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中支」、「雙中支」開始,中華對于色彩的應用愈發成熟和自信。
最近看到中華(細支6mg)的爆照,又有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覺。 相比于「雙中支」、「細支」只有側面鑲金邊,包括局部點綴更進一步「金中支」、「金細支」正面金色、背面金色的一半紅、一半金,其主題和重心都意在以金色襯托紅色的莊重相比,中華(細支6mg)則完全一「金」到底,整體設以金色為主,反而Logo中的漢字中華和英文CHUNGHWA以紅色畫龍點睛,熟悉的元素在打散重組中帶來了新鮮感。
從點綴到點睛,從「中華紅」到「中華金」。一方面,金色和紅色很搭,紅色與金色的搭配在傳統文化和時尚潮流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兩者組合產生了高貴、奢華的視覺效果,具有視覺沖擊力強、彰顯高級感和適用場景廣泛的優勢;另一方面,相比于紅色本身,金色的加入極大地提升了視覺的高級感、沖擊力,從「金中支」、「雙中支」到「金細支」、「細支」,紅配金賦予了這幾款產品美感、質感的全面提升。
如果說「中華紅」從色彩的角度塑造了中華品牌的權威性、唯一性,隨著金色的創新應用,金系列的成長壯大——包括「金中支」、「金細支」、「金短支」的產品命名,對「金」的定義和解釋——特別是「細支 6mg」 的亮相上場,「中華金」有望成為又一個專屬于中華品牌的色彩符號、價值標簽,這對于提升中華品牌的鮮活感、感染力都大有進益。
中華的勇氣和智慧,再一次實證了色彩之于設計、對于品牌的重要意義。
色彩是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能夠影響人們的情感,并能根據使用方式極大地增加表達的深度與說服力。營銷學有一個著名的7秒定律,是指消費者在7秒內決定是否對商品產生購買意愿,其中色彩因素占比達67%。以此為理論基礎,上個世紀80年代產生了流行至今的「色彩營銷」,提出以恰當的色彩使商品高度情感化,并借此成為與消費者溝通的橋梁,實現「人心—色彩—商品」的統一,將商品的想法傳達給消費者,進而提高營銷效率并降低營銷成本。?
「雀巢咖啡」曾經做過類似的專門的試驗,把同樣的咖啡分裝在綠色、紅色和白色的杯子中,讓消費者進行品嘗,結果得到的結果是:大多數消費者都認為紅色杯中的味道最棒,而綠色杯中的感覺偏酸,白色杯中則感覺偏淡。于是,「雀巢咖啡」因此選擇紅色作為包裝設計主要色調,并推出了經典的受到眾多消費者廣泛歡迎的「雀巢咖啡」紅色馬克杯。
對于品牌而言,色彩至少在幾個方面都有其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一是建立直接溝通。7秒定律的本質,就是心理學的第一印象。一個品牌、一款產品,色彩、色調從根本上決定了其風格調性,也影響到消費者的直觀感受。和消費者講再多技術、再多優勢,可能都不及視覺上的觀感來得直接而強烈。比如說,各式各樣的可樂,沿用紅色包裝的,大體都沒有出彩冒頭的,百事可樂對抗可口可樂的策略,除了用「年輕一代的選擇」來加以區分,藍色成為百事可樂面對可口可樂絕不妥協的態度。
二是形成有效區隔。色彩是不同品牌、不同風格甚至不同用途的最好區分辦法,「奧迪」之前主打公務用車,所以一直以黑色為主,后來拓展私人市場,首先就從顏色動手,五顏六色的「奧迪」立馬就鮮活起來、個性多了。原來是豪華品牌引領色彩潮流,勞斯萊斯、賓利、保時捷和BBA往往首開先河,現在則到了新勢力的上場,代表了新的潮流風向,以小米為例,SU7的璀璨洋紅、霞光紫,YU7的寶石綠、流金粉都為品牌加分不少,吸引到不少你愛情消費群體。
三是打造深刻記憶。相比于那些寄托了品牌大量思考和想法的產品概念、命名方式和設計細節,消費者理解起來、接受起來其實并不容易,再好的故事如果讓人看不明白、記不清楚大概就很麻煩,也失去了更多意義。如果用色彩的思路——看得見、記得住、講得出——就很好解決問題,體現出化繁為簡的技術和效果,就像前面舉到的例子,消費者或許分不出紅杯、綠杯、白杯的咖啡差異,但不會看走眼紅色的「雀巢咖啡」。
現成的同行榜樣,首推萬寶路。萬寶路可以說是把色彩用得最好的煙草品牌沒有之一,包括符號化的設計語言和風格標簽,不僅紅、白二色的色彩組合早已成為經典中的經典,不管走到任何地方,講著任何語言,喜歡任何風格,都可以用顏色這一無國界、無差別的方式一擊而中,新風格、新設計也不會因為地域、文化、習俗的差異而產生不可控的認知偏差,紅萬、綠萬、白萬成為了最直截了當的產品認知和品牌認同。
用好了,色彩就是最有力的武器。
一方面,要建立色彩應用的系統性、科學性。蒂芙尼藍,愛馬仕橙,LV棕,TOM FORD黑金……這些專屬品牌色當然讓人艷羨,但在廣泛認知的背后,不是撞大運式的,更不是隨波逐流而來,其中既有色彩應用本身的專業性,也有經年累月的體系化。正如「中華紅」的經典,「中華金」的創新求變——經典是創新的定格,創新是經典的傳承——要有主見,但不墨守成規,看似矛盾的既要又要,實則蘊含著色彩運用的技術與經驗。
另一方面,色彩是一個重要的觀察窗口,透過色彩應用可以發現中式品牌在審美上還有不少提高的空間,設計語言落后,表達方式陳舊,情感表達澀滯,特別是爹味很重與想象出來的年輕化,讓年輕人并不care,一不小心就搞成了南橘北枳、南轅北轍,這不止是慎重不慎重、專業不專業的問題,而是3cm鉆頭和3cm鉆洞的區別,品牌不能沉浸在自以為是、自我滿足、自我感動當中,消費者最終會有錢包投票。
當然,正如前面討論到的,在色彩運用的自信之外,從「金中支」、「雙中支」到「金細支」、「細支」的成功,歸根結底離不開美感、質感的全面提升。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