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在高鐵上吸電子煙事件時有發生。今年2月,蚌埠鐵路公安處淮南南站派出所接到報警,一名旅客因在高鐵列車上吸電子煙導致列車煙霧報警裝置報警。該旅客被鐵路公安機關給予行政拘留5日的處罰。有專家表示,公共場所禁吸電子煙不應該成為法律上的模糊地帶。(10月11日中國新聞網)
煙草危害是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煙草流行問題列入全球公共衛生重點控制領域。近年來,控煙策略不斷升級,通過科普讓公共場所禁煙成為共識,許多老煙民都在嘗試戒煙。然而,電子煙卻打造出“戒煙神器”“時尚潮流”“健康養生”的“人設”,吸引著老煙民,發展著新煙民,以其相對隱蔽的成癮性導致很多人“入坑”。
2021年8月,世界衛生組織總部發布了《2021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煙草流行報告》。報告中用相當的篇幅總結了目前全球有關電子煙的使用、危害以及影響的最新證據。電子煙在使用過程中所生成的氣溶膠通常含有乙二醇、醛類、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金屬等已知有毒物質。使用電子煙會影響心率和血壓,對心血管和肺部器官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的風險。而且,絕大多數電子煙都含有尼古丁。尼古丁是煙草制品中的成癮物質。從這點來看,電子煙危害并不比普通香煙低多少。
世界衛生組織對監管電子煙提出了具體建議。我國針對電子煙產業的監管不斷升級,頒布了《電子煙管理辦法》《電子煙》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子煙警語標識規定》等。簡言之,目前已對標傳統煙草對電子煙進行監管,相信電子煙很快會被全面納入控煙禁煙的管理范疇,公共場所禁吸電子煙的呼聲或將成為促進問題解決的催化劑。尤其是高鐵這種對煙霧極為敏感的交通工具,禁電子煙應當先行一步,一禁到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