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恒負責除草,長勢偏弱的煙株要順便松土;鄭永發負責施‘偏心肥’,常先成跟在后面澆‘偏心水’;我和王孫權負責將雜物清理出煙田。忙完這幾畝,大家再互相交換下手里的活。”6月18日上午,在四川省會理縣木古鎮綠林村11組的煙田里,煙農互助小組組長王子剛正在分工。
“互助小組就是好,解決了請工難的問題!”“可不是嘛!組員互相幫助,活干得又好又快!”……碧綠的煙田里,煙農們一邊忙活一邊愉快地閑聊著。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群眾進城務工的機會越來越多,在一些煙區,種煙大戶請工難的問題愈發凸顯。然而,在會理縣,種煙大戶卻一點兒也不用擔心勞力缺乏的問題。
今年年初,經過調研走訪,會理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決定引導煙田臨近的種煙大戶組建“1+N”煙農互助小組,由其中1名種植技術高、有威信的煙農任組長,N名煙農為組員,在大田移栽、田間管理等用工多、勞動強度大的作業環節統一組織協調勞動力、農機具等資源,采取換工方式開展互助合作。
綠林村11組是第一個吃螃蟹的種煙村組。
“我種煙32畝,加入互助小組后會不會耽誤自家煙葉生產?”“由互助小組組長指揮我們,要是種壞煙怎么辦?”……3月25日,在“1+N”煙農互助小組組建動員會上,綠林村11組不少煙農拋出各種顧慮。
對此,木古煙站多次召開煙農群眾會,詳細講解互助小組“技術互補、用工互助、資源互享、困難互幫”的具體操作實施細節,終于讓煙農吃下“定心丸”。
互助小組組建后,煙技員指導組員簽訂《互助生產約定》,協商做好分工。在綠林村11組,共8戶煙農自愿加入互助小組,有較高組織協調能力和煙葉種植技術的王子剛被選舉為組長,是組織用工、記工算賬、技術監督的“大總管”。組員王方恒、常先成種煙年限長,負責煙葉技術指導及機耕作業;王孫權、鄭永發精通植保技術,牽頭負責綠色防控等大田管理……組員各取所長,環環都有“土專家”。
在綠林村11組的帶動下,會理煙區共組建了30個“1+N”煙農互助小組。
“單打獨斗”變為“團隊作戰”,成員互幫互助、分工合作,有力推進了種煙大戶煙葉生產有序高效開展。今年煙葉大田移栽期間,綠林村11組互助小組8戶煙農3天時間完成204畝煙苗移栽工作,在移栽總面積較去年增加的情況下,移栽時間還減少4天。
“以往移栽請人工每人每天需要150元左右,現在不用花錢移栽進度卻更快,移栽質量也更好。”王子剛說。
翻開互助小組成員用工情況統計表,操作環節內容、出工數、出設備數等一目了然。“以前沒干過不曉得,現在當了組長這個‘芝麻官’,就有了責任感,用工統計清清楚楚。”王子剛自豪地說,“每個生產環節按照1天1人1工的標準如實登記出工數,年終如有差異的話,按照市場價的80%補足差價,確保用工均衡。”
為確保互助小組建設不斷完善,會理縣局(分公司)組織煙技員全程參與“1+N”煙農互助小組建設和運作指導,對小組成員進行技術培訓和分類管理,目前已形成“網格技術員—組長—煙農”的管理鏈。
在運作實踐中,會理縣局(分公司)還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指導建立了小組長例會、溝通交流、定期觀摩等制度。
“組建‘1+N’煙農互助小組,實現了煙農‘手牽手’、產業發展‘抱團走’,極大發揮出‘1+N>N’的多贏效應,有效解決了煙葉生產環節雇工難、用工貴、不專業等問題,明顯提高了煙農的種植管理技術水平,提高了生產管理效率。”對于組建互助小組取得的明顯成效,會理縣局(分公司)局長、經理鄧家強很是欣慰。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