的增長;結構是持續增長的,雖然單箱批發均價的增長遠低于去年同期,但依靠1—2月份的全力以赴、開足馬力,前5個月的增長還是維持在了可承受、可持續的范圍;重點品牌也還是連續增長的,盡管面對現實的狀態壓力、增長挑戰,但「136」「345」品牌的成長性、貢獻度延續了之前的良好勢頭;市場狀態總體上在企穩向好,雖然相比之前還是繃得偏緊、更緊一些,但相比于最困難的時候已經有了明顯改善。
把在進入6月份,穩價穩量穩結構中所表達的這些感受,放到現在仍然是合適的。
但正如4、5月份的增長有限,6月份的銷量、結構增長仍然還是相對比較的「平」。這個「平」,當然是來之不易的平穩,但同時也是來不得半點放松、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的平淡。
一方面,雖然銷量、結構都保持了增長勢頭,但不同于往年「控制在」合理增長區間,現在更接近于「維持住」必要增長狀態,一有工作時間的出入,立馬還原到銷量的增減變化上來,而6月份的銷售結構雖有一定幅度增長反彈,但畢竟離不開年同期增長基數較低這個前提,單箱批發均價只是夠數而已。另一方面,雖然市場狀態總體上在企穩向好,基本上算是挺過了最困難的時候,但也還要看到,轉好的程度有限,向好的基礎并不牢固,真正把狀態調整得更好、把好狀態保持下去,還要一手堅持前期運行調控策略的「保持定力」,一手面對市場發展變化的「爭取主動」。
也正因為這樣的「平」,給「雙過半」提出了「既要」「又要」「還要」提示和要求。
既要盯緊目標進度,在目標任務過半這件事上來不得任何馬虎大意,確保完成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尤其今年這個特殊情況更是不能有閃失,一點都不能少。又要抓緊調整狀態,面對漫長梅雨季的現實,狀態不好的不能拖不能等,一下子解決不了、解決不了大問題,也要從小抓起、從細做起,狀態好的要保持,要更透過整體面上的不錯風險查隱患。還要為下半年做好準備,在市場需求沒有明顯起色之前,短期效果必須服從于長期穩定,「長遠可持續」要落實到具體的動作和過程上來,上半年和下半年也要有「跨周期調節」的意識。
考慮到這些現實的階段性壓力、趨勢性變化,確實需要從杯賽策略切換到聯賽思維——在「雙過半」基礎上——今年下半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的算大賬、算長遠賬。
從重要性程度,穩增長肯定是排第一位的。今天的穩增長,重點關注的不不僅僅是當前的、近期的增長穩,還更多考慮、著墨于中長期的可持續,是理性面對并努力破解銷量增量空間有限、結構提升難度持續增大的難題挑戰,積極適應從規模擴張到優化結構的深層次調整,歸根結底是經濟運行要有活力、有韌勁、有新的增長點。
需求穩,則增長穩。滿足需求才能穩定需求,穩定需求才能保證增長。整體面上的要求,仍然是堅持以保持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為目標和引領,更大力度、最大限度滿足市場需求,統籌做好各價位、各類別產品供應,緩解供大于求、供過于求的矛盾,解決供不應求、供非所求的問題,尤其處理好大品牌與區域性品牌、新產品與主銷產品、高端與低結構產品的平衡兼顧。
更具體一點,還是提升服務質量,這個服務質量包含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服務好品牌,品牌的事是天的大事,如果品牌缺乏活力,就會導致市場生態萎縮枯竭,穩需求、穩增長就無從談起。第二個層面服務好零售客戶,關心關注零售客戶的日常經營,幫助他們解決具體問題、實際困難,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少一些錦上添花的噱頭;第三個層面服務好消費者,在滿足「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的基礎上,還要努力做到隨時隨地、方便購買,從便利性、即時性兩個方面更好地貼近需求、服務需求。
調整狀態早已不是認識問題,甚至和技術能力都沒有太大關系——十年前是外部沒有問題,內部出了問題,大水漫灌打破了供需平衡,現在是內部沒有問題,外部除了問題,需求不振導致了平衡寬松——所以既要想辦法從需求端、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努力調動需求而不能只是減少供給,又要能夠做到見縫插針、堅持不懈,不要想過去那樣等上面給機會,等目標進度有保證之后,按部就班地來做動作,現在有時間、有空間就抓緊調,調得越好越主動。
優結構的關鍵,則是更積極地適應外部變化、需求變化。過去,是一路水漲船高地跟著需求走,而今天的結構提升面臨著需求轉弱和注意力轉移的雙重壓力,「兩高」市場階段性困難眼看著成了趨勢性變化,繼續通過增加高結構產品投放來推高結構,既沒有空間,又觸及狀態紅線,這條路很難繼續走下去。接下來,只有從單純地結構提升走向持續的優化結構,短期內還是要堅持適銷對路,用投放建設的精細化、精準化來兜住下限,長遠看來自于、取決于品牌引領消費的能力,是從跟著需求走到帶著需求走的能力體系重構。
這些關鍵和重點,還要歸結在、落腳到節奏的把握上來。前幾年我們很好地解決了供需失衡以及節奏失衡的問題,科學系統的跨周期、逆周期調節燙平了外部影響、市場波動,現在重點要解決的是在針對性基礎上增強預見性,在視線范圍的目標任務之外,要有更多更全面的市場形勢、需求趨勢的分析研判,策略要有提前量,動作要有針對性,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陣腳不亂、節奏不亂,才能在保持定力中爭取主動、在爭取主動中保持定力。
實際上,這些看法和要求,說來說去、反反復復都是在老生常談,除了因地制宜抓好落實,最根本還是要系統思維、從長計議。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