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敬煙是一種很濃厚的待客之禮,成為日常來往、接人待客之中的一種基本禮儀。這其中,也有著很多的講究,比如,在不同場合面對不同人,遞煙、接煙、點煙等都有著屬于它的一套“江湖規矩”,形成了我國獨特的“敬煙禮節”,并潛移默化的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中國的敬煙禮節應該說是源遠流長,從明末清初西方煙草流入中國開始一直到新性中國成立以來,敬煙已經成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迎來送往中不可缺少的禮節。
然而,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煙草總公司成立乃至中國煙草專賣局成立以來至今的幾十年里,特別是我國在提倡綠色環保理念,宣傳吸煙有害健康的大趨勢下,我國采取多項措施,出臺政策和法規來指導控煙工作,國家煙草專賣局也對煙草生產和銷售進行嚴格監管,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識到了吸煙的危害,開始自覺地摒棄“敬煙”這一社會頑疾。
特別是我國稱為史上最嚴的新修改的廣告法頒布實施后,對煙草廣告做了嚴格管控,煙草專賣局也發布相關管理條例,進一步規范香煙生產企業和香煙銷售經營者的生產、經營行為,每包香煙包裝上不僅都印有“吸煙有害健康”等警示語,而且所占面積也越來越大,香煙零售經營店鋪都懸掛著“不向未成年人售煙”的警示牌……各地控煙工作也持續推進,過去人們習以為常的的送煙敬煙等陳規陋習,已逐漸消失。
過去不論是煙民還是非煙民,敬煙是生活的基本禮節,就像不熟悉的人見面握手一樣,兩個陌生人見面互相敬煙就拉近了彼此的關系,每個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也經常準備兩盒香煙,來人待客是要必須拿出來招待客人的。就是客人不吸煙,也把香煙要拿出來。哪怕你是不吸煙的人,走親訪友、看長輩看領導、求人辦事,都離不開送煙和敬煙,不然就是“不懂事兒”、“不會辦事兒”,知不知道敬煙,被視為是否懂禮節的一種表現。
四十年來在控煙方面看得見的成效,最鮮明的一點,就是改變了人們的思維定式,使很多人摒棄了傳統的“敬煙”文化,雖然這個“陋習”還沒有徹底消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思想認識的轉變,大家見面不再敬煙是必然趨勢。
不再敬煙對控煙是有很大的積極作用的。煙民只管自己吸煙,不再給別人發煙,也不用相互敬煙,會很大程度減少香煙使用量。而且,相互不用遞煙敬煙,不在公共場所吸煙,也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二手煙的危害。
相對于戒煙難,不敬煙還是容易做到的。如果我們舍棄曾經的敬煙傳統習俗和禮節,人與人見面,不再熱情的寒暄敬煙,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會建立起來。
從保護人們的身體健康大局著想,我們的控煙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還是要大力倡導人們摒棄敬煙禮節,長久下去,不但有利于煙民們戒煙,控制吸煙人群的增長,更有利于提高全民的身體鍵康,有利于社會的良性和諧發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