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冕寧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累計在哈哈河壩整理土地3.3萬余畝,形成了“田成方、溝相通、路相連”集中連片、高標準煙葉生產格局。為減少煙農勞動強度,實現輕松種煙,自2010年以來,煙草行業陸續為當地煙農補貼購置了拖拉機、旋耕機、起壟打窩一體機、移栽機、剪葉機、覆膜機、拔桿機等各類農用機械1900余臺。
走進哈哈河壩萬畝連片的煙田,碧波蕩漾中勤勞的煙農正忙著給烤煙揭膜培土。
機械化操作省時又省力
“現在種煙比以前好多了,從育苗環節開始到煙苗移栽,我們都實現了機械化操作。”若水鎮豐樂村5組煙農馬元洪忙著給煙株培土。
“以前種4、5畝煙要都要請工,從耕地、移栽、采收、烘烤沒有一樣不請工,遇到大家都忙的時候,工都請不到。” 馬元洪繼續說道:“現在我種30畝煙,從土地翻耕到起壟打窩請合作社的師傅開著農用機械來幫忙,兩天就整好,起碼節省十幾個工。”
“推廣機械化作業,就是要從根本上減少煙葉生產環節用工,實實在在的為煙農減輕勞動強度,達到減工降本的目的。”冕寧縣局(分公司)局長經理鄧明飛如是介紹。
按照州局(公司)“助力鄉村振興是產業發展的應盡之責、應有之為”的指導精神,冕寧縣局(分公司)把圍繞煙葉生產布局多元化項目、促進煙農增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融入到了煙葉生產的方方面面。
產業多元化助農增收
在以煙為主的前提下、在州局(公司)的幫助下,2020年冕寧縣豐樂合作社與州局(公司)、西昌市正中食品有限公司、西昌學院共同簽訂《苦蕎產業科技扶貧》1000畝的戰略合作協議,確定以“煙葉—苦蕎”的產業鏈開展煙蕎輪作、品種選育、種植、收購、產品初加工、深加工等項目,構建“煙葉+特色作物+精深加工”的經濟產業鏈。
歲末年初即是苦蕎收獲的季節,哈哈河壩的煙田中一片歡聲笑語,煙農們揮舞著鐮刀將成熟的苦蕎割下來整齊打捆,之后送到豐樂烘烤工場的烤房進行烘干脫水,再由正中食品公司將苦蕎加工成面條、沙琪瑪、苦蕎茶等原生態特色產品。
“以前長期種煙,土地的有機元素流失,對煙葉的質量和產量都有很大的影響。” 若水鎮石古村一組煙農盧自豪告訴筆者:“現在,煙葉收完9月份左右就種苦蕎,12月成熟收割,馬上又跟著深耕曬垡養土地,土壤品質得到了改善,一畝地還可以增加400元左右的收入。”
據悉,冕寧縣局(分公司)按照“政府主導、農民主體、村社帶動、行業推動”的思路,深入探索適合在煙區推廣的多元化發展項目,如菌劑生產、菌類種植、有機肥生產、農藥包裝物回收、廢舊地膜回收加工、生物質燃料生產等,通過土地流轉、收益分紅、務工收入、“農村三變改革”等一系列措施進一步穩定了煙農收入,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021年冕寧縣種植煙葉5.69萬畝、收購16.5萬擔,預計實現煙農收入2.27億元。經過36年煙葉種植的銳變,一大批現代化、專業化、技術化的煙葉生產隊伍使煙葉生產成為冕寧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發展成了地方財稅、煙農增收離不得的支柱產業。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