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隨著振興號角的吹響,早已崛起并發(fā)生著巨變。
不再有泥巴裹滿褲腿的艱辛,“產業(yè)路”“致富路”通到了家家戶戶門口;不再有破壁殘瓦的擔驚受怕,易地搬遷的新樓前停起了小汽車;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看天吃飯”,鄉(xiāng)村已是新業(yè)態(tài)新產業(yè)的主戰(zhàn)場。
傳統(tǒng)的鄉(xiāng)村印象已被無數(shù)的振興“豐”景所打破。
而打破鄉(xiāng)村固有印象并為之付出努力的人中,少不了“他們”的身影。
他們,是云南中煙紅云紅河集團會澤卷煙廠派出的駐村工作隊員,是會澤縣田壩鄉(xiāng)板坡村、火紅鄉(xiāng)龍樹村、魯納鄉(xiāng)獅子村、馬路鄉(xiāng)旁官地村和水口村實現(xiàn)振興路上的“好搭檔”,是鮮活鄉(xiāng)村故事中的主角,是敢擔當、能擔當、善擔當?shù)男聲r代共產黨員。
新時代的共產黨員究竟是什么樣子?
是想干事肯擔當?shù)臉幼?#xff0c;是想得深、看得全的樣子,是走在前干在前的樣子,是把路蹚出來領著群眾向前的樣子,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樣子……
正是這樣的他們,還將繼續(xù)在振興的路上,帶領著有氣質、有品質、有價值、有產值的美麗鄉(xiāng)村和富裕鄉(xiāng)村被更多人看到。
想干事肯擔當?shù)臉幼?/strong>
段雨明:把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成果轉化為“美麗經濟”
段雨明走在新修好的“產業(yè)路”上
從渝昆高速疾馳而過,扭頭就能看到百米之外板坡小學醒目的新運動場。新運動場,規(guī)格高,和會澤縣城里的學校相比毫不遜色。
換一個視角,可見一條新硬化路從板坡村山腳通向山腰平坦處。新硬化路,通往即將建設的草莓育種基地,這里承載著板坡村民的致富希望。
得益于云南中煙紅云紅河集團派駐田壩鄉(xiāng)板坡村駐村工作隊持續(xù)多年的接續(xù)幫扶,這樣的“新”和變化,每年都在板坡村發(fā)生著。
從脫貧攻堅到鄉(xiāng)村振興,“接力棒”交到了云南中煙紅云紅河集團派駐田壩鄉(xiāng)板坡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段雨明手里。2021年1月,剛到板坡村時,段雨明就去了板坡小學。一棟宿舍樓,擠下學校全學段300多個孩子。一張下鋪,三個孩子擠著睡。他看在眼里,記在心中。在等待新校舍建好的時間里,段雨明申請扶持資金,為新校舍購置了上下床和鋪蓋行李,每個學生都有了自己的獨立床位。同時,也為學校改擴建了高標準運動場,剛剛投入使用月余的運動場,如今成為學生們最喜歡的地方。
云南中煙紅云紅河集團幫扶板坡小學修建了新的足球場
通過多年的幫扶,板坡村不斷補齊著基礎設施短板。“村民們的生活改善了,但是離過得好,還有差距。”段雨明深知,鄉(xiāng)村振興的關鍵,就是“產業(yè)興”。因地理位置和資源條件,會澤縣有種植夏季草莓的獨特優(yōu)勢。但是,板坡村大多數(shù)是山林地帶,草莓連片種植缺乏條件,考慮到交通優(yōu)勢和錯位發(fā)展,駐村工作隊提出,在板坡打造現(xiàn)代化冬季草莓育種基地,無土栽培的技術不僅節(jié)約耕地,更能以此“嵌入”全縣草莓產業(yè)鏈條里依勢發(fā)展。
確立了“產業(yè)興”的方向,首要的工作就是打通“產業(yè)路”。修路的重要性,板坡村民深有體會。用村里的老話來說“路不好走,豬價都要低兩塊”。2022年,駐村工作隊申請幫扶資金80萬元,為草莓育種基地修建長約1.6公里的生產生活道路和產業(yè)道路。在群眾眼里,工作隊“很專業(yè)”。段雨明將崗位經驗應用到修路里,在道路設計、項目招投標、工程建設和驗收等全環(huán)節(jié)做到心中有數(shù)。
打通“產業(yè)路”,如何才能讓這條路變成“致富路”?看著這條“希望路”,段雨明想幫村里打造一個草莓采摘園,讓越來越好的美麗板坡建設成果轉化為讓群眾在家門口致富增收的“美麗經濟”。
鄉(xiāng)村振興的路還長,他和駐村隊要干的事兒還有很多。
有情懷有拼勁的樣子
陶海聰:讓鄉(xiāng)愁在希望的田野上發(fā)熱發(fā)光
陶海聰(右)與紅云紅河希望小學校長戚發(fā)嚴聊起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
離家時還是少年,他懷揣著理想與憧憬,離開了養(yǎng)育自己十幾年的大江大河。
歸家時已近半百,他拼灑著熱情和干勁,只為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發(fā)熱發(fā)光。
會澤卷煙廠派駐馬路鄉(xiāng)水口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陶海聰回家了。鄉(xiāng)村振興對于他來說,多了一層意義,他要帶著家鄉(xiāng)父老都過上好日子。
得知自己要來水口村駐村幫扶,他生出一種激動和感懷交織的復雜情緒。激動于可以帶著會澤卷煙廠的幫扶政策馳援家鄉(xiāng),感懷的原因是,那時的水口村,仍在“深度貧困”的名單上。“家鄉(xiāng)父老,還沒有過上產業(yè)興、農村美的好日子。”
兩年再兩年,兩年再兩年,一待就是八年,他憋著一股勁兒,一股要讓水口村大變樣的勁兒。“不換地方,也不換人。”身邊的隊友不停地輪換,唯獨他一直在水口村。他有很多想法,需要時間來實現(xiàn)。鋪通道路,硬化路通到村民大門口;整改危樓,讓群眾住上安心房;關心教育,水口小學有了多媒體教具,水口村也有了自己的幼兒園;發(fā)展產業(yè),爭取政策和資金,帶著村民推廣種植紅瑪瑙櫻桃……
馬路鄉(xiāng)水口村種植的紅瑪瑙櫻桃
從2018年開始推廣種植紅瑪瑙櫻桃以來,紅瑪瑙櫻桃產業(yè)已初具規(guī)模,全村共有1400多畝,約700多畝已進入掛果期。種植紅瑪瑙櫻桃,每戶每年可增收近3萬元。
水口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陶海聰還不滿足。“水口村的好和美,要讓更多人看見!”隨著橫跨云南貴州兩省的“云貴連心橋”成為網紅打卡地,游客蜂擁而至,帶火了“連心橋”兩端的貴州涼粉和會澤炸洋芋。通過整合資金,2023年1月,水口村在“云貴連心橋”旁修了一條1700多米的景觀棧道,走在風景如畫的牛欄江畔,欣賞著綠水青山和櫻花,無不讓人心馳神往。
橫跨云南貴州兩省的“云貴連心橋”
陶海聰想讓水口村走出一條“紅瑪瑙櫻桃”+“云貴連心橋”的農旅融合振興路,“只要人來得多了,村里人就知道該干什么了。”在陶海聰?shù)南胂笾?#xff0c;通過櫻桃和網紅橋,水口村叫響名頭形成聚集效應,農家樂、民宿、特色手工藝品和農家好貨才能火起來。更多人知道水口村,那么家鄉(xiāng)的年輕人就會回來,“水口的振興,需要年輕人。”
陶海聰種下的紅瑪瑙櫻桃,明年就要掛果了,他要守在這里,嘗上一口收獲的甜。
想得深、看得全的樣子
虎志剛:不管修橋還是修路,都是為獅子村找出路
虎志剛(左)和獅子村黨總支書記、主任付兆榮
沿著云南中煙紅云紅河集團會澤卷煙廠投資修建的紅獅橋驅車而上,硬化路面通達的地方,是法那么村民小組原本達不到路面硬化標準的幾戶人家,也是會澤卷煙廠派駐魯納鄉(xiāng)獅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虎志剛為解決道路問題而多方求索,最終在2022年年底種下蜜桃的蜜桃基地。
作為一名擁有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虎志剛帶著新的企業(yè)管理方式來到這個位于牛欄江畔的小山村,并接續(xù)完成了17個村民小組的路面硬化工作,就這樣,路通了,他也將產業(yè)帶到了村民家門口。
法那么村民小組有些特殊,幾戶人家不愿離開土地搬遷下山,他們門口的路面硬化成了大問題。“路通了,致富才有出路。”謀發(fā)展的路上,不能丟下他們。這幾戶山坡上的人家,虎志剛時時記在心頭。正發(fā)愁時,虎志剛發(fā)現(xiàn)鄰村一位種植戶種植的蜜桃口感絕佳,收益也好,而且,蜜桃種植需要的條件,法那么村都符合。2022年,在虎志剛的申請下,云南中煙迅速撥付150萬元幫扶資金,用于蜜桃基地的道路修建和苗木采購。年底,路通了,5000多棵桃樹苗也栽種下去了,“云獅園”恰逢其時地應運而生,虎志剛卻沒有放下心,他要看到村民從中獲益。
“土地流轉每畝有700元左右的收益,按照蜜桃的市價,預計分紅可以達到地租的2~3倍。”村民段開紅將自家山坡上的10余畝土地流轉用于蜜桃種植,并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參與分紅。為了保障村民的權益,虎志剛動員段開紅參與蜜桃基地的管理。“虎書記把路都鋪到家門口了,我們跟著干就行了。”現(xiàn)在,基地已能容納40多位村民務工。
山坡上的“云獅園”蜜桃基地,是虎志剛和獅子村黨總支書記、主任付兆榮最常去的地方。作為獅子村振興路上的“好搭檔”,他倆對蜜桃基地寄予厚望。查看著小桃樹的生長情況,間或有幾棵零星掛果,中間的空地種上了辣椒,銀色路帶穿行其間。這樣的景色,和法那么村民小組之前的寥落相比,大相徑庭,付兆榮忍不住感嘆虎志剛“看得長遠”。
獅子村種的蜜桃已有掛果
村民的信任與支持,是虎志剛開展工作的定心丸。要問獲得這份殊榮的秘訣,虎志剛頗為“得意”:融進來,才能聽見村民的心聲。
兩年一輪的駐村時間到了,虎志剛提交申請,繼續(xù)留在獅子村。他已經成為老鄉(xiāng)口中的“村里人”,就得在這里看著自家蜜桃長起來、賣出去。
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的樣子
李周:鋪了20多公里管道,只為讓群眾吃上水
李周(左)入戶走訪,和村民王安寬交流
“會澤人管山高坡陡的地方叫梁子。”會澤卷煙廠派駐馬路鄉(xiāng)旁官地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李周說,旁官地村的地形,更是其中之最。位置高、水源低,村民面臨著“飲水難”問題。
在村民王安寬的印象里,早年最重要的事就是去王家溝或更遠的地方背水。“我在村里教書時,下班就要去背一次水,許多小孩也拿著瓶瓶罐罐,放學和我一起去,最遠的取水點單邊路程需要2個小時。加上梁子道路難行,日子過得不易。”想辦法儲更多水,是村民的日常。王安寬說,一般方式是修建水窖,收集雨季的雨水。從瓦屋面上流下來的雨水需要在水窖里靜置后才能勉強飲用,偶爾牲畜飲用過后,水里雜質更多。
那時,有商販開始到村里兜售飲用水,售價高達40元至50元/立方米,然而對于村民來說,仍是杯水車薪。李周提到,旁官地村歷來有養(yǎng)殖傳統(tǒng),牛羊等牲畜需水量極高,加劇了缺水的局面。“提水、修路是自會澤卷煙廠掛鉤幫扶旁官地村以來的重中之重,做好了,對村子來說,十年百年都有意義。”
馬路鄉(xiāng)旁官地村
李周是駐村第一書記,是一名黨員,也是農村走出來的孩子,“我是會澤人,這片土地養(yǎng)育了我,我對它深厚的情感在這里得到了釋放,壓實旁官地村鄉(xiāng)村振興的基石,我有責任。”
為了徹底解決旁官地村的人畜飲水問題,會澤卷煙廠撥下近280萬元。駐村工作隊信心十足,選取了3個天然出水點作為取水地,開展提水工程、修建水塔、鋪設20多公里管網,將水龍頭接到了村民家中,基本能夠滿足飲水使用。面對出現(xiàn)的局部旱情,李周有些擔心。雖然水資源缺乏加上局部旱情會讓提水點的蓄水速度減緩不少,但是他相信,還在持續(xù)進行的飲水工程一定會做到讓村民在旱季也能打開水龍頭就喝上水。
處在梁子上的旁官地村,出行不易。經過持續(xù)接力的幫扶,旁官地所有村小組主道路基已基本完成硬化工程,3個村小組入戶路已通到村民家門口。在旁官地村黨總支副書記王保亮眼中,李周和駐村工作隊干的事,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
兩個月前,李周再次向會澤卷煙廠提交修路申請。路修好,再接上養(yǎng)牛場,路平水足的旁官地村養(yǎng)殖產業(yè),將帶著村民走向共富。
把村民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來做的樣子
鄭玉敏:強基層堡壘,搶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好時機
鄭玉敏(右一)與村“兩委”班子成員走村入戶
剛來火紅鄉(xiāng)龍樹村駐村時,會澤卷煙廠派駐火紅鄉(xiāng)龍樹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鄭玉敏面臨最要緊的事,是亟須補上龍樹村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的“短板”。鄭玉敏是10多年的老黨員了,在會澤卷煙廠時就明白黨建工作對發(fā)展的重要性,“軟弱渙散的基層黨組織,是絕不能帶領村民走上致富道路的。”他意識到,這頂“帽子”必須摘了。
鄭玉敏運用自己在廠里學到的管理經驗和管理模式,在鄉(xiāng)“兩委”的帶領下,選優(yōu)配強村“兩委”班子成員,利用火塘會、院壩會等方式動員龍樹村40多名黨員,開展黨組織活動,抓細抓牢基層黨建,筑牢思想基礎。打開鄭玉敏的“三會一課”記錄本能窺見一斑,從學習黨的理論書籍和報告,到開展主題黨日活動,貼滿各類講話精神的便簽,入目皆是鄭玉敏對龍樹村的期盼。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2年,龍樹村獲評會澤縣縣級文明村和平安村,徹底摘掉了軟弱渙散的帽子。花石村民小組組長陳邦紅也因肯為群眾辦事選入了村“兩委”班子,他驕傲地直言:“鄭書記是我們的好老師。”
基層黨組織的堅固堡壘已建立,接下來,便是抓住大展拳腳謀發(fā)展的好時機。
這樣的大棚香菇項目即將在龍樹村以落明村小組落地
清晨8時,龍樹村籠罩在濃霧中,鄭玉敏已驅車前往以落明村小組。“書記吃早點了嗎?”“書記早呀。”……以落明村小組是龍樹村8個村小組之一,坐落在山梁間。見鄭玉敏到來,村民紛紛含笑打招呼,仿佛熟人之間閑聊。往下走,村中的水池外圍堆放著砂石、管道等材料,村間小路上擺放著的攪拌機、粗砂、碎石等都在說明,村民家門口的路快通了。
“這個水池和外圍后期還要整改,形成水清、路平、有照明的樣子。”“這里是村中的小廣場,位置已經定好。”“這些管道是牲畜污水排放管,基本安裝到位。”“入戶的道路這樣設計可以防滑。”一路往前,村里改造的細節(jié)鄭玉敏都了然于心。他說,以落明村民大多都養(yǎng)殖了牛羊豬等牲畜,以前污水基本都往路上流,因為臟污,村民們也有很多怨言。自會澤卷煙廠駐村工作隊掛鉤幫扶以來,便樹立了為其提升人居環(huán)境的目標。一步一步,目標正在實現(xiàn)。
在村小組組長安蘭蘭眼中,鄭玉敏不分你我,他總是把村民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來做。
鄉(xiāng)村美只是鄉(xiāng)村振興的一個側面,鄭玉敏想要的還有鄉(xiāng)村富。在得知火紅鄉(xiāng)想要在以落明村內引入大棚香菇的產業(yè),他很高興,也將帶著駐村隊員們積極配合。
他期待著一茬一茬冒出來的香菇,能讓以落明村村民幸福地“冒”泡。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