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有助于控制體重”這一論調曾在網上盛傳,那么事實真的這樣么?專家辟謠以下幾個誤區
誤區一:吸煙是一種習慣,戒煙主要需要個人毅力
不僅普通民眾,甚至一部分的醫務人員,都把吸煙行為當成一種習慣。事實上,只有清晰地認識到而煙草依賴是一種疾病,是一種與糖尿病、冠心病并列的疾病,才會想到如何去治療這種疾病,才會去尋求戒煙門診,戒煙藥物的幫助戒煙,而在戒煙過程中,個人毅力當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誤區二:吸煙是一種時髦的行為,是社交的需要
在一部分年輕人群中認為吸煙是一種時髦的行為,是拉近距離,是社交的需要。
隨著全社會對于吸煙危害健康的認識的提高,吸煙行為與時髦無關,而是一種行為而已。
誤區三:吸煙有提神等功效
從事文字工作,或者藝術創作的吸煙成癮者,習慣于一邊吸煙一邊工作。他們認為吸煙有助于思考問題,或者激發靈感。
吸煙以后尼古丁進入大腦與大腦中的尼古丁受體結合,產生多巴胺,有一定的興奮作用,但是這個作用是短暫的,需要不斷吸煙,攝入尼古丁來維持。
事實上,長期吸煙可以導致的腦血管病變,引起腦功能的減退,甚至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原因,對于思考問題,文藝創作都起到了負面影響。
誤區四:吸煙有助于控制體重
吸煙會影響味覺、食欲,吸煙以后體重會下降。但是通過吸煙來控制體重是極其不妥當的,因為這是通過一種病態的行為來控制體重。
我們知道肺結核患者會出現體重減輕,但是我們不可能為了減肥而去故意染上肺結核。通過吸煙來控制體重是要付出健康的代價。
誤區五:吸煙者戒煙會誘發各種疾病
吸煙作為一種藥物依賴性疾病,在沒有藥物幫助下單純停止吸煙,就會出現一系列戒斷癥狀,如失眠、煩躁等。但這些表現并不意味著生病,是可以通過加用戒煙藥物要改善癥狀。
誤區六:吸煙者中也有長壽者所以不必戒煙
在吸煙者中也會出現個別長壽者,但是這并不能代表全體吸煙者都會長壽。各種研究都認為對于整體吸煙成癮者來說,吸煙者的平均壽命是較不吸煙者明顯縮短,同時吸煙者患各種腫瘤,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都要遠遠高于不吸煙者。
對于吸煙與長壽這個問題來說,個別的吸煙者出現長壽與他體內細胞損傷修復能力較強等有關系,在人群中屬于個別現象,不能夠代表整體。
誤區七:選擇特殊的吸煙方式或煙草制品來減少危害
水煙是近些年在一些娛樂場所流行的吸煙方式,有人認為通過經過水過濾的方式,可以減少煙草煙霧的危害。
國際上已經有很多研究認為水煙同樣有害健康。還有人選擇雪茄煙、丁香煙、煙斗等,但是這些方式同樣有害健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