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 Dunhill,有心人可以寫出厚厚的一本書。Dunhill 煙斗號稱完美無暇,找不到任何沙眼、補灰或者其他瑕疵。煙斗除具有非凡的吸煙質量外,還具很高的收藏、升值潛力。
1907 年,Alfred Dunhill 在倫敦開設煙具店。1910 年,開始產銷煙斗。所有的煙斗,都選用最優質的石楠根為原料,經歷最少一百多道獨立的工序,耗時達三個多月完成。至于聞名的“White Spot”商標,最初是有其使用價值的:用于分辨煙嘴向上的一面。“一戰”后,Dunhill 已經確立了其首選的地位。據說,每半年,經預先挑選出來的頂級手制煙斗,會再經 Richard Dunhill 親自質檢及評級,以保證品質。
Ashton
W. J. Ashton Taylor 在 Dunhill 作為工匠及質檢、研發人員,工作了 25 年,在 1983 年,終于創立自己的品牌事業。現在,這個新品牌煙斗的售價已直逼 Dunhill ,并躋身于世界頂級之列,無論在美國,德國,意大利,還是在英國本土,都非常受歡迎。Ashton 的成功,絕非偶然 ―― 不僅繼承及改進了 Dunhill 創立的**性技術(如“斗坯油處理技術” ,煙嘴去硫防氧化技術 等),還在 Pebble Grain(減輕斗身重量,同時完全不影響木紋的美觀及完整性,因而 Ashton 的煙斗普遍都很輕質)等新技術上屢獲專利。另外,Ashton 也繼承了 Dunhill 的質檢及管理經驗,產品質量廣受稱頌,毫不欺場。
Ferndown
“新一代”英國高檔煙斗的代言人之一。Les 跟 Dolly 的夫妻檔,生產一系列高品質煙斗,產品主要銷往美國。在德國,則以“Ellwood”(L - Wood)的名字推出市場。同時,他們也為歐洲不少的獨立品牌制作煙斗(還記得 Barber B's Line 嗎?)。最優質的,當然是以精選希臘 Plateau 根瘤為原料,并應用油處理技術(Oil-Cured)生產的自家品牌 Ferndown(取名自 Wood 起居及生產煙斗所在的屋子)。大約 90% 的 Ferndown 煙斗,飾面都是酷似樹皮(Bark)的鄉土型,余下的則是光面型(Root)。值得一提的是,Les Wood 是英國非常知名的(石楠煙斗)銀飾匠,也是英國本土唯一一位在自家車間配備電動的銀器車削、包嵌工具的工匠。足有一半的 Ferndown 煙斗,都配金、銀包箍(Mounts)。
Les Wood 積累了超過 25 年在 Dunhill 工作的經驗,后另起爐灶,于 1983 年 推出自己的品牌 Ferndown,現在每年大約出產 1500 把煙斗。Ferndown 煙斗兼具閃耀生輝的銀飾及上乘的吸煙質量,美觀實用,一直供不應求;同時,也是現今少數應用油處理技術的品牌之一,使開斗過程非常輕松,且使用起來順口、涼快;產品一般以傳統斗型居多,且較大型。無疑,Ferndown 煙斗已經建立起一等一的名氣,也培養了一批忠誠的顧客。
Charatan
自 1863 年,俄國移民 Frederick Charatan 在倫敦開設其自產自銷的煙斗店之日起,Charatan 的名字,一直在煙斗界享譽盛名,備受尊敬。近 150 年 來,Charatan 煙斗以其獨特的外形和出眾的吸煙質量,成為上至英國皇室,下至黎民百姓的至愛。直到 1982 年,被深諳煙斗制造之道的 Alfred Dunhill Ltd. 收購前,Charatan 一直是家族產業。一方面,不少 Charatan 20 世紀中葉生產,廣為人知的傳統款式系列,常是各色煙斗展中的收藏級展品。
新一代的 Charatan,由 Dunhill 生產,外形酷似后者收藏級的“Shell”系列。
Comoy
世上現存最古老,并一直保持營運的煙斗生產商。1825 年,Francois Comoy 開始在法國生產陶土煙斗。1848 年,兒子 Louis,成為最早選用石楠根制造煙斗的工匠之一。1879 年,Louis 的兒子 Henri 把制造石楠根煙斗的家族生意遷移到倫敦,從而確立 Comoy 作為倫敦眾多知名的高檔煙斗制造商之一。時至今天,經歷 5 代人 150 年的悠久歷史,不少昔日的產品,成了收藏級煙斗,令無數煙斗客心動不已。
James Upshall
雖然在英國高端煙斗中,James Upshall 煙斗尚算“新來者”,但其工藝,無疑令后來者難以匹敵。1977 年,Charatan 公司前任總經理 Col. Kenneth Barnes,創立了新品牌 James Upshall(隨其一位煙斗客祖先的名字命名)。所有 Upshall 煙斗,都由 Charatan 最后一位原班工匠之一的 Barry Jones 親自操刀,人手制作。1989 年,Barry Jones 掌管公司業務。現在,公司由 Mordechai Ezrati 擁有并營運。他讓 Barry Jones 專注回其本行:制造最優質的煙斗。
Parker
作為 Alfred Dunhill Ltd. 的子公司,一直以出產物美價廉的煙斗而備受贊賞。有時,會被認為是 Dunhill 的“副牌”,因為 Alfred Dunhill 在 1923 年成立 Parker 的初衷,就是為了建立一個渠道,處理一些被認為不夠格烙上著名的“White Spot”的石楠斗坯。懂行的煙斗客會細想 Dunhill 的品質保證:完美無暇,絕對沒有沙眼、補灰等瑕疵…… 這無異將許多實際上很優質木料拒之門外!對于要以一個合理的價錢,找尋經典英倫款式,Parker 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GBD
不少煙斗品牌,都是以某位工匠的姓氏命名,并傳承幾代,賴以延續。不過,GBD 確實是個例外,那是一個大家庭:手藝相差無幾,并志同道合的工匠們的合作。他們創制的品牌,有足夠能力自我發展。創制者們非常明智,不以其中某位工匠的姓氏命名,而采用各自姓氏的首字母組合而成。他們是誰?三位膽識過人,在法國正處于動亂不安的年月 -- 1850年,于巴黎合伙,制產海泡石煙斗的大師:Ganneval, Bondier, 和 Donninger。
GBD 的倫敦分部,當時則由一間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英國公司 -- Oppenheimer 經營。雖然三位原班合伙人已不再和這間公司有任何關聯,但他們的姓氏首字母商標 -- 以橢圓圍繞的 GBD ,卻一直以出產優質的石楠煙斗著稱,烙于每把煙斗的斗柄上,直至今天。1952 年,整間 GBD 從巴黎遷到 Saint - Claude。在許多年間,GBD 既有在法國出產,也有英國的。不過到了 1981 年,實際上所有的 GBD 煙斗,都已在英國生產了。不少早期的系列,如 Unique 和 Millenium,都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現在,GBD 則成了供日常使用的中檔價位煙斗。
Barling
1812 年,銀匠 Benjamin Barling 為他的手制海泡石煙斗配上銀飾,開始正式制售 Barling 煙斗。1851 年,公司進入“現代”階段,開始用當時神奇的新材料 -- 石楠根制產煙斗。從世紀之交,一直到公司于 1960 年被收購為止,世界各地的煙斗客都不斷搜尋以吸煙質量高而著稱的“B. Barling & Sons”煙斗(Pre-Transitional Barling)。經過不少質量變化以及所在地遷徙,現今 Barling 煙斗又重出江湖。
Sasieni
Joel Sasieni 曾在 Charatan 做學徒,也曾在 Dunhill 擔任經理。積累經驗后,于 1919 年在倫敦開設了自己的煙斗公司。他的優越背景,使得 Sasieni 煙斗馬上得到認同。公司在 1979 年易手,不再是家族生意。Sasieni 煙斗,以優質的 Bruyere 石楠根為材料,并經人手挑選,以保證木紋秀美,沒有瑕疵;煙嘴則以最優質的硫化硬膠塑成,并打磨得像鏡面般光亮。4 - Dot 系列,有 14 種斗型供選擇;而 5 - Dot 系列,則由 Dunhill 代為制造,有四種飾面:Natural、Walnut、Ruff Root light 和 Ruff Root Dark;銀箍則可供選擇。
如果英國是“抽煙斗之都”,那么法國的 St. Claude 區就是“造煙斗之都”了。不少一流的煙斗品牌,出自法國。實際上,法國煙斗很容易被忽略,因為它們的標價往往低于本身的價值。也不是說法國煙斗便宜,只是品牌不為人們所熟悉,因而常被忽略罷了。著名的法國煙斗品牌有:
Butz - Choquin(BC)
Chacom
作為世上最古老的煙斗廠牌之一,從1825 年起,到現在已差不多有 180 年的悠久歷史了。Chacom 坐落在法國赫赫有名的 Saint-Claude 區,出產的煙斗,有多種款式和檔次供選擇。這家原名為 La Bruyere 的煙斗商,名字是 Chapuis - Comoy 的合稱,這并非文字上的巧合,它正是倫敦 Comoy 的法蘭西表親。當 Comoy 因為法國市場銷售不濟,決定要結束 Saint - Claude 的廠房時,當時正在倫敦本部工作的 Comoy 家族后裔 Yves Grenard 自動請纓,要挽救該廠,并于其后得以與 Comoy 協商,購買了法國的廠房。他成功地把 Chapuis - Comoy 經營為法國最聞名的煙斗廠商之一,時至今日,還繼續出產。公司現在是 Saint - Claude 知名品牌聯合企業的總部,也是當地聲望很高的 Confrerie des Maitres-Pipiers 15 個成員之一。一方面,不少 Chacom 煙斗都以傳統斗型推出;另一方面,也不忘發揚法蘭西的設計品味,出產不少流行時款,如 Volute 系列。Chacom 煙斗,都選用經 12 個月自然風干的老根,并經超過 60 道獨立工序,古法制成。
意大利煙斗,特別是鄉土型(Rusticated)及準鄉土型的款式,有型有格,廣受注目。
Savinelli
1876 年,Achille Savinelli 在意大利米蘭開設了一間煙斗店。到了 1924 年,兒子 Carlo 已在店堂后的車間制造 Savinelli 煙斗。二戰后,孫子決定開拓海外市場,從那時起,Savinelli 開始在煙斗史冊上占一席位。Savinelli 煙斗選用經自然風干(Air-Cured)至少 15 年,產自意大利撒丁島(Sardinian)及法國科西加島(Corsican)最上等的石楠根,精心加工而成。就價值(價格)和設計而言,Savinelli 都領頭于眾多意大利煙斗。一方面,十分遵照傳統;另一方面,也不忘進取,產品經典與時尚款式的比率取得很好的平衡。當中的 Autograph 系列,更是歷代煙斗客夢寐以求的恩物。無論是最實惠的煙斗,還是最高檔的火焰紋,Savinelli 標志都是質量信心的保證。
Don Carlos
所有 Don Carlos 煙斗,都選用經室外風干老熟的精選石楠根,全人手制作而成。產品無論是經典型,還是自由式,都充分體現了其獨創性及傳承的 20 世紀初意式美感。作為新晉品牌,Don Carlos 位居意大利最流行的煙斗牌子。相對其高質量的石楠根木料和非常吸引的外形設計,它的價格優勢非常明顯。
現在四十出頭的 Bruto Sordini,出生于一個叫 Cagli 的小村莊,直到現在,舉世知名的 Don Carlos 煙斗仍在那里制產。他進入業界,是 25 年前的事了。那時,他正主修法律,然而,卻慢慢地對制造煙斗這門木藝產生出濃厚的興趣。曾在 Pesaro 地區的煙斗生產廠工作多年,并在 Ser Jacopo 為老友記 Giancarlo Guidi 雕創煙斗。其后,終于決定開創自己的品牌 -- Don Carlos。
在余暇,Bruto 喜歡颶速摩托。他也熱愛大自然,這方面,Cagli 村可謂得天獨厚。另外,他還非常喜歡鷹,常常在自己的秘藏之處用望遠鏡觀察心愛的禿鷹!然而,他最為醉心的還是音樂,不信留意一下 Don Carlos 的 Logo!
Castello
1947 年,在意大利 Cantu 村的一間作坊,Carlo Scotti 創制 Castello 品牌。Castello,是城堡的意思,得名于從店堂窗外眺望所至,逼人而來的老城堡。Carlo 的目標,是要制產出無論從技術的角度,還是從美感的角度,都完美無缺的煙斗。在不少人的眼里,他的確做到了。全因 Caminetto 煙斗的生父:Peppino Ascorti 和 Luigi Radice,還有其他一大群才華橫溢的工匠的努力。Castello 煙斗以柔順無比的吸煙質量而著稱,這有賴于上乘的選料:Scotti 堅持每把煙斗,都要以最優質,并經獨特工序炮制處理過的石楠根坯制成。雖然創立者 Carlo Scotti 已百年仙逝,但其一絲不茍,追求完美的精神,長留在每把烙有 Castello 標志的煙斗之中。
Caminetto
20 世紀 60 年代末,兩位意大利煙斗匠:Peppino Ascorti 和 Luigi Radice 合作,創制出傳奇般的品牌:Caminetto。這個品牌,也是美國煙斗圈的津津樂道的“意大利煙斗復興”(Italian Renaissance)中的主力之一。獨特的飾面及斗坯處理技術,使煙斗以一流的干爽吸煙質量廣獲贊賞追隨。1980 年,兩位工匠單飛,建立各自的品牌,Caminetto 隨即消失。不過,現在 Peppino 之子 Roberto Ascorti 決意再續 Caminetto 的傳奇。作品保持了 Caminetto 一貫的干爽口感,并融合了 Roberto 的技術和設計理念。
Ascorti
每把 Ascorti 煙斗,都由炮制十足的百年老根,按照木紋自身的自然走向,決定最優化的斗型,手工雕鑿而成。工匠 Roberto Ascorti 的高超技巧,傳承自聞名于世的 Caminetto 的兩位創立人之一,父親 Peppino Ascorti。斗坯經仔細炮制熟成,把所有多余的樹膠及水分都去除掉了,結果是木質吸收性好,并如羽毛般輕質。每把獨一無二的煙斗,都配手鑿而成的 Lucite 煙嘴,幾近完美。Ascorti 的產量并不高。
Radice
Luigi Radice 與煙斗的淵源,可謂漫長而又曲折,他現在則被尊稱為“最年長,而仍積極參與生產的意大利煙斗匠”。朋友間昵稱叫 Gigi 的他,是珠寶工出身。不過后來,卻利用他的手藝,在附近著名的煙斗生產商 Castello 工作。大約在 1970 年,他跟另外一位出眾的煙斗匠,Peppino Ascorti,合作建立了 Caminetto。這個品牌持續了 10 年,直到后來因為意見分歧而單飛。1980 年,他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Radice,風格及獨創性得以充分發揮,名字也愈來愈響了。他的“孿孔”(Twin-Bore)煙嘴很聞名,且其滴蠟式斗缽(Candle Wax Drip Carved Bowl)及臨摹竹子的斗柄款式,更是仿冒者眾。雖然他現在已進入半退休狀態,把生產工作交給兩個兒子,Marizo 和 Gianluca,但仍然親自質檢每只 Radice 煙斗,以維持品牌的高標準。
Ser Jacopo
1972 年,一位年輕的藝術系學生,決定把技藝及所受的美學教育,全情投入到石楠根煙斗中去。不久以后,Giancarlo Guidi 的Mastro de Paja 煙斗,成了意大利懂行的煙斗客們追逐的對象。不過,到了 1980 年,因為不滿合作伙伴一味追求產量,而又不愿目睹追隨者們失望,Giancarlo 離開了自己一手一腳建立的公司,并于 82 年創立了 Ser Jacopo。現在,在這位意大利煙斗界“教父”(褒義)的帶領下,一批精心挑選出來的意國工匠,繼續制產為人們所渴望追求的煙斗作品。
Ser Jacopo 的廠房,有點遠離游客路線,而實際上,所謂的“廠房”,其實只是一間稍大的作坊而已。現在的廠址,正是 30 年前他創辦的 Mastro da Paja 的舊址,只不過起了一些變化:一間閣樓,供干燥斗坯之用;擴大了后院的范圍,并添置了一副高容量的真空系統。和 Mastro 后來遷往郊外的做法大相徑庭,Giancarlo 在大墻內完成所有的設計、制造工作。
“Per Aspera ad Astra”是 Ser Jacopo 煙斗上的座右銘,從拉丁文小心翻譯過來,是“Success Through Hard Work”是意思。這同時也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原來的訓言。
Mastro de Paja
1972 年,Terenzio Cecchini 和 Giancarlo Guidi合作成立品牌,制產優質的手制煙斗。1980 年,公司逐漸發展成為意國最大的手制煙斗生產商;另一方面,Guidi 自立他的 Ser Jacopo。后來,Alberto Montini 接掌了公司業務,削減產量,重申“重質多于重量”的理念,并組建一支由五位意國頂級工匠組成的生產隊伍,使品牌重振聲威。Mastro de Paja 以 Montini 的天才設計,一流的木質紋理及富創新特點的銀飾而聞名。
Gepetto
作為 Ser Jacopo 的大師級人馬之一,Giancarlo Guidi 的 Gepetto 煙斗跟 Ser Jacopo 的一樣,注重細節,注重感情。
Ardor
Ardor 煙斗,位列優質的意大利煙斗(品牌)之一,然而價格相比于其他意國煙斗,算是較實惠的。性價比高的 Ardor,誕生于 1911 年,意大利 Varese 的 Rovera 家族。這間由 Frederico, Carlo, Cornelio 及 Franscesco 四兄弟始創的公司,制產了不少風行歐美的煙斗產品。
Ardor 煙斗,俱備了優質煙斗必備的特征:注重細節,注重手工。產品包括 Smooth & Natural (Venere), Carved (Meteora), 及 Sandblasted (Sabbiata) 等幾個系列,150 多種款式,現在主要由 Dorelio Rovera 和 Daminano Rovera 父子制作。“Ardor” 名字的由來,是 Dorelio 的父親 Angelo Rovera 的 “AR” 及 Dorelio 自己 “DOR” 的合稱。意大利煙斗界有很多父子兵,Ardor 是典范之一。
Rinaldo
提起意大利手制煙斗,Rinaldo 兄弟:Elio 和 Guido,無疑令人刮目相看。他們要證明,高質量的煙斗,其實并不一定需要高價碼。1987 年,Rinaldo 兄弟開始以其姓氏作品牌,制產煙斗。其實,早在 1974 年,還是十多歲時,他們已開始造煙斗了。Rinaldo 煙斗,選用最優質的地中海石楠根,設計周密,手握感舒服。另外,采用各項指標比較平衡的合成樹脂(Acrylic)造煙嘴,保證口感。盡管許多生產商,都有聘請工匠是做法,Rinaldo 兄弟則一切親力親為,不假手于人。Rinaldo 煙斗有 3 種飾面:Triade (Smooth),Sahara (Sandblast),Lithos (Rusticated)及各種尺碼供選擇,并有 Briar,Silver 及 Gold 三種包箍系列。
Viprati
Luigi Viprati 的直紋煙斗很聞名。除了歸因其高超的技藝外,選料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方面他很有一手:Luigi 充分利用與石楠木廠非常融洽的個人關系,定期到場挑選珍貴的 extra - extra plateaux 根瘤。和 Castello 及其他著名品牌一樣,Viprati 選用最優質的利古利亞石楠木。煙斗口感非常清涼、爽滑。
Armellini
Mauro Armellini 在意大利的煙斗生產中心 Cucciago 地區經營他的小廠。那里也是 Savinelli 和 Ascorti 等廠牌的所在地。自立門戶前,他曾在當時世界最大規模,Nino Rossi 的煙斗生產廠工作。Armellini 的拿手好戲,是制作做煙斗的工具。他以一系列暢銷的中低價位“私人品牌”(Private Label)打入美國市場;同時,整個歐洲都不難找到他以性價比高而馳名的煙斗產品。除了機制煙斗,Armellini 也生產高端的手制品,如 Direttore 系列及各種“有限度”自由式(Controlled Shape Freehands)。現在,Mauro 已進入半退休狀態,把大部分的生產任務交給兩個女兒。不過,他仍然堅持質檢每把出廠的煙斗,保證質量。
Il Ceppo
原本是位建筑師,但對煙斗藝術充滿熱情的 Giorgio Imperatori ,于 1978 年投身設計及制作煙斗的事業。雖然 Il Ceppo 的煙斗一直都被認為是物美價廉,不過直到 1995 年 Franco Rossi 加入前,品牌還不廣為人們所熟知。大師 Franco Rossi 來自 Ser Jacopo,他優雅的設計和獨特鑒賞能力,使 Il Ceppo 脫穎而出。現在,Giorgio 歸隱務農,把事業交給了 Franco 跟妹妹 Nadia。
煙斗在意大利制造,與 Mastro de Paja 和 Ser Jacopo 同屬著名的 Pesaro 派設計。看似雷同的三個品牌,其實各有重大的差別。
煙斗的創新設計意念,起源于丹麥。丹麥既是自由式工藝的起源地,同時也出產傳統斗型的煙斗。
Stanwell
丹麥煙斗風行歐美,應記 Paul Stanwell 一功。1942 年,他開設了一間名為“Kyringe”的煙斗公司。不過,煙斗在戰后卻以姓氏“Stanwell”命名 -- 據說為了讓人覺得是英國牌子!大量制產,是 Stanwell 的特色。現在,該品牌每年生產 15 萬把煙斗之多,在品質管理下,可以匹敵不少手制品。產品主要出口德國、美國,以及滿足國內需求。一方面,Stanwell 是世界上優質的機制煙斗生產商之一;另一方面,公司擁有一大批工匠,擔任各種設計及制造工作,為首的是有丹麥煙斗匠“主任”(Dean)之稱的 Sixten Ivaarsen。除了“Stanwell”的正牌外,公司還出品不少“副牌”,如:Royal Danish, Royal Guard, Sovereign 等。1982 年,Paul Stanwell 逝世,公司隨即被收購。然而,Stanwell 品牌,繼續為世界各地的煙斗客提供大量的優質煙斗。
Nording
Erik Norking 在哥本哈根出生長大。沒有人會料到,他會成為世上最聞名,最多產的煙斗匠之一。主修工程學,經營定制刀具的家族生意等著他接班。然而,他發覺自己的真正興趣是石楠木,而并不是硬邦邦的鋼鐵。不久以后,他從業制造煙斗,從不回頭。
經過 40 年來的經營,今天,Nording 品牌每年大約出產 5 萬把煙斗,其中 90% 供出口海外。Erik 不喜歡中規中矩,作品以自由式見長。他更愿讓木頭自身的紋路決定斗型,而不愛強加“經典斗型”的套路。他雇傭了一大批工匠,并裝備了專門的機器,簡化生產流程。然而,所有的 Nording 煙斗本質上仍是手工制作的。Nording 是性價比很高的優質煙斗品牌,值得一試。
W.O. Larsen
Larsen 是最優質的丹麥斗之一。此話不假,Larsen 煙斗選用上等的科西加石楠木,以其輕質性,質量及木質紋路著稱。而替 Larsen 家族制作煙斗的工匠,只需說出他們的名字就足可說明問題了:Knudsen, Chonowitz, Hedegaard, Nielson 等等。
Karl Erik
Karl Erik Ottendahl 自 60 年代末開始制造煙斗,在丹麥和德國非常聞名。可能不少煙斗,看起來都似曾相識,因為他替 Stanwell 設計了不少流行的款式。
Peter Heeschen
工匠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崇尚簡樸。作品以完美的手工及獨特、富想像力的斗型而聞名。每把手制煙斗,都在距 Funen 島中心 Odense 四英里的 Holmstrup 市,一個規模非常小,周圍風景綺麗的作坊中誕生。每月的產量,只有 20 到 25 把,非常珍貴。
Peterson
1865 年,Friedrich Kapp 和 Heinrich Kapp 兄弟,在都柏林的 Grafton 大街開門營業,他們只簡單地把煙具店命名為“Kapp Brothers”。不久以后,品牌便以優質的海泡石及石楠根煙斗馳名。后來,Charles Peterson 懷著他**性技術的煙斗,以及勃勃雄心,走入店面,提議合作,把他的夢之煙斗推廣到世界各地。其后,公司改名為 Kapp & Peterson。
后來,他們成為都柏林廣受社會名流尊崇的優質煙斗、煙草供應商。不少煙斗客和雪茄客,都愛到他們雅致的店面,接受專業的建議,選擇優質的手制煙斗和雪茄。Peterson 品牌,廣為政治家、商業領袖、藝術家、運動家和作家們所青睞。現在,從政客到搖滾明星,都是這家煙具店的老主顧。
Charles Peterson 當初的發明,一直傳承至今。1890 年,Peterson 又研發出**性的“系統煙斗”(Syetem Pipe),把煙草燃燒時冷凝下來的多余水汽,收集在特別設計的收集槽中;并配專利設計的斜度煙嘴。“系統煙斗”無疑為煙斗客們提供了空前絕后的干爽吸煙口感。Peterson -- “the Thinking Man's Pipe”,流行了一個多世紀,延續至今。
Design Berlin
優質的德國品牌。Design Berlin 始創于 1948 年,是設計師 Rudolph Apelt 和工匠 Herbert Hartman 的合作結晶。煙斗以精雕細刻的斗缽,柔滑的吸煙質量而馳名。Design Berlin 在歐洲受到廣泛追捧。
Mickles
1995 年,Clarence Mickles 收拾包袱,離開工作的車房,回家全職造煙斗。其實早在 80 年代,他已經是美國各大煙斗展中的常客,展示并出售他一流的手制煙斗。不過,直至全身投入,作品才開始碩果累累,并成為北美煙斗圈炙手可熱的明星。煙斗非常獨特,精致,一直供不應求。Mickles 于 2001 年逝世。
Tinsky
作為最好的美國工匠之一,現時依舊活躍于煙斗舞臺。其實早在 70 年代,他已經開始制產煙斗。那時,Mark Tinsky 與 Curt Rollar 合組 American Smoking Pipe Co.。后來,合伙人興趣轉移,而 Tinsky 則繼續在位于 Pennsylvania 州 Pocono 山區的小作坊專心造煙斗。作品手工精細,口感干爽甜潤,以性價比高而聞名。
Peter Matzhold
奧地利煙斗匠 Peter Matzhold 以前的職業是建筑工程師。每當您認真細看或者試用他的作品時,都可以印證這點。簡單地說,作品無論結構上,或美感上,都完美無暇。Matzhold 只選用最上等的意大利石楠根。每半年,他都親自到石楠木廠,從成千上萬的木塊中,精心挑選出可以匹配他名號的三、四百塊斗坯。從選料到手工,都追求完美,毫不折衷。作為結果,每把 Matzhold 煙斗,都是火焰紋木料,跟手工雕鑿的 vulcanite 煙嘴天衣無縫的配搭。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